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由河南博物院、天津博物館、賽巴琥珀共同主辦的“凝望時光——波蘭琥珀文化藝術展”在河南博物院東配樓二樓展廳開幕。
琥珀太陽盤
琥珀太陽盤
據了解,本展覽匯聚近千件(套)波蘭琥珀珍貴展品,全景呈現波羅的海琥珀的文明軌跡與多元價值。此外,精選河南博物院院藏部分琥珀珍品豐富展覽表達,為觀眾奉上一場世界級的琥珀文化盛宴。
展覽分為“歲月凝珍——波羅的海琥珀的起源與歷史”“時光之橋——波羅的海琥珀的文化織錦”“瑰寶之光——波羅的海琥珀的藝術巡禮”三大部分,時間跨度從石器時代至近現代。展品包含琥珀礦石、考古發現琥珀、蟲珀、植物珀、水膽珀以及波蘭著名藝術家和頂尖設計師設計制作的琥珀珠寶藏品和雕塑藝術品,綜合了地質學、寶石學、動植物學等多學科知識,系統全面地展現了波羅的海琥珀的漫長發展歷程、文化藝術特色,以及中西方文化的交流融合。
琥珀是億萬年前埋藏于地下的樹脂,隨著地殼運動被擠壓發生石化,再經過大自然日積月累的沖刷、搬運和沉積,最終形成的化石。琥珀是世界上最輕的有機寶石,其形成年代與成分特性各異,礦床分布具有全球性特征。自中世紀以來,“琥珀”一詞特指源自約4000萬年前的斯堪的納維亞半島(古地理稱芬諾斯堪迪亞)的樹脂化石。該區域現為波羅的海沿岸,故“波羅的海琥珀”之名由此溯源。
金花焰彩鏈
Sybilla公主失落的項鏈
《絲綢之路小馬》雕塑
波蘭有著“歐洲心臟”的區位優勢,琥珀在波蘭不僅僅是一種飾品材料,更是文化生活的靈魂。琥珀元素融入當地文化的方方面面,在語言、故事傳說以及日常生活中都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琥珀作為大自然饋贈的珍寶,色澤內斂溫潤,包裹起厚重的歷史,訴說著古老的故事。“琥珀之都”格但斯克的匠人們又將民族審美與藝術哲思融入琥珀設計之中,使其更添光彩。
本展覽不僅以璀璨光影編織視覺交響,更通過琥珀這一“時空信使”,構建起跨越中波兩國文明對話的橋梁,從“絲綢之路”上琥珀串聯的文明互市,到“一帶一路”倡議下的文化共鳴,讓觀眾在觸摸時光之美的同時,見證琥珀文化如何以獨特韻致融入人類文明的長河,續寫跨越千年的對話篇章。
本展覽免費向社會公眾開放,展期將持續到10月26日。
關注河南省文化和旅游手機報(ID:hnlysjb)
了解更多旅游資訊
來源:河南博物院
編輯:王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