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釣選擇釣位是釣魚人的基本功,最簡單的要求就是不能圖方便,應該多走走多看看,尤其是在玩懸墜釣的時候。帶的裝備多,換釣位的話會非常浪費時間。對于釣位的選擇,民間有一輩子選釣位的說法,因為氣溫、天氣、時段等等因素都會造成魚類位置的不同,每天都不會完全相同。想要選擇合適的釣位,就要了解魚的習性,同時懂得天氣、水溫、溶氧對于習性的影響。
一、三趨
所謂三趨指的是魚類逐溫、逐氧、逐食的三的特性,魚所在的位置大多跟這三個因素有關,其實還需要在這個基礎上加上安全因素,魚更喜歡躲在感覺安全的地方。天氣熱要找涼爽的地方,比如夏季、早秋階段,橋洞里、水閘旁、出入水口都是不錯的選擇。氣溫冷要找暖和的地方,比如冬季、早春,向陽避風的位置找暗草等深水障礙物,或者是水下溝坑。不冷不熱的時候魚會比較好釣,也一定是魚類覓食旺盛的時候,那就應該多考慮食物分布對魚兒位置的影響。高溫季節找水溫低、溶氧高的地方,不冷不熱找食物分布多的地方,低溫季節找水溫高的地方。
二、地形
凡是好釣位,地形肯定跟周圍有區別,地形的選擇講究的是與眾不同。從地形的角度來說大致有魚道和魚窩之分,比如鏵尖、寬變窄、灣子兩側、大小水面想兩處,這是比較經典的魚道地形。水草、橋墩、樹樁、渾水大灣、坡坎這是比較典型的魚窩地形。魚覓食的時段魚道地形會比較好,比如夏季的清晨、晚上。春秋兩季魚的覓食量比較大,也是魚道地形選擇多于魚窩地形。夏季白天魚兒基本在休息,那么魚窩地形會更好一些。問題在于很多釣友過于關注地形,常有本末倒置的行為。地形絕對不是釣位選擇的第一步,比如說一個鏵尖在逆風一側,一個在順風一側,會因為氣候條件不同,逆風、順風完全不同,所以應該先看看風向、朝向等因素,找理想的方位,在理想的方位再找合適的地形。
三、深淺遠近
深淺遠近在一天中都是有變化的,有時候地形完全對,深淺不對還是沒口。比較經典的說法是一日三遷,早晚釣邊,意思非常明了,早晚釣淺、白天釣深,原因是魚兒大多是在早晚階段覓食,白天休息。食物分布在淺水,所以魚覓食的時候釣淺水,魚休息的時候釣深水。那要是冬季呢?尤其是初冬,明顯是早晚釣深、中午釣淺,可見釣深還是釣淺需要考慮水溫、天氣等諸多因素。從季節的角度來說,只有春秋兩季釣淺的時機比較多。夏季不下雨不漲水除了早晚之外多釣深水,冬季初冬時淺水升溫比深水暖和,可以放心釣淺水,但是到了寒冬時深水比淺水暖和,就應該釣深水了。
四、老釣位
老釣位一定要單獨說說,要不要選擇老釣位?這個其實要看季節和目標魚。一般來說,一個老釣位因為經常有人垂釣的緣故,水下經常會有不少誘餌,久而久之不少魚養成了到這個覓食的習性,可能這個地形不是遇到也不是魚窩,完全就是食物比較豐富。食物、地形都可以人造魚窩,比如在野釣大魚的時候持續一個位置做窩,比如釣鱖魚的時候在有鱖魚的河段,岸邊扔點石頭、磚頭。一般認為,老釣位大概率不會空軍,但是老釣位的魚經常比較滑,而且體型大的不多,可以確保有收獲,但是質量不能保證。冬季不能釣老釣位,或者說不能頻繁釣老釣位。這是因為冬季主要釣鯽魚為主,受到低溫的影響鯽魚活性不足,從一個位置移動到另外一個位置需要幾天時間。
今天這個窩點出魚了,那周圍應該沒什么魚了,所以今天爆護明天就可能釣不到,并且天氣并沒有什么變化。所以冬釣,如果看出來最近兩天有人釣過,那最好是找新為主。敬請關注收藏點贊,每天準時更新,謝謝各位釣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