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新聞網
中新網忻州7月25日電(李庭耀 楊靜 李秉軒)第八屆全球華語朗誦大賽山西集結營25日正在進行,來自英國、德國、法國等11個國家和地區(qū)的青少年營員開啟晉北之行。在體驗山西清涼避暑的同時,探秘山西邊塞建造“奇跡”,感受中華歷史文化之美。
營員們體驗斗拱拼搭技巧。 主辦方供圖
被譽為“中華第一關”的雁門關,是此次活動的重要一站。營員們登臨歷經600余年風霜的城墻,吟誦城門上“三關沖要無雙地,九塞尊崇第一關”的對聯(lián),感受中華民族歷史文明的波瀾壯闊。
來自荷蘭DELFT中文學校的16歲營員周夏天說:“我還會學習更多中文表達技巧,來贊美長城,長城太壯觀了,以后我會和朋友們再來雁門關。”
隨后,營員們還前往應縣木塔參觀。這座全靠木構件卯榫咬合而成的木塔,已在山西之北屹立了近千年。營員們在這座古樸的木塔中,感受古人巧奪天工的建筑智慧。
意大利米蘭第一中文學校的營員章意薩說:“應縣木塔與比薩斜塔、埃菲爾鐵塔被稱為‘世界三大奇塔’,但應縣木塔存在時間最久,太神奇了。”
據(jù)介紹,應縣木塔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總重量7400多噸。塔身呈八角形,外觀五層六檐,實為明五暗四九層塔。木塔擁有四方八角的雙層塔基、外五內九的層級結構、59種斗拱的運用、312根柱子的支撐,在風雨雷電中“靈活搖擺”數(shù)百年不倒。
“難以想象一千年前的古人有這么高超的手藝,昨天我們學習了斗拱拼搭技巧,但我們需要學習的地方還有很多。”來自法國的營員朱睿龍說。
通過對雁門關和應縣木塔的探訪,營員們對中華文化興趣更加濃厚,對接下來的行程充滿期待。(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