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館》這部電影,在各大平臺的宣發如火如荼,實力派演員齊聚一堂。
就在7月22日,《南京照相館》公布最終版海報,它以“群像”視角成功破圈。
每一個中國人都不會忘記中華民族的血淚史,抗爭史!
這張海報的主角之一,便是演員王驍,他飾演相館掌柜“金承宗”。
海報中的他,身著樸素衣衫,臉上寫滿了歲月的滄桑與生活的艱辛。
就憑這個表情,隱隱覺得,這部電影絕對會爆!
處處走心的好作品
為了達到這種極致的歷史質感,設計師團隊可謂是煞費苦心。
據了解,他們耗時 3 個月打磨這張海報,僅城墻背景就修改了 30 余次。
對細節的極致考究,純手工繪制的筆觸顯得尤為珍貴, 終于有人認真對待歷史了!
海報的出圈絕非偶然,它只是電影《南京照相館》的小小一角。
影片點映票房高達 6000 萬,藏著怎樣的走心呢?
故事發生在南京淪陷后的吉祥照相館。
王驍飾演的金承宗,原本只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影像館掌柜,過著平凡而幸福的生活。
然而,戰爭的爆發徹底打破了他的平靜生活,
他和家人被迫躲進地下室,他們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活著”。
后來逃難的人越來越多,郵差阿昌、京劇演員毓秀等一群原本素未謀面的普通人,
都藏在了這里。
為換取逃離南京的通行證,他們被迫為日軍照相師伊藤沖洗底片,
卻意外發現膠卷中記錄著日軍謀殺、活埋、蹂躪百姓等行為的畫面。
日軍居然還強迫他們偽造“親善照”,讓百姓擺出笑臉與侵略者合影,試圖掩蓋罪行。
隨著沖洗工作的深入,相紙上逐漸顯影的受害者竟是他們熟悉的鄰居、朋友甚至親人。
警察宋班長發現照片中被殺害的正是自己的弟弟。
“這底片要是洗出來,咱手上可就沾了洗不掉的黑!當了幫兇,這輩子都抬不起頭來!”
他們最終,決定放棄逃生機會,轉而冒著生命危險,
將底片秘密保存并傳遞出去,讓世界見證日軍的殘暴。
這種心態的轉變其實很不容易,老金剛開始“潑糞求生”,
后來變成了“舍命赴義”,他們掙扎,無奈,痛恨,最后勇敢。
除了王驍的精彩演繹,導演團隊也深度還原歷史。
他們復刻了南京明城墻、貢院街等標志性場景,
甚至連照相館內的老式相機、顯影液配方都嚴格考據。
電影中宋班長砸向日軍的磚塊,正是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中陳列的原物復制品。
正是這份對歷史的尊重,這部電影在點映階段就收獲了高達 9.2 的評分。
只要用心制作,有深度、有內涵的作品永遠不缺觀眾。
被演藝世家“封印”的演員夢
王驍儼然成為了實力派演員,可他能當演員,這一路不知有多艱辛。
8 歲時,他本有機會出演小游擊隊員,父母卻覺得“影響學業”。
初中時,好不容易爭取到話劇《雷雨》中“周萍”一角,又被母親“截胡”推掉。
為什么父母都是演員,孩子又極其喜歡演藝,卻不讓孩子走這條路呢?
在王驍爸媽看來,演藝圈這潭水太深了。
十個里頭能真正站穩腳跟的,未必能剩下一個。
他們盼著兒子能躲遠點,別趟這朝不保夕的渾水。
為了讓王驍徹底斷了演戲的念頭,父母甚至送他去加拿大攻讀三維動畫。
在異國他鄉,王驍拿著高薪,過著看似光鮮亮麗的生活,
然而,他的內心卻始終被一個聲音縈繞,“我要當演員”。
終于,在 27 歲那年,王驍決定他放棄年薪百萬的動畫師工作,實現他的演員夢!
回國后的王驍,要過的第一關,就是跟這身贅肉死磕。
那會兒他體重飆到 200 斤,圓肩塌背的樣子,深知自己的外形條件與演員的標準相去甚遠。
于是,7 個月的時間里,他瘋狂運動、控制飲食,硬生生地暴瘦 60 斤。
在演藝圈的底層摸爬滾打了 12 年,王驍嘗遍了人間冷暖,卻從未放棄對表演的熱愛。
最初跑龍套,后來才逐漸有了一些戲份不多的配角。
他堅信,沒有小角色,只有小演員。
在電視劇《流金歲月》中,王驍飾演的楊柯成為了眾多打工人心中的 “精神老板”。
身高不足 1 米 8 的他,卻撐起了“兩米八”的霸道總裁形象。
劇中有一場發錢的戲,楊柯隨手一甩,
那爽利的眼神和自信的姿態,這不就是大家想要的老板嘛!
王驍從不拘泥于一種風格,《三大隊》中,他再次突破自我,飾演出獄警察馬振坤。
為了貼近角色,他足足餓瘦 15 斤,特意去體驗生活,與出獄的警察交流,了解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
當然,他沒有讓觀眾失望,一個真實、立體的馬振坤出現在熒幕上。
從幽默風趣的司命星君,到為了守護家人和正義不惜犧牲一切的金承宗,
王驍用 37 個配角證明了自己的實力。
這樣的王驍,怎么能不讓娛樂圈對他刮目相看呢?
當“笨功夫”成為奢侈品
“快”似乎成為了一種共識。刷數據、追效率,讓許多藝人與團隊迷失了方向。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王驍團隊的“笨拙”顯得格格不入,他們仿佛是一群逆行者。
回到這部電影,王驍為了拍攝《南京照相館》,
提前 2 個月就來到南京老城區,租住在一間狹小的民房里。
他每天與巷口的老人聊天,學習地道的南京方言,堅持原聲出演。
在拍攝過程中,他不放過任何一個細節,哪怕是一個眼神、一個手勢,都經過了反復琢磨。
他研究老照片中照相館老板的生活習慣,
觀察他們的一舉一動,最終設計出了“擦鏡頭時手指微顫”的細節。
這個動作看似微不足道,卻暗含著戰爭陰影下的緊張與不安。
在這個追求效率的時代,王驍的做法顯得有些“不合時宜”,
但正是這種對表演的敬畏之心,讓他的作品充滿了生命力。
往后,再有人問 “娛樂圈還有救嗎”?看看這張海報,看看王驍的眼睛,答案就在那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