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全網又有一個比較熱門的新聞,那就是:歐洲理事會主席科斯塔、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抵達北京,并且雙方還開了一個中歐領導人峰會。
不過這個所謂的峰會,一上午就開完了;原本中歐峰會是要開2天的,但是歐盟臨時接到通知,峰會議程縮短至一天進行。
這次峰會的內容也比較簡單、也沒有太多實質性的內容。
至于很多人在網上說什么:歐盟來認慫了、歐盟來“聯中抗美”了等等;我個人認為:這本質上還是一種異想天開的表現,一種所謂正確的說法。
我個人認為:不管馮德萊恩來多少趟、不管雙方談多少次;雙方本質上的分歧還是無法避免的,暫時也是找不到全面共識的。
今天我們就來簡單地分析一下:中歐之間到底存在哪些根本性的分歧和矛盾呢?我認為起碼有四點、但本質上只有一點!
第一,歐盟方面已經多次明確表示過:我們的產能過剩了、要求我們降低自己的產能,并且降低對歐的商品出口數量,例如:光伏產業、電車產業等等。
不過這也是歐洲方面為了保護自己的相關產業做出的應急反應,例如:以前歐洲的燃油車獨步天下,可是現在被我們的電車嚴重擠壓了生存空間。
在這樣一種現狀之下,歐盟要求我們少出口、少卷,我們卻不得不出口、不得不卷;這就是核心矛盾之一。
第二,我們由于每年需要出口大量的商品到歐盟各國,所以我們必然要求歐盟降低關稅、降低貿易門檻、降低貿易的限制條件等等。
可是歐盟肯定不會同意,而且最近在勞工問題上的矛盾也顯現出來的;歐盟認為我們涉及到了不正當競爭的問題等等。
第三,目前中歐主要的爭論焦點之一恐怕還是在俄烏沖突上、在對待俄烏沖突的態度和立場上。
歐盟方面對待俄烏沖突的立場已經非常明確了,那就是:堅定的支持烏克蘭抗擊俄羅斯,甚至愿意扛起支持烏克蘭的大旗。
至于我們對待俄烏沖突的態度和立場,我只能說三個字——你懂的!
至于網上很多人說:中歐可以攜手并進,甚至可以一起攜手制美等等;我還是要說三個字——想多了。
其實從本質上來看的話,中歐就不是一路人,正所謂叫做道不同、不相為謀;雙方理念不同、價值取向不同,是無法真正成為“知心朋友”的。
當然了,目前歐盟在稀土問題上還是有求于我們的,所以人家還是愿意來談一談的、愿意來溝通一下的。
可是雙方終究不是一路人,暫時的合作、暫時的攜手也許是可以的;但是時間一長必然就不行了。
最后我想說,兩個道不同之人,那是不可能成為真正的、貼心的、長久的朋友的;這一點大家一定要清楚、要知道。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