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83年前的抗戰記憶
公益保護讓江山民眾救助“杜立特行動”飛行員事跡久遠流傳
文物和文化遺產作為歷史的見證,承載著中華民族的基因和血脈。但是,浙江省江山市民眾救助“杜立特行動”飛行員歷史遺跡卻出現了管理缺位、精神傳承弱化等問題。就此,江山市檢察院依法啟動行政公益訴訟程序,督促負有監管職責的行政機關依法履職,系統性修復受損的民眾英勇救助事跡歷史遺跡,探尋、重現見義勇為、無畏擔當的民間英雄歷史群像,深入發掘宣傳其承載的“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不畏強暴、血戰到底”的抗戰精神與抗戰記憶。
1942年4月,盟軍發動空襲東京、大阪、神戶、橫須賀等城市的“杜立特行動”,首次對日本本土進行轟炸,沉重打擊了日本軍國主義囂張氣焰。參與行動的15架轟炸機因燃油耗盡未能按原定計劃降落衢州機場,80名飛行員迫降在浙江、安徽、江西等地,其中6名飛行員降落在浙江省江山市周圍山區。江山民眾在日軍嚴密封鎖下,面對語言不通、物資匱乏的情況,自發用人力將受傷的飛行員轉移至安全地帶救治,拿出平日里舍不得吃的雞蛋、米面給飛行員補充營養。6名飛行員成功獲救,并與獲救脫險的共64名飛行員一起順利轉移,再次奔赴反法西斯戰場。
中國民眾對飛行員的救助招致侵華日軍的瘋狂報復,日軍發動浙贛戰役致浙贛鐵路沿線軍民25萬人傷亡。隨著時間推移,江山民眾救助“杜立特行動”飛行員歷史遺跡已大量滅失,僅存的4處歷史遺跡因保護不到位面臨不同程度的損毀風險。同時,江山民眾救助“杜立特行動”的事跡未能得到充分挖掘、宣傳,公眾認知度較低。
今年3月,江山市檢察院在開展抗戰紀念設施保護專項監督活動中發現,江山市救助“杜立特行動”飛行員相關文物存在保護不力問題,遂開展初步調查。4月23日,該院以行政公益訴訟立案,并對相關情況進行摸排,通過調取檔案、實地走訪等方式,查明“杜立特行動”6名飛行員分別降落在江山市5處地點,為當地村民所救并成功送往衢州會合。江山市域內民眾救助飛行員所涉建筑現存的除廖詩原民居為大眾熟知外,還有徐尚志民居、樹滋堂、徐氏宗祠3處。除徐氏宗祠以古建筑評定為文保單位外,其他建筑均未納入文保單位,且不同程度存在傾塌、歷史細節被破壞、無救助事跡展示等問題,亟須予以保護。
江山市檢察院經調查認為,民眾與“杜立特行動”飛行員素昧平生卻義無反顧地舍命相救,凝結著中國人民熱愛和平、守望相助的大愛,應當得到充分保護和傳承。廖詩原民居、樹滋堂、徐尚志民居、徐氏宗祠作為事件見證,是弘揚宣傳救助事件蘊含精神的有效載體。但這些建筑未得到有效保護,所涉文化遺產亦未能有效展現,違反了相關規定,致使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受損。
6月25日,該院組織召開江山民眾救助“杜立特行動”飛行員歷史遺跡保護法律監督公開聽證會,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凝聚保護共識。會后該院向江山市文化廣電旅游局(下稱“江山市文廣旅局”)公開送達檢察建議,督促依法履行文物保護監督管理職責,加強歷史事件發掘傳承工作。
《一碗雞蛋面》情景劇演出照片
收到檢察建議后,江山市文廣旅局和屬地鄉鎮對所涉4處建筑啟動搶救性保護,目前3處建筑均已得到有效保護,1處建筑正按照修復方案有序推進保護工作。在對未納入文保單位的3處建筑進行實地調查評估后,江山市文廣旅局初步認定其均符合納入文物保護條件,計劃將徐尚志民居、樹滋堂納入文物登陸點,并與已納入文物登陸點的廖詩原舊宅一同申報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宣傳部門根據該事跡改編的情景劇《一碗雞蛋面》正在進行劇情優化,并積極推進中宣部重點推介話劇《尋找杜立特》創排工作,在該話劇中凸顯江山民眾救助事跡。
(檢察日報 浙江省檢察院微信公眾號 作者:嚴靚)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