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家過日子,很多人都想著能省則省,但有些“省”法,可真不是明智之舉,一不小心就可能給身體帶來麻煩。看似節省的行為,實際上卻可能對我們的健康造成潛在的威脅,其實是得不償失的“偽節儉”。
看看自己有沒有這些習慣,有的話不要猶豫,趕緊改掉!
01
吃剩菜剩飯
剩菜剩飯幾乎是家家戶戶都可能遇到的事兒。有時候,為了省事兒,一次多做點,下一頓熱熱就能吃,看似方便,實則對健康不利。
剩菜剩飯如果放置時間太久,細菌就會乘虛而入,冰箱雖然能延緩食物變質,但并不是萬能的“保險箱”。更關鍵的是,蔬菜類食物在存放過程中,還可能產生亞硝酸鹽,它是一種潛在的致癌物質,長期攝入,可對健康造成嚴重威脅。此外,反復加熱剩菜剩飯,不僅會讓食物的營養價值大打折扣,在食用過程中,還可能因為加熱不均勻等原因,導致細菌滋生,引發腸胃疾病。
所以,為了健康,盡量少吃剩菜剩飯。如果實在不可避免,記得把剩菜剩飯放入密封容器,盡快放入冰箱冷藏,并且最好在24小時內吃完,熱的時候,一定要熱透,這樣才能最大程度地減少細菌滋生的風險。
02
“凍門”永存
還是關于冰箱,你家里是不是也有那種塞得滿滿當當的冰箱,尤其是冷凍層,那場面可是相當壯觀了。由于東西塞得太滿,每次稍微挪動一下,新的食材就根本塞不進去,只能把里面的東西全拿出來重新擺,但最后還是剩下幾個塞不進去。
圖源:CMT
在冷凍過程中,雖然能減緩細菌生長,但不能完全殺死細菌,而且時間一長,營養流失,口感變差。尤其是最常見的肉類食物,冷凍超6個月,蛋白質和維生素含量顯著下降,口感干柴。超過1年,細菌數量可能暴增,變成“僵尸肉”,吃下去容易引發腸胃疾病甚至食物中毒。即便如此,很多人還是舍不得扔。
為了健康,建議冷凍食品最好3個月內吃完,冷凍時,按一次吃完的量分小塊,用保鮮袋或密封盒封好,這樣能減少細菌滋生,防止結冰晶,保持口感。
03
反復使用食用油
炸過食物的油不舍得扔,收集起來再用來炒菜,覺得這樣挺“節儉”。可你知道嗎?這種看似節省的行為,其實是在給自己和家人的健康“埋雷”。
圖源:CMT
高溫烹飪過的油,再次高溫使用時,會釋放出很多對身體有害的物質。在這個過程中產生的反式脂肪酸會增加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風險,還會干擾人體對必需脂肪酸的吸收,影響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而且,反復使用的油容易氧化酸敗,產生難聞的氣味,營養價值和口感也會大打折扣。用這樣的油炒菜,不僅味道不好,還可能引發腸胃不適,可能會出現惡心、嘔吐、腹瀉等癥狀。
所以,高溫油炸過后的回鍋油就別再繼續用來炒菜了,不能再次高溫烹調。如果覺得扔掉浪費,如果想二次利用,就要注意使用方式,可以當做熟油使用,用來做涼拌菜、和餡、蔬菜焯水等。
04
過期(變質)食品舍不得扔
家里有沒有那種放了很久的水果、堅果,或者是開封很久的調味料?很多人覺得,只要沒壞,還能吃,就舍不得扔,可以繼續吃。
● 變質的水果:有時候,我們可能會發現水果上出現了一些腐爛的斑點,但很多人覺得,只要把腐爛的部分削掉,剩下的還能吃。可實際上,腐爛的水果很可能已經滋生了大量的細菌和霉菌,而且,這些細菌和霉菌可能已經蔓延到了整個水果。攝入過多會嚴重損害健康。
● 久放的堅果和豆類:如果放置時間太久,或者儲存條件不當,很容易變質霉變,滋生霉菌,產生黃曲霉毒素。這種毒素也是明確的一類致癌物,會增加肝癌等多種癌癥的發病風險。所以,家里的堅果和豆類一定要注意儲存條件,放在干燥、通風的地方,避免受潮。
● 開封很久的調味料:像蠔油、沙拉醬、豆瓣醬之類的。很多人可能都沒注意到,這些調味料開封后,保質期會大幅縮短,瓶內殘留的醬料接觸空氣后,微生物會瘋狂滋生,油脂也會逐漸氧化酸敗。用這樣的調料做的飯菜,不僅味道不好,還可能引發腸胃不適,甚至導致食物中毒。
定期檢查一下廚房里的食品吧,看看有沒有過期的、變質的,如果有,千萬別心疼,趕緊扔掉。購買食品的時候,也盡量選擇小包裝,避免一次買太多,放著放著就過期了。
05
塑料袋、塑料瓶重復用
塑料制品在我們生活中太常見了,長輩們喜歡把塑料瓶洗干凈后“二次利用”,比如裝醬油、醋、油,甚至裝糧食。雖然這看起來很節約,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并不可取。
圖源:CMT
塑料瓶上有三角箭頭標志,數字1-7代表材質,我們常喝的飲料瓶大多是1號PET材質,輕巧無異味,但不適合裝酸性或堿性液體(如醋、醬油),否則會加速有害物質釋放。PET塑料瓶不耐高溫,超過70℃就容易變形并釋放有害物質,比如放在爐灶邊裝食用油的塑料瓶。而且,塑料瓶用久了會老化,增加有害物質遷移的風險。所以,二次利用塑料瓶裝食品時,千萬別放高溫環境,也別裝酸性液體,一旦發現瓶子變色、變形或有裂紋,就趕緊換新的。
很多人也喜歡把塑料袋重復使用,比如再次用來裝菜、裝熟食等,雖然看起來挺方便,但塑料袋大多是用聚乙烯(PE)制成的,這種材料在高溫下會釋放有害物質,長期用塑料袋裝熱食或含油脂的食物,會讓有害物質更快地滲出來,給食品安全帶來隱患,所以還是能不用就不用。
06
掉了涂層的鍋還繼續用
很多人可能覺得,鍋掉點涂層沒啥大不了的,還能繼續用。實際的情況是,有些涂層鍋含有PFAS這種有毒的永久性化合物,特氟龍就是其中的一種,這種物質對人體有害,一旦被吃進去,很難從體內排出來。
特氟龍涂層如果進入人體,可能會對大腦造成損害,比如讓人記憶力變差、頭發容易脫落。特別是青少年,身體還在發育,受到的影響可能會更大,可能會阻礙他們長高,影響正常的生長發育。所以,對于已經掉了涂層的鍋,一定要謹慎使用,最穩妥的做法是直接換掉。其實,鐵鍋是個不錯的選擇,鐵鍋沒有涂層,也不粘,做飯洗鍋都很方便。
07
日用品用到壞才換
生活里的一些常見的消耗日用品,像筷子、毛巾、牙刷等,這些可都是需要定期更換的。可很多人覺得,這些還能用,就一直用著,直到壞了才換。
● 毛巾:用久了會變得硬邦邦的,而且很容易滋生細菌。使用6個月以上的毛巾細菌數增加數百倍,超過100萬個!可能會引發皮膚感染、過敏等問題,尤其是對于皮膚比較敏感的人來說,更是“災難”。
● 筷子:也是一樣的道理,用久了會變得粗糙,容易滋生細菌。而且,木質筷子如果受潮,還容易發霉,產生霉菌毒素,對健康不利。
● 牙刷:牙刷用久了,刷毛會變形,清潔效果大打折扣,還可能藏污納垢,滋生細菌,增加口腔疾病的風險。
所以,生活用品真的該換就得換。筷子、毛巾、牙刷建議每3個月可以更換一次,別心疼那點錢,健康才是最重要的,千萬別因小失大!
08
閑置很久的鞋子還穿
前段時間有個熱門話題“閑置很久的鞋子就不要穿了”,網友們紛紛曬出自己因為穿閑置太久的鞋子而遭遇的鞋跟斷裂、突然“解體”等社死場景。
其實“閑置很久的鞋子就不要穿了”,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有很大的健康隱患。
● 細菌和霉菌滋生:陰暗潮濕的鞋柜簡直就是細菌和霉菌的“溫床”。鞋子閑置久了,鞋柜里的真菌(比如腳氣病菌)和螨蟲就會滋生,很容易引發皮膚感染或者過敏,腳癢、起皮、紅腫。
● 支撐性減弱:運動鞋的中底一般都有緩震材料,像EVA泡沫這種,但久置不用,這些材料就會塌陷,失去減震效果。穿著這樣的鞋子走路,腳部得不到足夠的支撐,很容易崴腳,或者導致關節勞損。
● 腳型適配問題:人的腳型可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體重的變化,腳的形狀也會有所不同。那些閑置很久的鞋子,可能早就不能很好地貼合腳型了。穿著不合適的鞋子,腳趾可能會被擠壓,足弓也得不到良好的支撐,時間長了,步態都會變得異常,走路都不自在。
為了腳部的健康和舒適度,一定要定期檢查和整理鞋柜里的鞋子。那些閑置很久的鞋子,別再心疼了,該淘汰就淘汰。
09
失效藥品還留著
家里的藥箱瓶瓶罐罐的藥品堆了一堆,有的都過期好久了,還有的開封后一直沒用完,就那么放著。很多人覺得,藥品只要沒過保質期,就能用,其實這是個誤區。
圖源:CMT
藥品開封后,保質期會大大縮短。瓶裝藥開封后,與空氣接觸,容易吸潮變質,藥效降低。膠囊、糖衣藥片受潮后,膠囊軟化、粘連,糖衣融化,影響藥物釋放;外用藥膏開封后,更是容易滋生細菌,變質后使用可能加重傷口感染,得不償失。
藥品開封后,一定要標注好開封日期。液體藥劑開封后,夏季一般1-2個月失效,冬季2-3個月;軟膏劑開封后2-3個月;瓶裝藥開封后3-6個月。定期清理藥箱,把過期或變質的藥品及時處理掉。
10
省體檢錢、小病硬扛
體檢和及時就醫真的很重要!很多嚴重疾病的發展都有一個過程,定期體檢能幫助揪出早期隱患,比如癌前病變,早發現早干預,就能把癌癥扼殺在搖搖欲墜之際。但很多人要么擔心查出問題不敢去體檢,要么嫌麻煩,沒感覺不舒服就不去醫院,小病扛著不去治,結果錯過最佳治療時機,小問題拖成大麻煩。
省體檢錢、小病硬扛,看似節省,實則得不償失!健康人群每年至少做一次全面體檢,有癌癥家族史或危險因素的人群更要重視,每年定期做針對性檢查。例如,肺癌高危人群定期做低劑量螺旋CT;胃癌高危人群40歲以上定期做胃鏡;腸癌高危人群45歲以上定期做腸鏡;20多歲年輕人注意傳染病篩查;25歲以上女性定期做乳腺彩超;有性生活的女性別忘TCT和HPV檢測;40-50歲人群每年查心血管健康。小病別硬扛,及時就醫,早治早安心!
結語
節儉是一種美德,但健康無價。我們總在精打細算中追求生活的平衡,卻常常忘記,最不該節省的,是對生命的投資。那些看似“精明”的省法,實則是以健康為籌碼的危險交易。愿我們都能懂得:愛惜自己,才是最高級的節儉
文章轉自:醫學論壇網
請把這篇文章轉發提醒所有人
我是巍子,急診科醫生,每天都會和大家分享更多的急救技能和健康知識!這個公眾號幫過許多人,救過許多命!
遠離悲劇,健康平安!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