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視《國防軍事早報》播報了這樣一條新聞,用了5分多鐘的時間講述了蘭州艦的人才培養相關內容。
就在這條新聞中,我們發現了這樣一條信息,那就是這艘,已經服役了20年的的老驅逐艦,剛剛進行了升級改造升級之后的名字是“中華神盾一號艦”。
升級之后,這一艘已經瀕臨退役的老艦船,又重新回到了戰斗序列中。
不過不少人看完報道都有點疑惑,屏幕里的蘭州艦怎么跟升級前沒兩樣?垂發系統還是圓形的六聯裝冷發射,雷達罩也沒換,連“170”的舷號都清清楚楚,還是老樣子。
那這艘驅逐艦到底升級了什么?這種升級到底有什么作用?在國際軍事舞臺上,這艘新生的中華神盾1號艦到底有多強?
讓我們一一道來:
一、升級
2005年,蘭州艦列裝的時候,算得上是我國海軍里程碑式的時刻。甚至可以說蘭州艦達成了我國軍艦“從無到有”的突破。
以前咱們是,的軍艦防空,就像拿著根棍子,掄起來打人沒有問題,但是距離不夠,只能應付身邊的威脅。而有了蘭州艦,就相當于手里有了長矛,能對付幾百公里外的目標不說,還能同時對付好幾個空中來的敵人。
在當時的海軍看來,是劃時代的成績。之所以能達到這樣的技術,靠的就是中國人自主研發的相控陣雷達,以及垂直發射系統。這套系統可是全部由中國自主研發的,是咱們完全掌握的核心技術,不再受制于人。
這種技術和當時的美國比起來也不遑多讓!當時美國的主力主力驅逐艦為伯克級Flight II型,兩種艦艇比較起來可以說各有千秋!
蘭州艦
先看兩種艦艇的雷達,蘭州艦配置的是346型相控陣雷達。而美國的是“無源”技術雷達。
所謂的“有源”技術,這就像家里裝了好多個小燈泡,同時發光把周圍照亮,看空中有沒有敵人的飛機。這種技術,由于燈泡比較多,壞一兩個不影響整體照明。
“無源”的技術就類似一個大燈泡,壞了就全黑了。所以理論上咱們的雷達抗干擾、抗損壞能力更強。
但也并不是說蘭州艦就更先進,那時候咱們的電子技術剛起步,雖然整體技術上更先進,但是雷達的功率和散熱做得還不夠好。因此,實際的探測距離、連續工作的時間,比美國的雷達還要稍弱一點。
在導彈的發射裝置方面, 當時蘭州艦的垂發系統是48個發射筒,能發射海紅旗-9防空導彈。更重要的是我們當時采用的技術是“冷發射”,也就是,先用高壓氣體把導彈頂出發射倉,到空中以后再點火。這種形式安全性能更好,不容易燒發射倉。
美國伯克級驅逐艦,使用的MK-41垂發技術是“熱發射”,導彈在筒里直接點火,雖然技術成熟,但尾焰容易燒蝕設備。
美國伯克級導彈驅逐艦
不過,美國軍艦的垂發功能更“全能”,除了防空導彈,還能發射反艦、反潛和巡航導彈,這一點要比蘭州艦更加先進!
總體來說,2005年的蘭州艦,就像一個剛學會跑步的年輕人,跟在美國后面亦步亦趨。關鍵技術上已經摸到了更先進的邊緣,但是在整體的成熟度上還有待提高。
但是,蘭州艦這一步卻意義重大。它證明了,我們在軍事科技上雖然不能一步趕超美國,但是我們卻能夠造出超越美國的東西!正因為有了蘭舟艦的基礎,才有了后來的052D、055,才能一步一步地追趕,甚至超越!
二、升級
但如今20年時間已經過去了,海上作戰的要求早已經產生了巨大的變化。以往單個艦船單打獨斗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就像當年航母和驅逐艦,代替了大艦巨炮的戰列艦一樣。
如今的現代戰爭,講究的是“聯合作戰”,軍艦要跟航母、戰機、衛星甚至無人機全面配合,實時傳輸數據,每個作戰單位都要完全配合起來,才能形成戰斗力。這一點在印巴戰爭中已經有所體現,殲10c之所以能跨代差擊落印度的陣風戰斗機,靠的就是這種體系化的聯合作戰。
這時候蘭州艦的升級就很有必要了,不是說老艦不行了,而是要讓它跟上新技術,繼續在體系里發揮作用。
有意思的是,咱們沒像美國升級軍艦那樣大拆大改,而是選擇了“不動筋骨換內核”的方式,這種思路恰恰體現了咱們的技術自信。
蘭州艦的雷達罩看著沒變化,但里面的“心臟”早就換了。原來的346型雷達已經升級成了346B型,探測距離從300公里提到了400公里。同時,探測精度也大幅度提升,能同時關注200個目標,連低空飛行的導彈、甚至隱身戰機都能抓得住。
這種精度要比同期的美國伯克級Flight IIA強多了,伯克級的SPY-1D雷達還是無源相控陣,一旦遇到強電磁干擾就容易出問題。2015年南海對峙,蘭州艦的雷達早早就鎖定了美軍的F-35C隱身戰機,而旁邊的伯克級驅逐艦卻遲遲沒反應。
更重要的是,升級后的雷達,可以跟預警機,無人偵察機和北斗衛星系統聯網。就像給軍艦加裝了“千里眼”,所有的作戰體系內的戰斗單位都能共享視野。
美國的伯克級雖然也搞了協同作戰系統,但他們的雷達數據處理能力跟不上,經常出現“信息堵車”。2023年美國進行演習的時候,就出現過不止一次數據傳輸不及時的情況。
再看導彈的垂發系統,升級后的輪軸鍵雖然看起來沒什么變化,但實際上卻是舊瓶裝新酒。海紅旗-9B防空導彈,現在能穩穩當當塞進原有的老發射倉中。
這種導彈射程有260公里,而且自己帶雷達,飛出去之后不用軍艦“指路”,就能自己找目標。而且飛行軌跡采取的也是錢學森彈道,極難攔截。
采用這樣的導彈,就可以解決同時擊打多個目標的問題,應對“飽和攻擊”底氣足多了。
反觀美國的MK-41垂發,雖然能裝射程400公里的標準-6導彈,但標準-6還得靠艦上的照射雷達“引路”,一旦遇到復雜電磁環境,命中率就下降。
而整個蘭州鍵升級最明顯的則是通信系統,在央視的報道里,提到了通信兵陳文才和團隊升級了通信設備。
這可不是簡簡單單的換個對講機而已,現在的蘭州艦就像裝了“超級神經網絡”,數據傳輸速度比以前快了10倍。能把自己的雷達數據、聲吶信息實時傳給旁邊的052D、055型驅逐艦,甚至能直接跟天上的預警機、水里的潛艇“說話”。
三、總結
所以說,蘭州艦的升級雖然外形沒什么變化,正確,恰恰是我國海軍整體實力的體現。
真正的強大,不是說換個殼子就能解決的,好看的外殼并不代表著擁有強大的戰斗力。真正的實力來源于核心的技術,來源于始終不渝的研發,來源于海軍堅持不懈的訓練,來源于解放軍不屈的戰斗意志!
蘭州艦用它20年的艦體,告訴的是什么才是真正的中國智慧,什么才是真正的強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