本以為現在國人對外國普遍已經祛魅了,已經不會像十幾年前一樣幻想“國境之外遍地燈塔”了,結果沒想到每年還是那么多人放棄多少人想要都拿不到的中國國籍,甚至連去日本當日本人的都有幾千人!
根據統計去年日本接納的移民中最多的就是中國人,3122名中國人選擇加入日本,超過三萬國人成功申請了日本綠卡,大概那些反對《731》上映的人都不一定會這么迫不及待地想當日本人。
為什么那么多人想去做日本人?外國的月亮真就那么圓?
本文所述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及文內
這套“國籍福利”確實“吸引人”
想在日本扎根有兩條路,但“路牌”的設計很奇特,按照常人的想法來看,“入籍”肯定是要比“久居”困難的,但是在日本卻正好相反。
按照現在的流程,人要想當日本人非常簡單,只需要五年的時間就能拿到國籍,但是如果想要綠卡卻需要翻上一倍的時間。
而且走上入籍快車道的要求也并不苛刻:只要有個能糊口的工作、按時納稅、沒犯過罪、再會幾句日本話就行。
但它有一個最重要的兌換條件,日本從來不接受“既要又要”,它和中國一樣沒有雙國籍這個概念,如果一個外人想成為日本人,就要徹底和之前所在的國家割席。
不少人做出這個選擇,首先是為了得到一個強大的工具——護照。
日本護照常年盤踞在“全球護照排行榜”的頂端,它像一把萬能鑰匙,能免簽打開全球約190個國家的大門。
對于那些貿易往來遍布世界,或僅僅是期待“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的人來說,這本護照的吸引力實在是太大了。
但還有更多的人選擇了另一套裝備:“中國身份”和“日本綠卡”的組合。
這種身份不能讓人得到那張護照,但是同樣能讓人在日本享受幾乎等同于國民的福利與權利,與此同時還保留了“中國人”這張底牌。
這套“進可攻、退可守”的組合每年能吸引超過三萬名中國人,他們可以在日本永久居住,除了選舉投票方面的權力、百分百的房貸等等,別的地方幾乎和日本人完全一樣。
或許對這些申請了日本國籍或者日本綠卡的人來說他們心中有充分的理由:要么是為了經商賺錢、要么是被生活方式吸引,但這這些理由放在國人眼中可就只剩下“崇洋媚外”一條了,而且還是那種忘記歷史和國仇級別的“背叛”。
外面的人想罵你,里面的人不認你
當一個人放棄中國國籍的消息傳回故土,往往會在廣袤的中文世界激起巨大回響,復雜的歷史記憶與民族情感交織在一起像一堵無形的審判墻。
很多國人都是看著各種抗日劇、學著抗日戰爭的歷史長大的,戰爭時期在生命威脅下幫日本做事的人都會被叫“漢奸”,和平年代沒人逼著也要當日本人的就更讓人難以理解。
即使不在意陌生網友的話,他們在國內也總該有自己的親戚朋友,咱們想象一下,假如說哪一天自己身邊的哪個人退了中國籍成了日本人,咱們會怎么看待這種人。
而且另外一方面是,這些人加了日本籍,自認為是日本人的人,難道那些“純種日本人”真的就也當他們是日本人嗎?
日本是一個大和民族占絕對主導的單一民族社會,即便改了日本名字,說著流利的日語,手持相同的護照,但在許多本地人眼中,這人也仍是一個“歸化者”。
這個詞本身就帶著一種被審視、被同化、甚至居高臨下的意味,這些“歸化者”雖然是法律上的日本人,但那些真正土生土長的日本人卻很難把這種人當成自己人。
去年一年內3122人選擇歸化,超過30000人選擇永駐,這些人拿到了在日本長期生活的權利,也拿到了一些日本國民的福利,但是歸根結底,在當地人眼里他們依然是外人。
但是與入日本國籍之前不同的是,現在中國人也不把他們當自己人了。
事已至此也只能希望他們過好自己的小日子了
這三千多個身影中也混雜著一些特殊情況,有人早已在國內無所牽掛,甚至無路可退,對他們而言,更換國籍并非在兩個選項中做取舍,而是唯一的出路,甚至是一場義無反顧的“破釜沉舟”。
又恰巧趕上日本社會的風向正起著微妙的變化,“日本人優先”這樣的政治口號開始出現,悄然撩撥著排外的社會情緒,這或許預示著未來日本的移民政策會變得越來越保守,移民的路也越來越狹窄。
在我們來看倒無所謂,但是對于那種本來就在猶豫要不要當日本人的來說這可就是“時不我待”。
歸根結底永住好比在一座城市租了一套能住一輩子的房子,你擁有完整的使用權,而歸化則是把老家的房子賣了,在這座新城市買了房,真正拿到了這里的戶口本。
前者是一條可以隨時掉頭的環形路,后者是一條無法回頭的單行道。
放棄中國國籍很容易,一套流程走下來也只需要幾百塊錢,但人已經走了,想再拿回中國人的身份證可就難如登天了,畢竟中國的國籍從來都是出去容易進來難。
只能說希望這些“歸化日本”的到頭來不要為自己的選擇后悔。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