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網絡
前言
今年夏天,在某一些家具城中,上演了一幕讓人五味雜陳的場景。
上百位老人占滿了店里的沙發、床位,他們三五成群地聊著天,儼然已經將人家家具店當成了“老年活動中心”。
即便店員拿著大喇叭,聲嘶力竭地驅趕,可老人們充耳不聞,該聊天的繼續聊天,該打牌的繼續打牌。
圖源網絡
這種情況不僅僅發生在家具城,幾乎任意一個有空調的商家都有可能會成為這些老人家的目標。
實在是沒轍了的店老板,最終想出了一個“損招”,那就是讓空調吹熱風,逼得這群老人離開自己的店。
如此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做法,也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生意場上的無奈
對開店的老板來說,每一張椅子都是成本,每一平方米的空間都得精打細算。
快餐店避暑
拿那家華萊士的加盟商來說,他算過一筆賬:夏天最熱的那幾個月,光是因為老人占座不消費,每個月就要損失1.2萬塊錢,這相當于凈利潤的15%。
這還不算每天額外增加的清潔費用,比如地上的瓜子殼、沙發上的油漬,都得專人清理。
更要命的是,真正想吃飯的客人進門一看,座位全滿,扭頭就走了,帶孩子的家長看到這陣仗,更是繞道而行。
圖源網絡
家具店的情況也好不到哪去,原本擺在店里的樣品沙發,是給客人試坐體驗的,可現在變成了免費的午休床。
老人們自帶茶水零食,把沙發當成自家炕頭,一坐就是大半天,聊天的聲音震天響,把真正想買家具的客人都嚇跑了。
遇到這種情況還不能勸,店員好聲好氣地請老人讓座,換來的要么是裝聾作啞,要么是一頓臭罵。
圖源網絡
只要態度稍有不好,立刻就會招致道德上的綁架,年紀輕輕的,一點都不懂得尊老愛幼!類似的話這些老人們更是張口就來。
有些老人更絕,店員一靠近,就捂著胸口喊心臟不舒服,真要是把人家氣出個好歹來,還真不一定賠得起。
被逼急了的老板們只好出奇招,有家具店老板把空調從制冷改成制熱,室內溫度飆到30度,用滾滾熱浪進行無聲的驅逐。
圖源網絡
電費賬單上的數字在瘋狂跳動,可老板覺得這錢花得值,至少能換來正常的經營秩序,可究竟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情況呢?
清涼背后的生存困境
換個角度想想,這些涌進商店的老人,真的都是貪小便宜嗎?其實很多老人平時根本舍不得開空調,對空調的操作早就生疏了。
事實真相更讓人觸目驚心,自從步入三伏天之后,“熱射病”要人命的新聞層出不窮,而且很多都是在室內發生的。
圖源網絡
這些室內患者大部分都有個共同特點,那就是他們都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都是因為舍不得開空調。
要知道,熱射病可不是鬧著玩的,死亡率很高,而且從昏迷到器官衰竭只需要幾個小時,每拖延1分鐘,死亡率就上升一分。
尤其是對于老年人來說,高溫天氣里的每一分鐘都可能是生死考驗。
圖源網絡
老年人的身體機能本來就在退化,體溫調節能力下降,對高溫的感知變得遲鈍,汗腺功能減退,身體散熱困難。
在這種情況下,一個有空調的地方,對他們來說就是救命稻草,試想一下我國有多少60歲以上的老人。
如此龐大的群體,他們的避暑需求怎么可能靠幾家快餐店、幾個商場來滿足?
圖源網絡
更何況深層次剖析這件事情,老年人不光需要一個涼快的地方,他們還需要社交,時間充裕的他們,最怕的就是孤獨。
商店里雖然吵鬧,但至少有人氣,能找到聊天的伴兒,相比之下,家里再涼快,也只有四面墻壁相伴。
當然這也不是他們成群結隊影響商家正常做生意的理由,在這里想說的只是理解這些老年人的行為邏輯。
圖源網絡
如今這場“清涼之爭”,已經不僅僅是商家和老人之間的矛盾了。
社交媒體上,年輕人的怨氣快要溢出屏幕,認為憑什么自己花錢消費的地方,要被不花錢的人占著?
而另一方面老年人也不甘示弱,表示現在的年輕人真是沒良心,連點同情心都沒有!
圖源網絡
雙方各執一詞,誰也說服不了誰,這種對立情緒一旦形成,就像滾雪球一樣越滾越大,雙方就因為一個空調的問題站在了對立面。
有意思的是,無論誰出面去勸說,最終也都難免落得和稀泥式的處理,說到底還是因為找不到一個讓各方都滿意的解決方案。
那么這個問題的癥結究竟在哪?這樣的事情又該如何解決呢?
公共服務的缺位
其實只要理解了老人們這樣做的邏輯動機,就很清楚問題的根源其實不完全在老人身上,更不在商家身上,而在于公共服務的嚴重缺位。
圖源網絡
值得慶幸的是,如今已經有不少地方都開始用實際行動解決類似的事情了,就比如山東濟南開放了人防工程作為避暑納涼點。
還有河北石家莊也開放了納涼場所,據了解每天能接待3000多人,從早上10點開到下午5點半,連續開放兩個月。
這些做法證明,只要愿意投入,解決問題的辦法總是有的。
納涼場所
在對于這件事情的解決上,社區也可以發揮更大的作用,比如延長活動室的開放時間,改善降溫設施,組織志愿者管理秩序。
甚至可以考慮錯峰使用公共資源,比如學校暑假期間的教室、單位機關的會議室,都可以在特定時段向老年人開放。
說到底,這不是一個簡單的“蹭空調”問題,而是如何在現代城市生活中安置老年人清涼過夏的問題。
圖源網絡
一座城市的文明程度,不是看它有多少高樓大廈,而是看它如何對待弱勢群體,讓每個人都有座位可坐,讓每個人都能體面地生活,這才是城市治理的終極目標。
商家的合法權益要保護,老年人的基本需求要滿足,年輕人的消費體驗要尊重,這需要的不是簡單的道德說教,也不是生硬的行政命令,而是一套精細化的制度設計。
圖源網絡
比如可以借鑒國外的“第三空間”概念,在商業區和居住區之間,創造一些半公共半商業的空間。
這些地方既有基本的商業功能,又承擔一定的社會責任,通過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鼓勵這類空間的發展。
結語
夏天年年有,高溫年年來,如果我們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那么明年、后年,同樣的沖突還會重演。
到那時,受傷的不僅是商家的利益和老人的尊嚴,更是整個社會的和諧,而這需要的不僅是空調,更是一顆理解和包容的心。
圖源網絡
需要的不僅是規則,更是充滿溫度的制度設計,畢竟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都可能成為那個在烈日下尋找清涼的人。
善待今天的老人,就是善待明天的自己,這個簡單的道理,不應該等到我們自己老了才明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