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在工信部發布第397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華為與上汽合作的“第五界”的首款車型——尚界H5正式亮相。這款定位于20萬級區間的產品刷新了鴻蒙智行旗下車型的入門門檻,成為目前最親民的鴻蒙智行產品。
從時間軸來看,尚界H5的落地可謂“光速”:華為與上汽集團在今年2月完成合作簽約,短短兩個月后即于4月16日正式發布“SAIC尚界”品牌,再到7月定型入目錄,按照計劃將于今年9月上市銷售,也刷新了主機廠傳統項目周期的認知。
如今,從這份前所未有的快更能夠讀出,尚界H5不只是產品的亮相,更是一次全新合作范式的試水,也是智能電動車行業“快與慢”之爭的最新注腳。在新能源競爭逐漸從“造得出”轉向“卷智能、卷效率”的階段,誰能在保持產品品質的同時,以最快速度響應市場、落地智能體驗,誰就有可能真正占領下一階段的高地。而這一次,尚界H5,顯然跑在了前頭。
華為“智能平權”的關鍵一役
從當前市場表現來看,鴻蒙智行已在25萬元以上的中高端及豪華車市場站穩腳跟。而尚界H5的推出,則標志著這一技術體系首次深入20萬元價格帶,這也成為鴻蒙智行從“高勢能”走向“廣覆蓋”的關鍵一步。
其20萬級的定價不僅準確切入主流家庭用戶的購車心理預期,避免了鴻蒙智行內部資源分配內耗問題,并且可以最大化幫助華為核心技術在車企和消費者層面形成破圈效應。
更為關鍵的是,尚界H5肩負著“走量”的核心使命——在鴻蒙智行沖刺百萬年銷、上汽力圖完成全年450萬輛銷量的關鍵節點,這款車型也成為切實承擔起擴大規模、推動生態落地的實戰角色。上汽集團總裁賈建旭更是表示,尚界要“飛”入尋常百姓,一定要鋪天蓋地。
因此,尚界H5必然將拿出不容小覷的產品力,據悉,該車將搭載華為ADS 4(參數丨圖片)高階智能駕駛系統,并配備與問界M9同款的192線激光雷達,此外從官圖來看,車側配有固態激光雷達,前保險杠位置也搭載了4D毫米波雷達,構成了高階智駕感知的核心硬件基礎。要知道,目前ADS 4主要應用于售價25萬元以上的車型,如今將其下放到20萬級市場,無疑大幅降低了高階智能駕駛的門檻,這不僅為尚界H5構建了同級別罕見的智能配置優勢,也為消費者帶來了“用更低價格享更先進技術”的強感知價值。
在業內人士看來,能夠將高階智能駕駛技術成功下放至20萬元級市場,不僅需要平臺化能力的高度成熟,更仰賴極強的成本控制與體系協同力。尚界H5之所以能夠實現“旗艦配置”的落地普及,背后靠的正是華為強大的技術垂直整合能力與上汽完備而高效的供應鏈體系,使得尚界H5的單車智能化成本相較新勢力低30%左右。
值得一提的是,這種華為賦能“降維打擊”產品模式的可行性,也已經獲得了市場的直接驗證。不久前上市的嵐圖FREE+,全系標配華為乾崑智駕ADS4和鴻蒙座艙5.0的硬核配置,以20萬級的價格上市15分鐘即完成11583輛大定鎖單。這也說明消費者對于“華為全家桶+主流市場定價”的產品定位有著極高的接受度和轉化率,也意味著尚界H5有著較大的發展機遇。
不做“當下潮流”,尚界要造“時代經典”
在當前汽車市場愈發內卷的背景下,越來越多新車在設計上趨向追逐“潮流標簽”與“流行元素”,試圖通過隱藏式門把手、貫穿式尾燈等符號來制造視覺新鮮感。
但在這種流行趨勢的背后,也引發了不少關于汽車設計“審美降級”的討論:從高度同質化的車尾,到功能被犧牲的門把手,再到一眼難辨的品牌識別度,這些看似時尚的設計,實際上很難承載用戶在長期用車過程中的真實需求。
而在這樣的市場語境中,尚界H5顯得尤為克制,其沒有選擇盲目跟風視覺潮流,而是回歸到對“經典”價值的再理解與重塑。
但在尚界H5上,其并沒有將“流行”作為設計的“第一要義”,而是將經典理念融入新品外觀。在尚界H5的整體造型中,能夠明顯看到一種向永恒比例和經典樣式靠攏的設計理念。車頭采用俯沖式線條,重心低沉,觀感上極具動感張力,與保時捷Macan的設計邏輯有異曲同工之妙;這樣的處理不僅優化了空氣動力學性能,更賦予了整車更強的辨識度和穩重感。而車尾部分則采用橫向延展的橫貫式立體尾燈,強化了視覺層次,與其整體風格保持統一,這種設計也避免了當下許多車燈“為貫穿而貫穿”的割裂感。
更值得關注的是側面輪廓的處理,尚界H5摒棄了時下常見的黑色飾板拼接設計,轉而選擇車身顏色一體化設計,輪包、側圍、門檻飾條與車身同色,這種處理方式不僅在視覺上更具整體性與高級感,也契合了家庭用戶對“耐看”和“耐用”的真實需求。同時,尚界H5保留了傳統的開放式門把手,體現出其在設計選擇上的理性與克制。
回顧汽車設計史,真正能成為“經典”的車型往往并不是一開始就迎合了時代風潮,反而是在多年后依然能夠被用戶記住、被市場驗證的設計。尚界H5選擇不做當下潮流的追隨者,而是以耐看、實用、有記憶點的方式打造外觀本身,這種思路不僅是一種美學態度,更是一種對產品生命周期更長視角的戰略表達。
“第五界”更要不同于其他“界”
事實上,在過去的很長一段時間,“四界”一直被認為是鴻蒙智行的既定布局。在華為智選車的初期規劃中,也認為“資源有限,只做四界”。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判斷背后反映的是對合作門檻、資源調配以及技術輸出能力的謹慎考量。
然而,尚界的出現不僅打破了原有的邊界設定,更在某種程度上說明:上汽所展現出的體系能力、資源調動效率乃至品牌操盤實力,超出了華為的預期。從這一意義上講,第五界的到來不僅是量上的延展,更是質上的飛躍。
甚至可以說“第五界”比其他四界更具優勢。得益于前四界已在市場中積累的廣泛品牌認知和技術信任,尚界無需像此前幾款產品那樣耗費大量時間和資源去向市場“做自我介紹”。而上汽作為中國傳統汽車工業的“國家隊”成員,長期在渠道網絡、制造能力、品牌運營與售后服務上積累了深厚底蘊,這使得尚界天然具備了迅速規模化的土壤。
在業內人士看來,從過去幾年的智選車合作案例中,華為往往扮演“賦能者”或“輸出者”的角色,而與上汽的“第五界”項目,則真正開啟了體系融合與戰略協同的新模式:既不是“貼標合作”,也不是“供應商式綁定”,而是以智能化為核心牽引,雙方以對等姿態共同推進產品定義、技術落地與用戶體驗重構。這種強強聯合的根基,源于彼此在戰略方向上的高度互補:華為需要傳統車企的工程能力與產業體系落地,而上汽則急需通過智能化“補課”來加速品牌轉型。
從尚界H5本身,也能看到上汽在智能化轉型上的強烈意志。據悉,上汽集團已為尚界項目啟動首期60億元專項投入,組建超過5000人的專屬團隊,并規劃建設專屬超級工廠。這種資源傾斜的力度在上汽過往項目中極為罕見,甚至有業內人士直言,“尚界目前是上汽的一號工程,公司內部資源正全面向其匯聚。”這種不計代價的戰略部署,背后體現的是上汽要在新時代車市格局中重奪主動權的強烈決心。
值得一提的是,在2024年上半年,上汽集團整車銷量達到205.3萬輛,同比增長12.4%,在市場競爭加劇的背景下依然取得穩定增長,體現出其基礎盤的堅實與調整能力。而尚界項目則被寄予“突破增長天花板”的厚望——特別是在20萬元以下市場中,這一價格區間極具規模效應,同時對價格與價值的敏感度極高。如果尚界H5能夠在價格層面帶來更多驚喜,也將真正鎖定下一個爆款名額。
此前,乘聯分會秘書長崔東樹也曾評價,“尚界首次實現智能科技、規模制造與親民價格的三角平衡,這種‘華為技術+上汽品控’模式,可能成為中國汽車出海的新范式。”
如果尚界能夠在9月如期上市并取得市場突破,不僅將為鴻蒙智行帶來量的躍升,也將幫助上汽重塑“主流新能源話語權”,而這種“第五界”的成功路徑,也有望成為智能化時代下傳統車企與科技企業深度融合、共建新競爭力的樣板工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