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10時20分,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時,因格柵板脫落不幸墜入浮選槽。事故造成6名學生遇難,1名老師受傷。
據央視新聞報道,25日下午,記者再次來到事故廠區,在工作人員帶領下,進入事故車間。
記者進入事故車間
記者在事故車間看到,發生事故的一號浮選槽及其周邊被警戒帶阻隔。企業工作人員為媒體開放了車間內的其他部分區域,并將其中一個浮選槽清空以展示內部結構,同時對另一個浮選槽注入清水,模擬其工作狀態。
事發時5塊格柵板墜落
老師抓住浮選機邊緣被救
總臺記者在現場看到,格柵板寬1米左右,長度應該是在1米5左右,每一個格柵板中間會有一個這樣的橫梁,兩邊都會擔在兩側的橫梁上。
事發時一共有5塊這樣的格柵板發生墜落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格柵板采用著點焊方式焊在上面,底下就是浮選機。當時一共有5塊這樣的格柵板發生墜落,被救下來的老師當時抓住了浮選機的邊緣,最后被工作人員救下。
記者在現場發現,承擔格柵板的橫梁比較窄,相鄰的兩塊格柵板共用一塊橫梁,因此格柵板的兩端僅有約1個手指寬的幅度搭在橫梁上。企業分管安全、環保及職業健康的副總經理趙春波介紹,這些格柵板每平方米承重約500公斤。
綠色參觀通道寬度僅有1米左右
此外,記者在現場看到,綠色參觀通道寬度僅有1米左右,今天有18名媒體記者和工作人員進入現場,明顯感到擁擠。據趙春波介紹,目前企業相關負責人包括他本人在內,正配合相關部門開展事故調查和組織善后工作。
網傳“3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
當地官方回應傳言不實
據央廣網報道,7月24日下午,網傳“企業分管安全副總經理、車間主任、當日監護人員3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引發關注。記者25日下午從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委有關部門獲悉,經核實,網傳“企業3人被采取刑事強制措施”以及“事故情況調查通報”等說法不屬實。
事故發生之后,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為盡快查明原因、明確事故性質、提出整改措施,自治區政府成立事故調查組,對這起事故提級調查。目前調查組已進駐事故現場,開展相關工作。
記者梳理發現,該起事故發生后,針對傷者傷情、格柵板尺寸、浮選槽與格柵板之間的高度、礦漿酸堿度等方面,網絡上均有不實信息傳播。目前,該起事故仍在調查階段,廣大網民需注意甄別不實信息。
延伸閱讀
7月23日,東北大學6名學生在中國黃金集團內蒙古礦業有限公司烏努格吐山銅鉬礦選礦廠參觀學習浮選工藝過程中,因格柵板脫落墜入浮選槽。經全力施救,6人被救出后,醫護人員確認已溺亡,另有1名老師受傷。掉入浮選槽有多危險、格柵板為何脫落,引發熱議。7月24日,某高校選礦類專業畢業10年、在選礦廠工作多年的專業人士進行了解讀。
涉事企業(企業官微截圖)
7月24日上午,中金黃金發布的公告提到,事發后公司領導高度重視,立即啟動應急預案,第一時間前往現場組織處理,及時按相關程序上報當地政府各相關部門,目前各項處置工作正有序進行。公司對事件不幸遇難者表示沉痛哀悼,對傷者和遇難者家屬表示誠摯慰問,并對此產生的社會影響深表歉意。
據多家媒體稍早前報道,中金黃金證券部工作人員表示,涉事礦廠已停產。東北大學知情人稱,遇難者是該校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學生,此次是學校組織的實習,要求該專業大三升大四約五六十名學生參加,與畢業要求掛鉤。東北大學資源與土木工程學院一名教職工表示,此類參觀學習學校已經組織多年,據他了解參觀是很安全的,沒想到今年會發生意外,校領導和相關老師已經前往現場對接處理。
23日晚,東北大學一名礦物加工工程專業的學生向媒體透露,其曾去過事發選礦廠,平時浮選區員工有二三十人,實習參觀時學生和老師比浮選車間員工多。如果是7個人站在格柵板上,板子可能會受不住。浮選槽的垂直高度有十幾米,里面是礦漿,人掉進去動不了。遇難者是大三本科生。
車間工人工作畫面(企業官微截圖)
銅鉬礦浮選槽是一種用于銅鉬礦浮選分離的關鍵設備,通過泡沫浮選法將有用礦物與廢石分離。7月23日,業內人士對極目新聞記者稱,浮選槽中的礦漿是由磨碎的礦石、水和浮選藥劑混合而成,其密度比水大,人掉進去會往下沉,難以露頭。礦漿水含有懸浮物、化學藥劑和重金屬離子,具有腐蝕性和高溫風險。人掉進浮選槽里很難游出來,基本沒有生還的希望。
事發后,公眾對“掉入浮選槽有多危險”頗為關注。24日上午,西部某高校選礦類專業畢業10年、在選礦廠工作多年的何先生在接受極目新聞記者采訪時,進行了解讀。
何先生稱,選礦類專業不寫畢業論文,要做畢業設計,例如設計一個選礦廠。大學期間,學生必須參觀幾家選礦廠,否則畢業設計難以完成。在校期間,他去鐵礦、鎳礦、金礦等選礦廠參觀學習了3次。選礦廠的破碎、球磨、浮選、脫水等車間,都要去看一下。其中,最危險的是破碎、球磨車間,浮選車間是選礦廠最關鍵、核心的區域。車間內有粉塵、氣體、噪聲等污染,需戴防護口罩進入。
何先生表示,有人把浮選槽稱為浮選機,是以浮選方法進行礦物分離的主要設備。這個設備就像一個放大數倍的水桶,底部有攪拌裝置,攪拌的速度不是很快,類似大型攪拌機,主要用于選別銅礦、鉛鋅礦、鉬礦和金礦等。礦物經過破碎、球磨后,進入浮選環節,加水稀釋,再加入浮選藥劑,讓礦物具有脫水性,浮出泡沫,“我之前見過的鉛鋅礦選洗,會在礦漿中添加增加親水性與疏水性的藥劑。多年前,金礦選洗時會加入有毒的氰化物。后來,要求不能加有毒的浮選藥劑。”
何先生告訴記者,有網友稱礦漿的溫度有五六十攝氏度不準確,一般加水稀釋的礦漿是常溫的。人站在格柵板上向下觀測,主要觀察浮選槽里泡沫的現象。人掉進較大的浮選槽里會被攪拌裝置撞骨折,吸入礦粉,呼吸不了空氣,很難出來。
格柵板為何脫落,引發熱議。何先生表示,格柵板上的人掉入浮選槽是概率極小的事,“為何6名學生都掉進去了,讓人難以理解。”一般格柵板不會斷裂,此次事件可能是格柵板周圍的卡扣、連接處出了問題。對此,23日晚、24日上午,極目新聞記者多次致電涉事礦企及呼倫貝爾市相關部門,均未得到有效回復。
據“中國黃金內蒙古礦業”官微信息,今年7月11日,涉事礦企召開了上半年安全生產委員會會議,強調在生產發展中把發展和安全統一起來,始終把安全生產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2月,該礦企順利完成了一二系列混精二層平臺地面格柵板更換、三系列泡沫沖洗水改造以及藥劑制備間和石灰乳制備間、循環泵地面修復等眾多改善作業環境技改項目,消除現場安全隱患。另有職工提到,分離浮選崗要接觸硫氫化鈉藥劑,每天的工作包括巡檢設備、測量藥劑及其濃度、測重礦漿濃度、觀察泡沫現象、取樣測樣,根據現象及指標進行風量、液位、藥劑的調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