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億?二十億?還是更多?
可如果它的答案是3.65億呢?這個數據讓不少網友驚掉了下巴。要知道被無數網友公認的爛片《749局》的票房都有3.75億。
這似乎不應該啊,陳佩斯雖說在2000年前后就慢慢淡出了舞臺,但他留下的作品可謂是十分經典,大部分00后都還被他的小品逗的捧腹大笑。
有人說,中國的喜劇大師,南有周星馳,北有陳佩斯。
按理說他拍出來的作品應該差不到哪兒去,并且就連周星馳那飽受爭議的《美人魚》票房都有十億以上,那為什么陳佩斯的《戲臺》票房卻如此低迷?
本文信源來自權威報道:【1905電影網】【貓眼電影】【陳佩斯父與子】(詳細信源附在文章末尾)。為提升文章可讀性,細節可能存在潤色,請理智閱讀,僅供參考!
從話劇到電影,用了十年
陳佩斯自從離開了小品舞臺,就沒有閑下來過,先是在北京承包了一塊地種果樹,發現自己實在放不下喜劇事業之后,轉頭搞起了自己的公司。
陳佩斯的公司似乎叫培訓班更為合適,里面的員工都是想要學喜劇、演喜劇的演員,陳佩斯在公司剛成立的時候可以說是手把手的教。
幾年過去了,演員也學成了,該把陳佩斯心中的那出大戲演出來了。
陳佩斯先是找到毓鉞寫出了《戲臺》的劇本,劇本寫出來之后,陳佩斯并沒有著急演,而是用了一年的時間,選演員,磨劇本。
終于在2015年,《戲臺》作為北京喜劇院的開幕大戲登臺與觀眾們見面。
這出戲一演就是十年,你要問它好看嗎?不同的人會給出不同的答案,但市場的成績能告訴你,它是成功的。
從2015年到2025年,這十年的時間里,《戲臺》一共演出了300多場,幾乎場場爆滿。
評分軟件上的評分也不低,對普通人來說參考價值最大的豆瓣,給《戲臺》的評分是9.0。
要知道周星馳的代表作《喜劇之王》在豆瓣上的評分是8.7,比《戲臺》還少上0.3。
從《戲臺》第一次在話劇舞臺上與觀眾見面時,就有不少人想讓陳佩斯把它搬上大熒幕。
如今10年時間過去了,在7月25日,《戲臺》終于在全國的影院上映了,可它的票房卻沒有那么好看。
7月24日是電影點映的最后一天,而23日時,《戲臺》的點映票房只有5786.8萬元,其中還包括一些預售票,這似乎跟話劇版的好評如潮有些對不上號。
明明陳佩斯的群眾基礎并不差,上至九十九,下到剛會走,幾乎都或多或少聽過他的段子,可為什么《戲臺》就賣不出票房呢?
干凈的喜劇
如今的喜劇,特別是搬上大型舞臺的喜劇,似乎總喜歡讓觀眾反思點什么。
進入大熒幕的喜劇更是重災區,不管拍什么,加幾個網絡流行梗,都能被加上“喜劇”的標簽。
普通觀眾對于喜劇的印象實在算不上好,所以不少人在影院看見一部大喇喇標注著“喜劇”二字的電影也就實在提不起什么觀影興趣,畢竟已經被詐騙太多次了。
不過話又說回來,《戲臺》可是由陳佩斯執導的,這可是經過時間檢驗的喜劇大師,為什么也賣不出座?
有網友直擊痛點,陳佩斯的喜劇太干凈了,他是在一本正經的逗你笑。
此次出演《戲臺》的演員,可以說是有錢都難請到,但為了演一個干凈的喜劇,他們沒有絲毫猶豫,就為陳佩斯空出了檔期。
陳佩斯不愿意在喜劇中強加價值,雖然他曾說過喜劇的內核是悲劇,但這種悲是觀眾通過與角色共情而感受出來的,而不是導演借角色之口強加給觀眾的。
整部電影的劇情說起來不算特別復雜,小小的戲臺上總共演了三出戲。
洪大帥是個愛附庸風雅的大老粗,聽不懂戲里面的那些彎彎繞繞,他也不想聽。
《霸王別姬》這部傳統戲的結局本是霸王自刎于烏江,可洪大帥不喜歡,他佩服項羽,認為自己的偶像不能死,非讓戲班子把這出戲演成劉邦上吊。
這實在是有些不倫不類,配合演員出色的演技,洪大帥那有些潑皮無賴的樣子真逗笑了不少觀眾。
但笑過之后,觀眾們又不免有些擔憂,戲班子一向是把規矩看的比天大,這么毀戲,角兒肯定是不愿意的,但洪大帥有槍有權,跟他對著干的下場可想而知。
但戲終究大不過生死,鳳小桐只能一邊暗罵大帥,一邊準備好“毀戲”。
可此時,一個誰都沒想到的人出現了,那就是已經被打暈的金嘯天,他這一出來就是要把這放戲臺子攪得天翻地覆。
他不僅要把洪大帥欽點的“霸王”大嗓兒換掉,還要原原本本的把這出《霸王別姬》給唱完。
雖然金嘯天平日里恨不得死在煙床上,但在這上面,他有自己的堅持。
真霸王不愧是真霸王,被幾十桿槍頂著也能把戲唱下去,金嘯天感動了戲班班主,他以往面對大帥那叫一個諂媚,可此時卻站上了戲臺。
雖說這小戲臺上的霸王故事是假的,可幾位角兒對文化的傳承與堅守是真的。
他們不過是歷史洪流中的小人物,面對危險時有過遲疑,最后還是選擇堅守。
這幾位角兒算不得清清白白的好人,但正是這份人性的復雜,才顯得真實。
這跟現在的大部分喜劇之間就隔出了一道涇渭分明的界線,《戲臺》還是陳佩斯曾經小品的味道,是另一個層面的喜劇。
但站在這里的喜劇太少了,就像陳佩斯一樣,堅守干凈喜劇的演員和導演也太少了。
活在這一方戲臺上
《戲臺》的故事與它的名字一樣,是發生在一個戲班子的舞臺上的故事,而導演陳佩斯的一生,也像是活在這戲臺子上一樣,狹小而廣闊。
陳佩斯就出生在一個演員之家,走上喜劇這條路是因為他的父親覺得演反派太苦了,不如當一個丑角逗人一樂。
陳佩斯在這方面的確有天賦,在1984年與朱時茂在極短的時間內寫出并排練好一出《吃面條》,并成為春晚歷史上第一部小品。
隨后經典不斷,當時的人們看春晚時最期待的就是陳佩斯與朱時茂的出場。
但現實不像戲臺那樣純粹,陳佩斯與朱時茂因為版權問題與央視下面的子公司鬧上了法庭。
雖然這并沒有影響兩人繼續與春晚合作,可他們張揚的做法卻引來了諸多不滿。
在遞交新的小品臺本時,陳佩斯被告知這個題材不能用,仔細追問下才得知這是動了某些人的蛋糕,他們被小品內容打臉了。
陳佩斯一氣之下離開春晚,自己琢磨喜劇去了。
陳佩斯一直堅守自己心中的藝術,認為喜劇也需要一定的嚴肅性,也要有一些純粹的東西,但這種內容絕不是強加給觀眾,而是他們在看完,笑完之后才回過味兒來。
如今回看這段往事,不難發現陳佩斯是一個很純粹的喜劇人,但也正是這份純粹,將他困在了戲臺上。
戲臺讓他無法遠翅高飛,卻給了他一片自由創作的天地,在戲臺上他可以是班主,也可以是一個龍套。
千般百般,只為留下一出純粹的,能逗人一樂的好戲。
結語
陳佩斯用一輩子來詮釋自己對于喜劇的理解,《戲臺》是喜劇,但細細琢磨,總能品出一絲悲情。
如今《戲臺》已經上映,它的票房成績能否超越預測的3.6億嗎?最后的結果讓我們拭目以待。
[免責聲明]文章描述過程、圖片都來源于網絡,此文章旨在倡導社會正能量,無低俗等不良引導。如涉及版權或者人物侵權問題,請及時聯系我們,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內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聯系后即刻刪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來源:【1905電影網】【貓眼電影】【陳佩斯父與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