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一年不僅有很多的青年導演崛起,將中國的商業電影抬到了一個全新的高度,而且還有包括陳可辛在內的不少大導演在影院折戟沉沙。雖然很多姜文的粉絲不愿意承認,但我們肯定不能把姜文拍得不好的片子都排除在外。
其實,姜文作品最大的特點其實并不是各種隱喻,而是怪誕夸張的劇情和表演,這種極度夸張化的劇情設計的確是給隱喻和解讀提供了空間,卻也讓劇情本身顯得不夠“符合常理”即便除去這些過分夸張的表演,電影劇情本身也像是一篇流水賬,甚至有些觀眾都不愿意用劇情片來稱呼它,而是創造了“事件片”這個詞來諷刺整部電影由一個個事件堆砌而成。
這也不免讓人懷疑,曾經創作出如此多杰作的姜文,怎么就拍出了這么一部電影呢?
其實,姜文電影一直都面臨著一個周期循環的怪圈,其中所體現的是姜文內心對于通俗和藝術之間的掙扎與探索。
這放在其他導演身上或許是難以理解的,但是姜文作為導演二次翻紅,靠的就是無數網友對其作品的解讀。
拍攝技巧和劇情這些在其他導演作品里面必須要討論的東西,在姜文這里好像成為了附加項。作為一個導演,姜文顯然是想要嘗試更多的創作手法,通過劇情以外的拍攝手法給予更多的視聽沖擊。但可惜的是,這份執著并沒有得到回報,網友們依然保持著自己的觀影習慣,劇情黨只想看個有意思的劇情,解讀派只想按照自己的想法解讀。如果說真有什么導致了這次失敗,除了姜文的粉絲群體特殊性之外,就是他自己的自信毀掉了電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