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時候,老家后門山丘上那塊菜地里的收獲季,最能勾出舌尖回憶的,不是什么名貴菜式,就是姥姥那雙巧手揉出的土豆餃子。面粉和土豆揉出的面團溫順躺在搪瓷盆里。等揉搟之間轉韌時,輕輕攤在手掌上,雪緞子似的,柔得仿佛捏一團就要化掉,卻軟韌不塌,再包上一捧黃蘿卜肉餡,指尖輕巧抹捻,哪怕扯出小小裂口也沒關系,捏一粒小面團打個"補丁",立刻修好。
等到胖鼓鼓的小家伙們在籠屜上吸足水氣蒸透了四十來分鐘,揭開鍋蓋那一刻,簡直像揭開一屜驚喜——原先的面團,已經成了半透明的水晶盒子,凝然封存著蒸成了蜜脂的肉丁與蘿卜茸餡兒。咬下去,外層如同清晨沾著露水的棉布片,嚼勁十足又裹著一種奇特的滑爽,內里的餡料熱燙豐腴,胡蘿卜絲帶著戈壁艷陽下的甜味,肉末則香得扎實入味,嚼著嚼著,恍惚之間竟分不清到底是在吃面皮,還是在享受一團韌而不硬的土豆膠體,蘸一口香油調成的醬汁,這樸素而珍奇的口感就在口中交融綻放。
舌尖上的這份晶瑩與嚼勁,是煙火里的智慧,亦是粗樸日子饋贈給人間的一道溫柔的執念——在嚼勁與柔軟間尋著平衡的,何止是盤中之味,亦是我們穿行人生的態度啊。
【制作配料】土豆 面粉 淀粉 清水適量 餡料適量
【制作方法】
1、土豆一大盆,去皮后清洗干凈備用;
2、去皮的土豆用這個工具擦成土豆泥;主要就是這個工具,如果沒有的話可以用料理機打碎也是可以的,就是口感上有點差別,這個工具擦出的土豆泥是絲狀的,所以他的口感是有嚼勁的那種;
3、然后擠干水分,把土豆泥放在盆里,加點面粉上去備著;擠出來的水分不要扔掉,沉淀一會兒,把里面的淀粉沉淀出來,再把上面的水分倒掉,就得到了土豆淀粉,把土豆淀粉一起加在盆里;
4、揉均勻就可以;這個吃法我們從小吃到大,具體的比例其實是沒有的,但是注意??兩點就可以,第一就是面粉不需要加很多,看看盆,把土豆泥抹平整,表面撒薄薄一層就可以;第二就是最后可能會有點干,可以酌情加點水;其他沒有啥大問題。
5、最后的面團是很好推開,然后不粘手的狀態就可以;取適量的面團,放在手里攤開,然后包上適量的肉餡兒,包起來就可以;這個其實很好包的,開裂的打個補丁就可以;
6、這個包這個肉餡兒的大餃子很好吃,肉餡兒就是上一篇文章的黃蘿卜餃子肉餡兒,很好吃!圓餅的這種當作主食,然后蘸醬來吃;全部做好之后放在籠屜上;
7、水開上鍋蒸40分鐘左右;
8、蒸出來就變成透明色了;大餃子可以直接吃,也可以蘸著涼拌汁吃都非常好吃,表皮的口感很特別,可以用這幾個詞形容:透明、柔軟、有嚼勁;
毫不夸張的說,我這一口氣吃了5個大餃子;每年回來,我老媽總是拿這個投喂!
有任何意見和建議歡迎評論吐槽,如果覺得對您有幫助,歡迎點贊關注!您的支持是對我們最大的鼓勵!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