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廣州街頭一輛公交車出圈了。
車身上印滿了:
"熱熱熱熱熱熱熱熱熱熱熱熱熱熱熱!”
“廣州很熱!熱就要多沖涼!沖涼當然用「淺香」「淺香」啦!"
一串看似手滑的發瘋文案,瞬間點燃了夏日話題,沖上廣東多地抖音熱榜。從天河到番禺,從汕頭到韶關,這輛“彈幕公交”短短幾天就刷屏廣東人的社交平臺。網友們紛紛曬圖打卡,連平時不怎么發圈的阿叔都忍不住拍照:"熱到頂唔順!呢部公交講出我心聲!"
明眼人一看便知,這是廣東本土品牌淺香的手筆。為什么這樣“簡單粗暴”的廣告在廣東能引起共鳴?原因很簡單,務實的廣東人骨子里就不喜歡裝。
在這個人人短褲配拖鞋的城市里,比起高大上的情懷和概念,廣東人更相信那些接地氣、說人話的品牌。你跟廣東人談"工匠精神",不如直接說"這個好用不貴";你跟他們講"品牌理念",不如來句"街坊們都在用"。實用至上,才是廣東人偏好的流量密碼。
從這次的“彈幕公交”就能看出,淺香特別懂得如何和廣東人對話。重復的"熱"字營造出強烈的情境感和緊迫感,精準契合了消費者在高溫天氣下的真實感受。"沖涼"二字,瞬間拉近了品牌與廣東消費者的心理距離。而且在各地發布高溫預警的廣東,“一天沖三次涼”是廣東人實實在在的生活需求。文案乍一看很粗糙,但卻是最地道的廣東表達。
更妙的是淺香選擇了公交車作為傳播的載體。在廣東生活過的人都有過在公交站等車被太陽暴曬的經歷,都能秒懂那種熱到懷疑人生的感受。在這個日常通勤場景,這句廣告語,更像是一次對廣東人集體心理的精準狙擊。淺香把這種共同體驗放大,然后實實在在地告訴你:"天熱了,多沖涼,沖涼就用我們家的。"
不需要華麗的修辭,不需要復雜的概念包裝,這種"去修飾化"的表達方式,在信息過載的時代反而顯得格外珍貴。它不是在推銷產品,而是在提供解決方案。消費者在看到這條廣告時,首先感受到的是對自身處境的理解和認同,然后才是對產品的關注。當品牌能夠準確識別并回應消費者的真實痛點時,更容易觸發購買決策。
“彈幕公交”在高頻觸達之余,還形成了一個巧妙的傳播鏈條:乘客在車上看到廣告,下車后會忍不住拍照分享到社交媒體,形成"線下體驗→線上傳播→社交裂變"的完整傳播路徑。這種UGC的傳播效果,往往比品牌自己的營銷投入更有說服力。
如今玩抽象整活的品牌很多,但并不是每個品牌都敢用這么接地氣的話術,淺香敢,是因為它清楚自己的受眾是誰。如果仔細梳理淺香的發展軌跡,你會發現“彈幕公交”并非心血來潮的創意,而是其本土化戰略的有機延續。
今年春節前,一輛滿載活雞的貨車在廣東街頭巡游,引來了全城圍觀。買淺香送活雞,看似非常"土味",實際上精準抓住了廣東人逢年過節“無雞不成宴”的心理。這場"活雞巡禮"放在其他地區可能難以理解,但在廣東本土卻產生了非常不錯的話題效應。
除了創意話題,淺香還深入廣東高校和體育賽事現場,從暨大、廣外的高校行,到汕頭馬拉松、廣州100越野賽、大運會,通過互動體驗建立品牌認知,再將線下體驗轉化為線上社交傳播,精準觸達廣東Z時代群體。
在巴黎奧運期間,淺香還受廣東廣播電視臺體育頻道邀請,聯合推出《來自廣東的禮物》欄目,特邀廣繡非遺傳承人唐曉玲定制"有淺香自Canton來"禮盒,將廣繡手工藝品和淺香產品一起送到巴黎,在海外打開知名度。
在產品開發上,淺香避開了傳統洗護的紅海競爭,選擇結合本地文化在細分賽道建立優勢。"茶醒醒"系列融合東方花果茶香調,青檸單叢、丹桂龍井、玫瑰普洱,將廣東傳統茶文化與現代香氛概念結合。而這次“彈幕公交”則順勢主推應季的“微醺瓶”荔枝香氛。通過挖掘和放大廣東本土文化特色,淺香逐漸建立了與消費者的深度情感連接。
全球化大背景下,區域化策略的價值往往被低估。大牌營銷追求"大而全",想要覆蓋所有人群,結果就是誰都不得罪,但也誰都無法深度觸達。
隨著地域文化自信的崛起,文化認同正在成為品牌建設的重要資產。淺香始終圍繞廣東本土文化做文章,不僅體現了品牌對自身定位的清晰認知,同時還通過差異化定位,在細分市場中建立了競爭優勢。
在這個"熱熱熱熱熱熱熱熱熱"的夏天,淺香用一句最樸實的廣東話,撬動了整個城市的情感共鳴。這告訴我們,有時候品牌營銷的破圈,不在于概念有多高大上,而在于你是否真的理解消費者在想什么、需要什么。當所有品牌都在追求"高級感"時,敢于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與消費者對話,或許才是真正的差異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