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號為“FYUST20250001”的高校錄取通知,迅速在社交平臺引發(fā)熱議。
這份通知書來自剛剛獲批成立的福耀科技大學,最吸引公眾目光的,并非其外觀設計,而是其中一項特別的細節(jié)——校長的親筆簽名。
簽署這份通知書的是王樹國,他曾擔任西安交通大學校長,如今擔任福耀科技大學的首任校長,而通知書的接收者,則是本科新生張同學。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并非個例。
據(jù)知情人士透露,首批錄取的50名新生,每人收到的通知書簽名部分,均由福耀科技大學校長王樹國親筆完成,一字一筆皆用心。
采用這種最原始、最不“高效”的方式,只為讓每位學生都能感受到學校最真誠的歡迎與敬意。
王國樹校長親自落筆的通知書,也傳遞出一種鮮明的立場。
他在校內講話中表示:“我們希望這不僅僅是一張錄取通知,更是一種責任的交接。每一位走進福耀科大的學生,從第一天起,就應該明白這里對‘嚴謹’的定義。”
為何我們需要一所“與眾不同”的高校?
面對這個問題,王樹國校長指出,大學不應是標準化的工廠,也不應成為批量制造“標準人才”的流水線。
福耀科技大學在今年2月正式獲得教育部批準設立,作為一所“民辦公助、非營利”的新型高校,它自創(chuàng)立之初,目標就非常清晰。
不追求辦學規(guī)模的龐大,但求起點高、方向明確,致力于打造一所重視科研、強調質量、面向未來的高等學府。
圍繞這一目標,他們提煉出“高起點、小而精、研究型、國際化”的十六字辦學理念。
換言之,學校不會盲目擴招、追求數(shù)量,而是聚焦于一小部分愿意深入學習、勇于動手實踐、樂于思考探索的學生,陪伴他們走得更深、更遠。
同時,王樹國校長多次強調,學校的使命是與學生“共同成長、共同探索未來”。
因此,當校長與幾位教師親自逐字核對每一份通知書上的信息時,他們不僅僅是在確認姓名與編號,更是在校準這所大學的初心。
而今年首批錄取的本科生,總共僅50人。
但他們所能獲得的教育資源,可以說是極為“豪華”,接近1:6的師生比。
這意味著,每位學生背后,都有六位教師提供支持。
這種配置,在當下任何高校中,都堪稱罕見。
在這里,教師不再是單向傳授知識的權威,而是學習旅程中的引導者與同行者。
他們與學生是平等的,唯一的差別,只是比學生“早走了一段路”。
與此同時,福耀科技大學在2024年高考招生中,也交出了令人矚目的“開門紅”成績。
在高考大省河南,福耀科技大學智能制造工程專業(yè)投檔線達到658分,在全省百萬考生中,排名約為第5456位。
這一分數(shù),已經(jīng)高于不少“985”或“雙一流”高校部分專業(yè)的錄取線。
廣西的錄取分數(shù)線也十分亮眼,為616分,在同批次高校中屬于中上乃至偏上的水平,表現(xiàn)突出。
在江西同樣如此,在物理類錄取中,福耀科技大學最低投檔分為617分,最低排名為4400名,超過北京師范大學、西南大學等知名高校。
這些來自福建、河南、江西、湖南、廣西五省的優(yōu)秀學子,原本完全可以選擇進入任何一所“985”或“雙一流”名校。
但他們并未選擇傳統(tǒng)路徑,而是毅然報考了這所剛剛獲批、尚無歷史積淀的新型高校,選擇智能制造工程本科專業(yè)。
智能制造是當前國家重點支持的發(fā)展方向,與機械、人工智能、工業(yè)軟件等多個領域緊密相關。
該專業(yè)對學生綜合能力要求極高,選擇它的學生,不僅看重“就業(yè)前景”,更對未來有清晰的思考。
這其實是一場雙向奔赴。一所剛剛起步、理念鮮明的新型高校,希望以更高的標準、更小的規(guī)模、更務實的方向,打造一種全新的大學模式。
一群在高考中脫穎而出、不愿走傳統(tǒng)路線的青年,也愿意嘗試,愿意將四年的青春托付給一所“零起點”的大學,共同探索一條更具挑戰(zhàn)、但也更值得走的道路。
在發(fā)出錄取通知書時,王樹國校長親筆寫下了一段36字的寄語,送給這些“001號”新生:
“你們不僅是學生,也是這所大學形態(tài)的締造者,更將是這個新時代的開拓者、奉獻者!”
字數(shù)雖少,但字字千鈞。這不僅是勉勵,更是一份沉甸甸的期許。
王樹國校長希望這些年輕人,不只是來求學拿學位的,而是能真正參與并見證一所新大學的成長歷程。
參考資料:澎湃新聞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