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山海關之戰,很多人可能第一反應是“慘烈”兩個字。這場仗打得確實夠狠,李自成帶著十八萬精銳部隊,號稱天下無敵,結果在山海關撞了個頭破血流,幾乎全軍覆沒,連十五員大將都折了進去。這仗不光是打得慘,更是中國歷史上一個大轉折,直接決定了明朝的命和清朝的運。
一、背景:亂世里的最后一根稻草
要說山海關之戰,得先從明朝末年的那堆爛攤子講起。崇禎年間,朝廷是內憂外患,天災人禍齊上陣。陜西那邊連年大旱,老百姓餓得沒法活了,從1627年開始,農民起義就跟野火似的燒了起來。李自成就是這時候冒出來的,帶著一幫活不下去的農民,四處打家劫舍,后來隊伍越滾越大,成了氣候。
到了1644年,李自成已經不是小打小鬧的土匪頭子了,他手底下的大順軍號稱幾十萬,浩浩蕩蕩殺進了北京。崇禎皇帝一看大勢已去,跑到煤山上吊死了,明朝算是正式完蛋。李自成進了北京,覺得自己坐穩了江山,改國號“大順”,還想著當個開國皇帝。可惜,他高興得太早了。
北京城里,大順軍沒干啥好事。軍隊紀律稀爛,搶東西、欺負老百姓是家常便飯,手下的大將劉宗敏還霸占了吳三桂的愛妾陳圓圓。這事兒直接把吳三桂給惹毛了,也埋下了山海關之戰的導火索。
另一邊,山海關的吳三桂也不是省油的燈。他是明朝的邊關大將,手底下有幾萬精銳的關寧鐵騎,守著山海關這塊戰略要地。李自成進了北京后,吳三桂本來還有點猶豫,是投降呢,還是接著扛。可大順軍在北京的所作所為,加上家人的遭遇,讓他徹底翻了臉。
再說說清軍。多爾袞那時候正帶著八旗兵在關外盯著呢,就等著機會入關。吳三桂一反水,多爾袞立馬看到了機會,帶著清軍南下。這么一來,山海關就成了李自成、吳三桂和清軍三方博弈的舞臺。
二、戰役經過:從意氣風發到全軍覆沒
1644年4月,李自成剛在北京站穩腳跟,就派人去勸降吳三桂。吳三桂一開始還真有點動心,帶著部隊往北京方向走了一段。可走到半路上,他聽說北京那邊亂成一團,父親吳襄被大順軍抓起來拷打,陳圓圓也被劉宗敏搶了。這口氣他咽不下去,掉頭就回了山海關,把大順軍派來的守將唐通趕跑,自己重新掌控了這塊要地。
吳三桂這一反叛,李自成坐不住了。他覺得自己剛當上皇帝,不能讓人這么挑釁,4月13日就親自帶著十萬大軍(對外號稱二十萬)從北京出發,直奔山海關,想把吳三桂這根刺給拔了。
4月21日,李自成的大軍到了山海關,開始猛攻。這地方是個天險,一邊靠山,一邊臨海,城墻又高又厚,想硬攻下來可沒那么容易。吳三桂靠著地利,再加上手下關寧鐵騎的戰斗力,硬是頂住了大順軍的進攻。
大順軍雖然人多,但大多是臨時湊起來的農民軍,打攻堅戰不是強項。仗打了整整一天,雙方死傷都不小,可山海關愣是沒被攻破。李自成這邊急得不行,但也沒啥好辦法,只能繼續硬耗。
就在這時候,吳三桂干了件大事——他向清軍求援。多爾袞接到消息,馬上帶著八旗兵趕了過來,4月22日就到了山海關附近。吳三桂跟多爾袞一拍即合,決定聯手干掉李自成。吳三桂開了山海關的大門,放清軍入關,兩邊一塊兒夾擊大順軍。
這一下可把李自成坑慘了。大順軍本來就打得筋疲力盡,現在前面有吳三桂的鐵騎堵著,后面又來了清軍的八旗兵,簡直是腹背受敵。清軍那幫人戰斗力強得離譜,八旗兵個個都是馬背上的狠角色,沖起來跟割草似的。大順軍根本扛不住,很快就亂了套。
戰斗從早上打到晚上,血流成河。大順軍死了十五員大將,包括李自成手下的一些核心人物,比如劉芳亮、谷可成這些猛將,全都交代在這兒了。士兵死傷更是沒法數,十八萬精銳部隊幾乎被打沒了,李自成帶著殘兵敗將往回跑,清軍還在后面追著殺。
李自成好不容易逃回北京,可這時候的大順軍已經是一盤散沙。清軍沒給他喘息的機會,緊跟著就殺進了北京。李自成在北京待了沒幾天,6月初就帶著剩下的部隊跑了,后來一路退到陜西、湖北,最后在1645年被清軍或者地方武裝干掉,具體咋死的至今還有爭議。
三、到底有多慘烈?
說山海關之戰慘烈,可不是隨便吹的。先看數字,李自成帶去的十八萬精銳部隊,回來時能喘氣的沒幾個。史書上雖然沒具體說死了多少,但“幾乎全軍覆沒”這幾個字就夠嚇人了。十五員大將陣亡,這在古代戰爭里可是大事兒,這些人都是李自成的心腹,個個能打能拼,結果一天之內全沒了。
再看戰場本身,山海關那地方地形狹窄,打起來根本跑不掉。清軍和吳三桂兩邊夾擊,大順軍連撤退的空間都沒有,只能硬著頭皮挨宰。尸體堆得跟小山似的,血水估計都能把護城河染紅了。
更慘的是后果。這仗一打完,大順軍的氣勢全沒了,李自成從“開國皇帝”直接變成了喪家之犬,清軍趁機入關,把整個中原都占了。老百姓也沒撈著啥好處,戰亂加上政權更替,日子反而更難過了。
四、為啥打成這樣?
李自成這場仗輸得這么慘,自己得背大鍋。首先,他太高估自己了,以為拿下北京就天下太平,沒想到吳三桂會翻臉,更沒料到清軍會這么快插一腳。他帶兵打山海關的時候,沒好好準備攻城裝備,硬碰硬吃了大虧。最后,他對清軍的戰斗力完全沒概念,以為自己人多就能贏,結果被人家按在地上摩擦。
吳三桂這人,說好聽點是果斷,說難聽點就是不擇手段。他為了報私仇,直接跟清軍勾搭上了,把山海關這道大門給開了。要沒他這一手,李自成還不至于輸得這么快。這家伙后來投了清朝,還幫著打了不少仗,算是個挺有爭議的人物。
清軍的八旗兵真不是蓋的。那時候的八旗還沒墮落,個個都是精銳,騎馬射箭一套組合拳,大順軍根本招架不住。多爾袞這人也很會抓機會,一看吳三桂求援,立馬帶兵殺過來,時機拿捏得死死的。
大順軍看著人多勢眾,其實問題一大堆。士兵大多是農民出身,沒啥紀律,打順風仗還行,一遇到硬仗就露餡了。加上進了北京后搶了不少東西,民心早就丟了,到了山海關,連后勤都跟不上,打仗全靠一口氣,哪頂得住兩邊夾擊?
山海關之戰不光是李自成輸了一場仗那么簡單,它直接改寫了中國的歷史。首先,明朝徹底沒了,清朝順勢入關,統治了中國兩百多年。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曇花一現,證明了農民起義想翻身當家有多難。最后,這場仗還讓吳三桂背了個“引狼入室”的罵名,后人提到他,總免不了罵幾句。
對老百姓來說,這仗之后日子更苦了。清軍入關初期,打仗、剃發、圈地,哪樣不是折騰人?山海關之戰看著是大人物的博弈,可受罪的還是底下的普通人。
回頭看這場仗,真是讓人感慨。戰爭這東西,從來沒啥浪漫可言,打贏了是運氣,打輸了就是命。李自成要是沒那么狂,吳三桂要是沒那么狠,多爾袞要是沒那么精,這仗興許就不一樣了。可歷史沒如果,山海關一戰,把多少人的命都搭進去了。
這事兒也提醒咱們,亂世里誰都靠不住。李自成開頭多牛啊,最后還不是跑路跑死了?吳三桂看著聰明,結果后人也沒給他啥好評價。清軍倒是贏了,可那也是踩著無數人的血骨上位的。說白了,戰爭里沒啥英雄,有的只是活下來的人和沒活下來的人。
山海關之戰,慘烈到啥程度?十八萬精銳沒了,十五員大將死了,李自成從皇帝夢里摔到泥里,這還不算慘?可這慘烈的背后,不光是血和命,還有人性、野心和歷史的無情。這場仗打完,中國換了個朝代,老百姓換了個苦法,唯一沒換的,是戰爭那股子讓人心寒的味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