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軍海軍陸戰隊
眾所周知,兩棲登陸作戰是解放軍歷來都極為重視的一個作戰課題,這也是國防環境以及軍隊使命所要求的必然結果和選擇,畢竟事關統一大業的臺灣問題還沒有解決、南海也存在著復雜的島礁糾紛,而這兩個領土主權問題的統籌解決都需要我軍建設一支強大的兩棲作戰力量來作為軍事威懾和談判支撐,甚至是當作最后的底牌和處理手段。
但需要說明的是,解放軍的兩棲作戰力量可不只是海軍陸戰隊一家;實際上,陸軍作為解放軍的第一大軍種和“老大哥”,同樣掌握著規模可觀的兩棲作戰部隊,而且實力更強、裝備更好,其主要編制就是兩棲重型合成旅(當然了,陸軍兩棲部隊在執行作戰任務的時候,需要海軍登陸艦的配合保障)。接下來,小圣就為大家展開介紹一下相關情況,供大家掌握了解。
陸軍某旅聯合海軍某部組織上下登陸艦訓練,圖片來源:國防部網站
截止目前,官方報道中已經公開的陸軍兩棲合成旅數量共有6個,素以裝備精良、戰力過硬、訓練一流而著稱全軍,且全部部署在東部戰區和南部戰區,具體分別是隸屬陸軍第72集團軍、陸軍第73集團軍以及陸軍第74集團軍(每個集團軍各轄2個兩棲旅)。這些陸軍兩棲部隊直面臺海一線,其作戰目標和未來用途不言而喻,實戰性、針對性都很強。值得一提的是,陸軍現有的兩棲合成旅在歷史上都曾經立下過赫赫戰功、傳承著優良的革命傳統,比如第73集團軍某兩棲重型合成旅的前身就是大名鼎鼎的“濟南第二團”。
1948年9月,原華東野戰軍第13縱隊根據中央軍委命令作為攻打濟南城的第一梯隊肩負攻城任務,其中擔負主攻任務的第109團在與守敵開展了長達8晝夜的激戰后率先破城殲敵,但也付出了巨大傷亡,戰后第109團被中央軍委授予“濟南第二團”榮譽稱號。在此前的國防和軍隊改革中(具體時間是2017年),這支英雄部隊完成了編制體制重塑,轉型為兩棲重型合成裝甲部隊,成為我軍鎮守祖國東南沿海、擔負渡海登陸使命的“鐵拳”和“尖刀”。
陸軍某旅兩棲裝甲分隊開展泛水編波訓練,圖片來源:國防部網站
在下轄力量方面,陸軍的6個兩棲合成旅主要編設有相應的重型兩棲合成營、炮兵營、防空營、偵察營等作戰單元以及其他相應的各類直屬作戰力量,作戰要素的配置很齊全,能夠應對復雜的戰場環境、執行多樣化的戰斗任務。此外,在戰斗裝備方面,陸軍兩棲合成旅列裝的05式兩棲裝甲突擊車(配有一門105毫米線膛炮)、05式兩棲步戰車(配有一門30毫米機關炮和相應的反坦克導彈)、07B式122毫米自行榴彈炮、新型120毫米迫擊炮、近程防空導彈等武器裝備都很先進,具備和敵方陸軍主力部隊一較高下的能力。
根據公開資料顯示,05式兩棲戰車是目前世界上水上航行速度最快、性能也最先進的兩棲車輛,單車配備有大功率發動機和兩臺涵洞式水泵噴水推進器以及可以收放的履帶和負重輪,且為了確保航行穩定、車輛前后都安裝有一塊滑板。如此組合起來,05式兩棲戰車在水上航行時就猶如一艘快艇,而且還能做到一邊航行一邊開火射擊,是當之無愧的搶灘登陸“裝甲先鋒”。更重要的是,05式兩棲戰車到了陸地上后,同樣有著非常不錯的機動性能和打擊能力,絲毫不遜色其他履帶式重型戰車。
不過,在職責任務上,陸軍的兩棲合成旅與海軍陸戰隊的兩棲陸戰旅有極大的不同:以海軍陸戰隊為例,其主要任務是作為第一批次的搶灘登陸力量,在海上艦艇和空中力量的火力支援掩護下,率先向敵方灘頭發起沖擊、消滅敵方固守在灘頭的防御力量、撕開敵方前沿防線,及時搶占并建立前沿登陸場,鞏固擴大灘頭防御陣地、防止敵人反撲,為后續大部隊登陸上岸創造條件、提供跳板。
而陸軍兩棲合成旅的使命任務明顯更廣,除了要配合海軍陸戰隊發起兩棲登陸作戰、鞏固灘頭防御陣地外,還要在實現搶灘登陸后繼續向敵方陸地縱深發起進攻,消滅一切負隅頑抗的敵人,逐步擴大戰果和實控區。所以在日常訓練中,陸軍兩棲合成旅經常會組織山地進攻戰斗演練、火力引導打擊演練、縱深突擊演練、兩棲登陸演練、摩托化機動布防演練,為的就是掌握全方位的綜合作戰能力,確保海上能突擊、上岸能打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