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5毫米以下的腦轉移瘤在AI的“火眼金睛”下無所遁形,當阿爾茨海默病篩查變成5分鐘的趣味小游戲。這些場景不再是科幻想象,而是廣州“人工智能+醫療衛生”創新實踐的生動縮影。
近日,廣東省衛生健康委發布了首批289個《“人工智能+醫療衛生”應用場景案例》。其中,廣州有158個案例入選,展現了“AI+醫療衛生”的應用場景。
從底層算力到臨床應用,AI不再只是醫學實驗室里的“展示品”,而是深度嵌入醫療流程,讓醫生從繁重瑣事中解放出來,讓更多患者享受優質、便捷、精準的醫療服務。
AI讓醫生多了一個“搭檔”
在醫學影像領域,AI正成為醫生的“第二雙眼睛”。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下稱“中腫”)影像科每年需完成5-6萬例顱腦磁共振(MRI)檢查,每例往往涉及上千層圖像,5毫米以下的微小結節極易漏診。為緩解診斷方面的壓力,科室帶頭研發出腦轉移瘤AI輔助檢測系統,它能夠精準發現早期的病灶。
AI的價值不止在影像識別。中腫影像科主任謝傳淼表示,這種小病灶肉眼很難發現,有腦部轉移灶和沒有腦部轉移灶,臨床分析和治療方案都會不一樣。以肺癌患者為例,一旦發現有腦轉移,癌癥的分期以及治療方案都會有所不同。
目前,該技術已經推廣到500多家醫院中,在臨床中被廣泛使用,為更多患者的精準診療提供了有力支持。
中腫信息中心主任李超峰介紹,醫院引入國產大模型DeepSeek后,整合基因組學、影像學和病史等多源數據,為醫生提供智能研判建議,并動態更新治療知識庫,優化診療路徑。
中腫結直腸外科醫生唐京華表示,醫生可借助AI能更快梳理復雜病情,并在術前完成醫囑核對和風險提示等多重審核,可減少決策失誤。
同時,該系統可以同步顯示推理路徑,既為資深專家提供提醒,也幫助年輕醫生理解判斷邏輯,鍛煉臨床思維能力。
中山大學腫瘤防治中心引入國產大模型DeepSeek 圖源:南方日報
AI的應用邊界不斷拓展
從診前評估、術中輔助到慢病預測管理,AI正不斷拓展醫療邊界,幫助醫生攻克難以量化,或標準化的臨床難題。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下稱“珠江醫院”)神經外科中心博士蘭宇飛介紹,該院研發的SMART互動式AI認知早篩系統,患者依照屏幕指引完成計算、圖形識別等5分鐘互動游戲,期間系統會同步采集眼動、步態、微表情等生物標志物數據,隨后即時生成篩查報告,為阿爾茨海默病的早發現與早干預提供助力。
SMART互動式AI認知早篩系統界面 圖源:南方日報
蘭宇飛介紹,目前該系統已輻射廣州36個社區以及298家養老機構,準確度已達90%以上。
AI也正在重塑醫學教育,成為醫學生的“貼身助教”!
在珠江醫院臨床技能中心,外科教研室主任田京帶領團隊,打造出一套融合了AI、AR技術與多模態數據的智能教學平臺。目前,該平臺已投入到醫院外科住院醫師規范化培訓中,能有效緩解傳統教學存下在的教學資源碎片化、缺乏個性化指導、技能訓練效率不高等問題,讓住院醫師在課前、課中、課后都能獲得全流程的智能化學習督導。
田京主任介紹,借助AI問診訓練系統,學生可與模擬標準化病人對話,系統從現病史采集、問診邏輯等多個維度自動評分,幫助學生不斷提高問診技能。在模擬手術中心,學生正在AI指導下練習操作,系統通過多路高清攝像頭捕捉他的每一個動作,學生可反復觀看標準操作視頻并對比自己的動作,以此提升單項操作訓練效率。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AI引入日常教學 圖源:南方日報
不僅如此,AI的觸角也延伸至手術臺!
今年6月,珠江醫院泌尿外科主任徐啊白團隊借助5G網絡,完成一臺跨越400公里的遠程機器人手術——主刀醫生在廣州遠程操控,為汕頭一名右腎上腺嗜鉻細胞瘤患者成功切除腫瘤。
徐啊白表示,團隊正聯合工程師開發術中風險預警系統,通過數據流實時分析,預測大出血或組織損傷,進一步提升復雜手術的安全性。
南方醫科大學珠江醫院泌尿外科主任演示操作手術機器人 圖源:南方日報
減少AI幻覺,守護臨床安全
AI的場景應用越來越廣泛地出現在醫療場域中。然而,這個“搭檔”可靠嗎?
目前,AI正面臨“幻視”挑戰,它會生成看似合理,實則錯誤的結論。若不加以核實就應用于臨床,將會對患者構成直接風險。
中腫信息中心主任李超峰表示,在研發時發現,盡管AI的總結能力很好,但在看病場景應用時容易出現“胡思亂想”,其幻覺率在10%-20%左右。因此,在投喂數據的同時,研發團隊也在持續訓練大模型,減少AI幻覺的出現。
珠江醫院建立了覆蓋數據接入、模型訓練、醫生反饋和結果修正的閉環機制,所有AI輸出結果必須由醫生復核確認。
中腫副院長孫穎表示,AI雖然能夠提升效率、優化流程,但醫生在應用中必須堅守安全與倫理底線,始終以患者利益為先。
如今,廣州不斷努力推動AI醫療“用得穩、用得準”,讓AI這個“搭檔”更好地服務醫生、惠及更多患者,為構建更高效、更優質、更普惠的醫療服務體系,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參考來源
廣州科技創新《AI看病有多神?廣州158個案例入圍!廣東首批“人工智能+醫療衛生”應用場景案例名單公布》
https://mp.weixin.qq.com/s/aEeRcmO2KbUQV3lVEuBdmg
南方日報《廣東醫院“牽手”AI,看病正在發生怎樣的改變?》
https://xapp.southcn.com/node_27c664f088/3a184be677.shtml
圖片來源同上,非商業用途,若構成侵權,請聯系我們進行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