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導老師:許筱婷、朱中易,物理院通訊員:吳現欽)
2025年7月25日,湘潭大學物理與光電工程學院2024級光電專業紅色基因與非遺文化調研團走進湖南省瀏陽市譚嗣同故居,開展以“探尋變法足跡,賡續愛國情懷”為主題的調研學習活動。通過實地參觀故居、聆聽歷史故事,團隊成員深入了解譚嗣同的生平事跡與維新精神,汲取奮進力量。
(圖為譚嗣同故居圖片)
調研團抵達譚嗣同故居。青瓦灰墻的晚清民居靜靜矗立,廳內“巾幗完人”匾額訴說著百年滄桑。調研團依次參觀了譚嗣同及其家人生平陳列室、書房“石菊影廬”及維新變法史料展區。在陳列室中,泛黃的書信、舊藏的書籍還原了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豪邁一生。那帶著歲月包漿的桌椅、案幾,曾承載過他伏案疾書、研討維新的身影,仿佛能讓成員們透過這些舊物,觸摸到他對家國命運的深切憂思與革新圖強的迫切心愿,深切感受到他為救亡圖存奔走呼號的赤誠之心。
(圖為譚嗣同故居內景圖片)
故居內,珍貴歷史實物與詳實文字記載彼此呼應、相得益彰。回溯譚嗣同的人生,少年時他就博覽群書、鉆研西學,成年后投身戊戌變法、力推新政,以生命踐行“革新救國”理想,深深震撼調研團成員。當講解員誦出“各國變法,無不從流血而成,今中國未聞有因變法而流血者,此國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請自嗣同始”,現場陷入沉默,成員們對近代志士仁人舍身報國的擔當,有了更刻骨認知。
(圖為譚嗣同大事年表圖片)
此次活動讓調研團成員對譚嗣同的維新精神與愛國情懷有了更直觀感悟,激發傳承歷史記憶、勇擔時代責任的熱情。調研團表示,將以此次探訪為新起點,持續深耕近代愛國志士精神富礦,講好變法故事、傳揚先輩風骨,讓更多人尤其是青年群體,走進那段救亡圖存的熱血歷史,觸摸百年前仁人志士的家國溫度。如今,譚嗣同故居草木依舊蔥蘢,歲月雖已沖淡當年的吶喊,但其舍生取義的愛國精神,正化作跨越時空的精神養分,持續滋養代代后人,激勵當代青年以史為鑒、挺膺擔當,在新時代續寫家國奮進新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