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因為烏克蘭總統(tǒng)端掉了歐盟設(shè)在基輔的“監(jiān)察哨”,歐美索性連戲都懶得演。
24日,昔日把澤連斯基夸成“丘吉爾再世”的英國《每日電訊報》突然翻臉,頭版大字:他該下課了。
理由更是荒誕——“為了烏克蘭的明天”:這位總統(tǒng)已從‘解藥’變成‘病灶’。#俄烏30分鐘談崩內(nèi)幕#
可笑嗎?其實套路一直沒變。
俄烏戰(zhàn)火點燃前,西方媒體筆下的澤連斯基是“貪腐寡頭”、“民粹小丑”、“喜劇演員治國”。
2022年2月后,他死守基輔的鏡頭被剪成“自由燈塔”、“歐洲靈魂人物”。
如今,第三幕來了:烏克蘭當局查封歐盟監(jiān)察團,西方立刻調(diào)轉(zhuǎn)槍口,把“英雄”改寫成“累贅”。
說到底,澤連斯基只是西方道德劇本的臨時演員,臺詞隨時能改。
從“民主斗士”到“麻煩制造者”的劇本切換,不過是金主撤資后的標準清算流程——無關(guān)烏克蘭主權(quán),只關(guān)西方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