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大將被三國演義弱化,猛過曹仁,暴揍關平,他是關羽之死背后真兇。
襄樊之戰,小說《三國演義》和正史《三國志》有一個質的區別,那就是演義中關羽攻下了襄陽,但是沒有攻下樊城。然而正史上是關羽既沒有攻下襄陽,也沒有攻下樊城。襄陽和樊城兩個城池,隔著一條漢江,隔江相望。樊城處于北岸,襄陽處于南岸,關羽主攻的是曹仁的樊城,次攻的是呂常的襄陽。
沒錯,曹魏方面這個被《三國演義》低估黑化的大將正是:呂常。
因為小說《三國演義》原著寫到了:呂常卻欲來迎,后面眾軍見云長神威凜凜,不戰先走,呂常喝止不住。云長混殺過來,曹兵大敗,馬步軍折其大半,殘敗軍奔入樊城。襄陽城池徹底丟失拿不回來的根源就在于呂常這個人盲目自信,非要跟關羽在漢江正面硬剛,結果栽了個大跟頭,損兵折將嚴重,導致曹仁大軍不得不只能把守樊城了,襄陽是徹底拿不回來了。
但《三國志》記載:關羽圍曹仁于樊城,又圍將軍呂常于襄陽。還有記載:會蜀將關羽猖獗為寇,呂常御之,關羽不能克。這些都說明了,關羽大軍的主攻方向是樊城,次攻方向是襄陽,因為樊城在北岸,樊城只要攻克了,襄陽斷糧就唾手可得。但是,關羽多次派偏軍偏將去攻打襄陽的呂常,都打不下來,而攻打呂常的偏將大概率就是關平或者廖化了。
也就是說呂常的軍事能力軍事水平被《三國演義》嚴重黑化了,要是按照三國演義的話,呂常就是個不中用的小小副將。但按照史料的話,呂常的守城能力可能比曹仁還強啊,因為呂常當時就是個雜號將軍,章陵太守,官職并不重要,實權也不大,沒必要死守啊。
《資治通鑒》記載了:關羽又遣別將圍將軍呂常于襄陽。荊州刺史胡修、南鄉太守傅方皆降于關羽。你看這胡修和傅方多聰明,關羽大軍來勢洶洶,作為不被重用的文臣,沒必要為曹魏死守賣命啊。但偏偏這個呂常剛啊,就是要跟關羽斗一斗。當時的軍情下,呂常手里肯定沒有多少部隊,但襄陽關羽關平就是攻不下,足可見呂常這大將意志力非常堅決,至少打敗了關平、廖化的進攻部隊。
回過頭來看,正是呂常太堅決了,死死咬住了襄陽,不然關羽的前線大軍就可以在襄陽落腳了。關羽三四萬兵團在襄陽落腳的話,整頓下,呂蒙也不敢白衣渡江搞偷襲啊。一環扣著一環,呂常也算是關羽之死的背后真兇之一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