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查理?卓別林這部帶著豆瓣9.2分光環(huán)的《淘金記》,在2025年暑期檔亮相時,任誰也沒想到,它會遭遇如此尷尬的處境。
首日票房僅約為8萬元 ,排片占比 0.3%,被同檔期的《南京照相館》《長安的荔枝》《戲臺》等片遠遠甩在身后。
一邊是影史留名的經典,一邊是暑期檔新片的票房狂歡,這場 “實力懸殊” 的對決,實在讓人唏噓。
《南京照相館》上映首日就豪取5800萬票房,憑借獨特的民國故事和扎實的演技,成為票房黑馬。
《長安的荔枝》上映8天,累計票房3.8億,延續(xù)著國產片的熱度,《戲臺》有陳佩斯坐鎮(zhèn),首日也收獲2000萬票房。這些新片靠著新鮮題材、明星效應、密集宣發(fā),在票房戰(zhàn)場上殺得風生水起。
可《淘金記》呢,作為查理?卓別林最經典的作品之一,帶著豆瓣9.2分的超高評價,卻在首日票房上慘不忍睹,票房收入甚至不如一些小成本網大的零頭,對比之下,落差大得讓人咋舌。
《淘金記》本身的亮點,放在影史里熠熠生輝,這部誕生于1925年的電影,是卓別林喜劇生涯的里程碑。豆瓣9.2分的評價,是影迷們對它藝術價值的肯定,在電影史上,它是當之無愧的經典豐碑。
可就是這樣一部經典,在中國市場的首日票房如此慘淡,原因值得深思。當下主流觀眾習慣了快節(jié)奏劇情、炫酷特效和沉浸式音效,看慣了漫威宇宙的超級英雄大戰(zhàn)、國產古裝劇的權謀爭斗,再看老電影,難免覺得 “節(jié)奏慢”“不過癮”。
卓別林的喜劇,依賴細膩的肢體動作和表情傳遞笑點,這對看慣 “臺詞懟臉式搞笑” 的觀眾來說,很難第一時間get到其中的幽默與深意。
如今的新片,動輒買熱搜、搞路演、請網紅推廣,宣發(fā)費用占比極高,可《淘金記》的重映,宣發(fā)幾乎 “隱身”。
還有 “排片的擠壓”,《淘金記》這樣的重映老片,排片占比僅 0.3% ,意味著大部分觀眾想支持都沒場次可選。
但這真的是《淘金記》的 “錯” 嗎?顯然不是,它代表著電影藝術的根基,是上個世紀的珍貴遺產。
當我們吐槽當下電影 “沒營養(yǎng)”“炒冷飯” 時,真正的經典重映卻無人問津,這無疑是一種諷刺,電影市場需要新片帶來活力,可也不能丟掉對經典的敬畏與傳承。或許,我們都該反思:是不是太沉迷于 “新片狂歡”,而忘記了電影史里的寶藏?
《淘金記》中對人性的探討、對社會底層的關注,放在今天依然不過時,卓別林用默片傳遞的力量,絲毫不亞于當下任何一部 “大制作”。
經典不該被票房 “判死刑”,《淘金記》值得被看見、被銘記,成為連接不同時代觀眾的精神紐帶。
《淘金記》首日票房的慘敗,是經典與當下電影市場的一次 “錯位碰撞”,影史神作在新片的狂歡里,漸漸被遺忘在排片表的角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