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家要有浩然正氣。浩然之氣是什么氣呢?概括起來,就是至大至剛。至大是至為廣大,至剛是無比剛健,“以直養(yǎng)而無害,則塞于天地之間”。
孟子的一生,“善養(yǎng)吾浩然之氣”,也很看重這種氣質涵養(yǎng)的大丈夫理想人格。他把“浩然之氣”視為人能夠做到大義凜然、在壓力和誘惑之下都不動心的內在根據(jù)。但這至大至剛的氣不是生來就有的,而需要培養(yǎng),持之以恒地以正確的方法去培養(yǎng)。這與《周易》說的“大哉乾元,萬物資始,乃統(tǒng)天”氣勢是一致的,與“君子終日乾乾”“君子以自強不息”精神是一致的。
孟子進一步提出了“勿正,勿忘,勿助長”的集義養(yǎng)氣三原則。他強調,在養(yǎng)浩然之氣的過程中,要心不離義,亦不可故作姿態(tài)、裝腔作勢;既不能忘記積累,又不能操之過急,像宋人揠苗助長一樣。人的集義養(yǎng)氣的功夫,猶如禾苗之自然生長,要遵循正道,要符合自然規(guī)律。任何企圖跨越階段、尋找捷徑的方法,往往“非徒無益,而又害之”。
集義養(yǎng)氣,目的是提高自己的氣質,養(yǎng)成剛柔并濟的大丈夫理想人格。大丈夫理想人格,既堅定內心志向,又能借助于外在的艱難困苦磨煉自己的意志。
孟子曾以古代名人為實例作過比較。他說:“非其君不事,非其民不使,治則進,亂則退,伯夷也。何事非君,何使非民,治亦進,亂亦進,伊尹也。可以仕則仕,可以止則止,可以久則久,可以速則速,孔子也。皆古圣人也,吾未能有行焉,乃所愿,則學孔子也。”
伯夷、伊尹、孔子是“古之三圣”,其氣至大至剛,其浩然之氣充沛于天地之間。雖然孟子聲稱愿學孔子,但一生最推崇伊尹,也最維護伊尹,原因就在于伊尹起于畎畝,位至卿相,匡君救民,改天換地,完整體現(xiàn)了一個充滿浩然之氣的大丈夫性格。
那么,何為大丈夫?孟子說:“居天下之廣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與民由之;不得志,獨行其道。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謂大丈夫!”
大丈夫者,內心志向篤定,胸中有浩然正氣而不可侵奪者。孟子的大丈夫理想人格有入世安民的夙愿,亦有得志時救世救民的志向,更有失意時堅守理想信念、充滿剛正不阿的傲骨之氣。
古有伯夷、伊尹、孔子將充滿義氣、正氣、道德之氣的浩然之氣傳承至今,亦有“亞圣”的隔代知音,后有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則徐的“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譚嗣同的“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這都是對善養(yǎng)浩然之氣的崇高禮贊,更是大丈夫理想人格的真實寫照。
可以說,“亞圣”的浩然之氣、大丈夫的精神氣概綿延至今,鼓舞了無數(shù)仁人志士。它充分展現(xiàn)了個體的人格精神美,突出了人內在的精神情操與外在形體的統(tǒng)一。
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孟子作為古代的政治家、思想家,其浩然之氣的系列論述同科學社會主義價值理念具有高度契合性。浩然之氣最能體現(xiàn)政治家的道德境界,彰顯了內圣外王的品質,涵蓋乾坤思想的創(chuàng)新;氣養(yǎng)浩然是政治家必須具備的倫理品格,也是整個民族任重道遠的一項事業(yè)。
◎本文來源:“上觀新聞”(作者:任俊華、秦若云),圖源網(wǎng)絡,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