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地方志辦組織召開
《巴蜀史志》“巴蜀石窟文化”專刊
編輯工作座談會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石窟寺保護利用工作,先后考察調研莫高窟、云岡石窟、麥積山石窟、龍門石窟,并對石窟寺保護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示。川渝地區石窟寺文物點位數量位居全國第一,是中國晚期石窟寺的代表與集大成者,開創了世界石窟藝術最后的高峰,被譽為“中國石窟藝術的下半闋”。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保護好自然文化遺產、增強文化自信的重要指示,促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助力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設和川渝石窟寺國家遺址公園建設,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決定聯合相關單位編輯出版《巴蜀史志》“巴蜀石窟文化”專刊。為謀劃好專刊編輯工作,2025年7月24日,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重慶市地方志辦公室、大足石刻研究院、四川石窟寺保護研究院、中共資陽市委黨史研究室(資陽市地方志編纂中心)、安岳縣地方志辦公室、安岳石窟研究院在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會議室召開編輯工作座談會,重點圍繞專刊欄目設計及組稿方案進行集中討論,對下一步編輯工作任務進行細化安排。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黨組成員、副主任、一級巡視員,《巴蜀史志》副主編江紅英主持會議。
2025年7月24日,《巴蜀史志》“巴蜀石窟文化”專刊編輯工作座談會在蓉召開(陳蘭 攝)
座談會上,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政策法規宣傳處副處長、《巴蜀史志》編輯部主任劉艷平介紹“巴蜀石窟文化”專刊欄目設計、組稿情況。與會人員重點就專刊的欄目設置、內容體量、組稿方向、排版設計、圖片獲取等提出意見建議,并對相關重點工作達成共識,細化任務,明確分工。大家一致表示,聯合編輯出版《巴蜀史志》“巴蜀石窟文化”專刊意義重大,在時間緊、任務重、要求高的情況下,各方面要明確責任、發揮優勢、集中精力、精誠合作,以高效率的工作成效實現專刊的高品質呈現。大家一致認為,要從作用價值、地位特色、大眾閱讀等方面,著力提高本期專刊政治性、思想性、史志性、學術性、權威性、大眾性,力爭將專刊打造成堪存堪鑒的又一精品期刊。
2025年7月24日,《巴蜀史志》“巴蜀石窟文化”專刊編輯工作座談會在蓉召開(陳蘭 攝)
江紅英指出,籌劃編輯出版《巴蜀史志》“巴蜀石窟文化”專刊,是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秉承開放合作理念,服務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國家戰略和文化強省旅游強省建設的一項重要舉措。7家單位利用《巴蜀史志》宣傳平臺合作編輯專刊,既能發揮各自優勢,又能保證專刊質量,為下一步推出高質量精品奠定了堅實基礎。特別是通過專刊能進一步宣傳巴蜀石窟文化,激活散落在巴蜀大地的文化遺產生命力,激發公眾對傳統藝術的深度認知,一定能對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發揮出相應作用。她強調,在編輯工作中,《巴蜀史志》編輯部要加強與參編單位的協作,在欄目設計、稿件約選、重點把握、圖片選取等方面加強溝通交流,確保編輯出版一期有歷史深度和文化厚度、與巴蜀石窟文化地位相匹配的可讀性強的精品讀物。
2025年7月24日,《巴蜀史志》“巴蜀石窟文化”專刊編輯工作座談會在蓉召開(陳蘭 攝)
重慶市地方志辦公室文獻工作處處長熊蜀黔、中共資陽市委黨史研究室(資陽市地方志編纂中心)副主任戢才友、安岳縣地方志辦公室主任陳威印、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四川石窟寺保護研究院)研究館員王婷、大足石刻研究院文博館員張瀚文、安岳石窟研究院文化研究科負責人孟瑜、《巴蜀史志》編輯部等有關人員參加座談。
來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
撰稿:朱艷林(四川省地方志工作辦公室政策法規宣傳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