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威軍事動態數據顯示,7月,僅有不到12%的中東國家擁有四代半以上戰斗機。伊朗,曾一度被視為“空中化石”的國家,突然傳來重磅消息——印媒爆料,伊朗已秘密推進殲-10C采購計劃。
這一消息一經披露,全球安全格局瞬間緊張。美國和以色列高層連夜召開緊急會議,局勢驟然升溫。
令人震驚的“新軍購”局:誰在主導伊朗突圍?
過去十年,伊朗空軍幾乎停滯。根據斯德哥爾摩國際和平研究所(SIPRI)統計,伊朗現役主力戰斗機平均機齡超過47年,性能早已無法應對美以的現代化攻勢。西方長期對伊朗實施武器禁運,導致伊朗不得不依靠翻新F-14、F-4、F-5等老式機型苦苦支撐。每一次地區沖突,伊朗空軍損失慘重。
2021年,伊朗與中國簽署25年期全面合作協議。協議內容高度保密,但外界普遍認為涵蓋了軍事技術、能源、安全等多個層面。印度權威媒體《亞洲防務安全》2025年7月23日獨家爆料,伊朗在該協議框架下,已秘密啟動殲-10C采購程序。消息源自“接近伊朗空軍高層”的知情人士。
殲-10C作為中國最成熟的四代半多用途戰機,具備有源相控陣雷達、數字化座艙、先進數據鏈以及電子戰套件。最為關鍵的是,配備PL-15E遠程空空導彈,最大射程接近200公里,遠超美以現役AIM-120D導彈。伊朗如果順利引入,不僅意味著空軍戰力的代際飛躍,更可能打破中東空中力量的舊有均勢。
巴基斯坦空軍近年來多次用殲-10C與PL-15E組合,在印巴邊境沖突中取得顯著戰果。據印度官方通報,2024年2月至2025年6月,至少有8架印度空軍戰機在邊境對抗中被擊落。
伊朗軍方早已關注中式作戰體系的整體效能,曾于2024年派遣高層赴珠海實地考察殲-10CE,并多次與巴基斯坦就空戰戰術開展交流。
美以“紅線”被觸動,空襲陰影再現
印媒爆料甫一出爐,華盛頓與特拉維夫反應異常激烈。美國國務院防務分析師公開表示,若伊朗獲得殲-10C,將極大削弱美以在中東的空中優勢。以色列國防部長卡茨在最新形勢會議上直言:“任何改變地區空中力量平衡的動作,都將引發以色列的強烈回應。”
7月24日,阿曼灣局勢驟然緊張。美軍伯克級驅逐艦“菲茨杰拉德”號(DDG-62 Fitzgerald)無預警逼近伊朗海岸。伊朗軍方迅速出動直升機進行攔截,美艦不僅拒絕撤離,還以“將動用武力”為威脅。
伊朗隨即加大空中巡邏力度,并通過數據鏈實時共享目標信息。經過數小時對峙,美艦最終選擇撤離。這是以伊沖突后美伊之間首次公開對峙,成為全球媒體關注的焦點。
美伊最新博弈背后,是以伊沖突余波未平。年初,美軍B-2轟炸機群曾對伊朗三處核設施發動精確打擊。特朗普在卸任前夕高調宣稱,“如果伊朗重啟核設施,美軍將毫不猶豫再次出擊”。以色列則在加沙與也門持續軍事行動,并公開囤積彈藥,為可能的對伊朗打擊做準備。
權威軍事智庫RAND最新報告指出,伊朗采購殲-10C及相關配套裝備后,將在短期內獲得制空突防能力。雖然殲-10C尚無法徹底抗衡以色列的F-35I隱身戰機,但其遠程空空導彈、數據鏈協同能力,將對以色列的空襲形成極大阻力。一旦開戰,美以必須投入更大兵力,才能維持空中優勢。
伊朗軍力升級背后的多重考量
伊朗為何此時急于推動空軍現代化?一方面,傳統裝備早已難以應對新一輪高強度沖突。伊朗的F-14、F-4、F-5等老舊機型,技術代差巨大,維護成本高昂,可靠性堪憂。伊朗曾嘗試自主研發新型戰機,但受限于技術和資金,始終難以突破。
另一方面,伊朗對殲-10C情有獨鐘。相比西方戰機高昂的采購與維護成本,殲-10C采購單價不超過1億美元,實際成交價甚至可能壓縮至8000萬美元,且付款方式靈活,支持多種結算方式。伊朗更有意引進生產許可證,借此提升本土航空工業水平。
現代軍機采購流程復雜,從談判到簽約、生產、交付再到部隊成建制列裝,周期長達5—6年。伊朗高層深知,當前中東局勢瞬息萬變,“遠水難解近渴”,但如果不提前布局,未來只會被動挨打。
同時,伊朗軍方內部也在反思過去對重大軍購的懈怠。伊核協議談判期間,部分高層抱有“緩和換軍力”的僥幸心理,錯失多次提升空軍戰力的寶貴機會。以伊沖突、核設施遭襲的慘痛教訓,讓伊朗徹底轉變心態。
空軍轉型與地緣新棋局:誰能把握主動?
伊朗的軍事轉型,不僅僅是空軍換裝,更是多維度的系統升級。殲-10C具備體系作戰能力,能夠與地面雷達、地空導彈部隊、電子戰分隊協同作戰,極大提升整體防空反擊效能。伊朗空軍已啟動大規模培訓計劃,派遣數批技術人員和飛行員前往中國深造。
區域軍備競賽也隨之加劇。阿聯酋、沙特等海灣國家早已與西方軍火巨頭簽下多項先進戰機采購協議。土耳其則加緊國產五代機“KAAN”的研發進度。伊朗殲-10C入列,將使中東空天力量重新洗牌。
美國與以色列并未坐視不理。美軍中東司令部加強對霍爾木茲海峽、波斯灣的空中和海上巡邏。以色列情報機構密切監控伊朗軍購進度,并在國際場合積極游說施加壓力,試圖延緩中國對伊朗的戰機交付。美國國防部最新聲明稱,若中國繼續向伊朗出口先進裝備,將考慮對相關企業實施制裁。
核問題、威懾與不確定性
伊朗總統佩澤希齊揚本月公開發言,重申不會尋求核武器,但強調鈾濃縮活動完全在國際法框架內進行。美以卻持續質疑伊朗核計劃的“透明度”。以色列高層警告,一旦掌握確鑿證據,將不排除先發制人打擊。
美伊、以伊三方的博弈遠未結束。7月,聯合國國際原子能機構最新月報稱,伊朗鈾濃縮活動雖未突破協議紅線,但技術儲備日益提升。西方多國呼吁加強監督,防止地區局勢失控。
區域緊張氣氛持續升溫。7月下旬,伊朗軍方在波斯灣、霍爾木茲海峽實施多輪高強度軍事演習,動用大量新裝備,意在向外界展示“有能力應對任何威脅”。美國與以色列則以聯合軍演、跨國技術合作等方式,持續強化在中東的軍事存在。
印度智庫ORF(觀察者研究基金會)安全報告指出,殲-10C的引入,將迫使美以調整對伊朗的威懾和應對策略。美國可能加大對伊朗關鍵設施的遙感偵察投入,以色列空軍則極有可能加緊F-35I配套升級,提升突防打擊能力。多家國際航空情報公司預測,未來兩年,中東地區的大規模空中對抗演練將顯著增加。
參考資料:
環球時報:2025-07-23 14:30:重啟核談判,伊朗很糾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