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筆直言/文
389 分考上 211 高校鄭州大學,這個夏天最吸睛的“高考奇跡”,讓“撿漏王”成了全網熱議的關鍵詞。但在“幸運”的光環之下,更該清醒的是:這場小概率事件從來不該是高考敘事的主流,真正的成長從來不在分數博弈的偶然里。
所謂“撿漏”,本質是志愿填報中“大小年”的概率游戲。當鄭州大學物理類專業組因報考人數不足,讓 389 分考生壓線錄取時,輿論很容易陷入對“幸運兒”的追捧。想靠“賭志愿”敲開名校大門,本質上和買彩票撞大運沒太大區別。更該警惕的是,這種對“低分高就”的過度渲染,正在悄悄強化“志愿比分數重要”的錯位認知。
比“撿漏”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場“幸運”背后的現實挑戰。當 595分考生與389分考生進入同一專業組,近200分的差距絕不僅僅是數字游戲。大學課程的難度、知識密度遠非高中可比,尤其物理、化學等基礎學科,對數理基礎的要求堪稱“硬核”。389分的基礎能否跟上600分水平的教學節奏?自主學習能力能否填補高中知識斷層?這些問題,比“撿漏成功”的噱頭更實在。
更該被戳破的,是“學歷神話”的濾鏡。輿論熱衷于討論“389 分上 211賺了多少”,本質上還是陷在“學歷決定論”的思維里。可現實是,鄭州大學2024年黑龍江土木類600分的錄取線,與今年389 分的“撿漏線”,不過是招生數據的偶然波動,卻被解讀成“人生逆襲的捷徑”。這種認知有多荒誕?就像把商場抽獎中了件高檔衣服,當成自己從此擁有時尚品位的證明 —— 衣服再好,穿得合不合身、能不能駕馭,終究靠的是自身底氣。
真正的“幸運”從不在分數博弈里。對當代年輕人而言,幸運是有機會在多元賽道上尋找自我:成績好能沖刺名校,分數普通可深耕技能。高考從來不是“一考定終身”的獨木橋,而是人生眾多選擇中的一個路口。考上 211值得祝賀,但389分的 “幸運”若少了后續的持續努力,最終可能變成“德不配位”的壓力;反之,即便分數平平,若能找到適合自己的方向踏實前行,照樣能走出精彩人生。
人生從來沒有“撿漏”的捷徑,只有一步一個腳印的成長。與其追捧偶然的分數奇跡,不如多些對成長規律的尊重:分數重要,但不是全部;學校重要,但能力更關鍵;一時的幸運可貴,持續的努力才是底色。畢竟,能定義人生的從來不是高考志愿的“撿漏”,而是你如何對待每一個需要全力以赴的當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