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沈杰群)一把紫砂壺,也能成為連接過去與未來、傳統與潮流的“魔法道具”。由嗶哩嗶哩、江蘇陶都產發集團聯合出品的系列紀錄片《泥的名字》近日上線播出。該片深入挖掘紫砂制作技藝與“陶式”生活方式,用人物故事串聯起紫砂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展現丁蜀小鎮獨特的文化魅力。
劇照。片方供圖
《泥的名字》以紫砂制作技藝為主線,深入挖掘紫砂文化的精髓。從紫砂原料的選取、加工,到紫砂壺的設計、制作,每一個環節都凝聚著匠人的心血。片中,顧景舟大師提出的“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的理念,成為紫砂匠人堅守的信條。
在顧老的影響下,一代代紫砂匠人秉持匠心,傳承著這份古老的技藝。小李在紫砂一廠門口開設的家庭工具店,延續著顧老設計的工藝流程;吳老師在工作室中悉心教導徒弟,傳承著紫砂技藝與做人的道理;老陳和小陳父子倆經營的家庭泥料廠,從傳統的挖掘售賣向研究提供解決方案轉型,體現了紫砂產業在新時代的變革與創新。
劇照。片方供圖
《泥的名字》不僅聚焦紫砂制作技藝,還將鏡頭對準了丁蜀小鎮的“陶式”生活。在這里,紫砂不僅僅是一種器物,更是一種生活方式,承載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
在堅守傳統的同時,《泥的名字》也展現了紫砂文化的創新與發展。年輕一代的紫砂藝人更是以獨特的視角和創新的思維,為紫砂文化注入新的活力:小方跨界設計“小豬系列玩具”,小濮創新絞泥技藝,小陳和小韋夫婦孵化“園林”“山海”系列……
劇照。片方供圖
《泥的名字》還將視野拓展至國際,展現了紫砂文化在全球范圍內的傳播與影響。老周因喜愛紫砂文化而入住古南街,女兒開設自媒體賬號,分享陶藝、美食、古街風情;老范的壺莊每年舉辦國際文化交流活動,迎來送往五湖四海的客人;秀棠爺爺自制“紫砂創意數據庫”,與國際藝術家展開對話。這些人物和故事,彰顯了紫砂文化在國際舞臺上的獨特魅力,讓世界了解紫砂,讓紫砂走向世界。
來源:中國青年報客戶端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