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4日 總第989期
值日編輯:宋可馨 阿斯蘭
審核:王若桐 王澤媛
執行主編:陳卓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圖源:“Outlook Business”Instagram社交賬號
路透社7月22日報道,印官方人士透露,印美貿易談判在削減關鍵農產品和乳制品關稅問題上陷入僵局,難在8月1日前達成臨時協議,美恐對印加征26%的“對等關稅”。據悉,印貿易代表團未取得第五輪談判突破,目前已返回印度,兩國繼續線上討論,但“達成協議的可能性較低”。消息人士表示,美南亞和中亞貿易代表布蘭登·林奇(Brendan Lynch)8月中旬擬率領代表團隊訪印。分析指出,美印談判陷入僵局原因主要有二:一是印堅決拒絕開放農產品和乳制品。二是特朗普政府拒絕降低對印鋼鐵、鋁、汽車關稅。美財長貝森特(Secretary Scott)表示,特朗普政府“更重視貿易協議的質量而非時機”,是否延長談判期限由特朗普決定。當前,印美新一輪談判已超出最后期限,盡管特朗普仍堅稱將達成協議,但一旦談判失敗,印將承受高額關稅的壓力。
NEWS
圖源:夢回糊涂
《印刷報》7月24日報道,印擬推出民生計劃,旨在應對上桑朗水電工程遭遇的強烈抗議,加快推進“偽阿魯納恰爾邦”(我國藏南地區)水電建設。莫迪政府2022年啟動上桑朗水電工程后,引發當地居民強烈不滿,嚴重延宕工程推進。2025年5月底,印國家水電公司(NHPC)將鉆探設備運至施工現場,試圖啟動壩址的地質鉆探工作,但遭遇當地村民發起大規模抗議活動,而印調集19個中央和地方武警中隊進駐,雙方僵持至今。考慮到季風影響,相關工作預計至少推遲至今年9月。在此背景下,莫迪政府與“偽阿邦”政府擬聯合推出總額35億盧比(Rs 350 crore)的“特別發展和生計計劃”,通過傳授園藝、畜牧、手工藝等技能,幫助受項目影響的村民提升就業技能,并協助部分村民改造民宿,緩解移民安置問題。該計劃預計覆蓋偽“桑朗縣”和偽“上桑朗縣”26個村莊約1萬人。分析人士表示,莫迪政府高度重視該項目,近日中國雅下工程開工迫使印方采取更多措施爭取本地社區支持,以加快推進上桑朗水電工程等項目。
NEWS
2010-2028年,印后臺部門營收數據(含預估)。圖源:“Inductusgroup”網站
《金融時報》7月22日報道,人工智能(AI)跨國企業紛紛在印建設“全球能力中心”(GlobalCapabilityCentre,GCC),旨在滿足其核心業務需求。GCC是跨國企業建立的離岸機構,早期主要承擔財務、人力、IT服務等后臺支持類工作,但如今不斷向更高價值、更核心的職能擴展,包括數據分析、人工智能、軟件開發和產品創新等。目前印擁有近1700個GCC,占全球總數超53%。2025年3月以來,麥當勞(McDonald’s)、英國保險公司保柏(Bupa)等企業宣布在印建立 GCC,承擔大數據工作,這表明印后臺部門(Back Office Sector)在AI加持下已從服務支持轉向涉及企業盈利能力的核心業務。跨國企業轉向印度主要受兩方面原因推動:一方面,西方AI工程師薪資飆升,招聘成本高昂,且零售、食品等傳統產業難以吸引頂尖AI技術人才。另一方面,印具備較豐富的AI人才儲備,成本優勢較為明顯。分析人士認為,印“全球能力中心”發展不僅彌補本土專業能力赤字,也提升印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數據顯示,印后臺部門營收已從2010年的115億美元($11.5bn)增長至2024年的650億美元($65bn),預計2030年將達1000億美元($100bn)。然而,印基礎設施薄弱、技術人才培訓不足且流動性強等問題仍是制約GCC發展的主要瓶頸,若不能及時改善,印或被東歐等新興技術中心趕超。
NEWS
尼印內政秘書級會談現場。圖源:喜馬拉尼新聞網
《加德滿都郵報》7月23日報道,印度-尼泊爾內政秘書級會談7月22日—23日在新德里舉行。尼內政秘書杜瓦迪(Gokarna Mani Duwadi)和印內政秘書莫漢(Govind Mohan)參會,代表團成員包括兩國總理辦公室、外交部、司法部、議會事務部、測繪部門、警察部門以及情報部門高級官員。雙方討論升級邊境基礎設施、維護界碑、打擊跨境犯罪、毒品及人口販賣、加強聯合巡邏等十多個議題。尼內政部聯合秘書蒂瓦里(Ram Chandra Tiwari)稱,“會談朝著積極的方向發展”。與會官員透露,此次會議雙方將簽署多項諒解備忘錄。《尼印司法互助協議》文本基本定稿,《尼印引渡條約》尚需進一步溝通討論?!端痉ɑブ鷧f議》有望在8月尼總理奧利訪印期間正式簽署,生效后將規范兩國罪犯移交程序。此外,印方要求尼方警惕“第三國公民通過尼印邊境滲透”,同時尼方也提出類似擔憂,指出“多孔邊境”常有非法越境及尋求庇護現象。
NEWS
圖源:《經濟時報》
《經濟時報》7月18日報道,印手機和電子協會(ICEA)致信印政府警告稱,中國通過“口頭指示”等漸進式手段對印實施非正式貿易限制,恐威脅印2025-26財年320億美元智能手機出口目標。該協會成員包括蘋果、谷歌、摩托羅拉、富士康、VIVO、OPPO、LAVA、迪克遜、Flex、塔塔電子等公司。ICEA表示,中國此舉恐削弱印產業競爭力,延緩技術轉移、產能擴張、新品研發進程,破壞印供應鏈穩定性,推高制造商成本,最終阻礙印崛起為全球制造業中心。數據顯示,2024-25財年,印智能手機產值達640億美元,其中出口額241億美元,較2018-19財年大幅提升,智能手機已成為印核心出口產品。在此背景下,協會強調若不緊急應對中國的非正式管控措施,近年來的產業成果或遭逆轉,將限制印度深度融入全球價值鏈。目前,該協會呼吁政府采取針對性措施解決上述問題。
NEWS
NCP召集人納西德·伊斯蘭在孟班達爾班集會上發表講話。圖源:X
《外交學人》7月21日報道,孟加拉國學生政黨“全國公民黨”(NCP)為擴大選民基礎、動員基層支持,發起為期一個月的“七月建國大游行”,覆蓋孟全部64個地區。自7月1日起,NCP黨員深入小城鎮、鄉村,與當地社區互動,并宣傳基于正義、平等和新民主憲法的“第二共和國”愿景,以爭取農村選民支持。分析指出,盡管該黨規模相對弱小,但相較于孟加拉國民族主義黨(BNP)或伊斯蘭大會黨(JI),更有可能利用道德制高點和青年代表性構建良好形象。在孟加拉國選民以年輕群體為主,但政治傾向深受數十年歷史斗爭影響的背景下,NCP關于改革、正義、包容性治理的言論,與執政黨及反對派形成共鳴。因此,該黨希望通過此次游行,在傳統政治敘事外創造“第三空間”。業內人士分析指出,除非NCP能將當前形象優勢轉化為實實在在的優勢,比如明確的政策提案、擴大成員規模、建立聯盟、廣泛參與基層選舉,否則就難以成長為持久政治力量。
NEWS
2025年2月,印度人民黨在新德里慶祝選舉結果。圖源:《外交事務》
《外交事務》7月23日發表題為《印度體系正在瓦解》的文章認為,印度聯邦制度難以協調日益尖銳的央地權力爭端,既有體制內部又無法產生推動聯邦制改革的動力,這使印央地與各地域間的權力分享與協調體系面臨停轉困境。本文作者亞米妮·艾亞爾(Yamini Aiyar)系德里政策研究中心前主任。
印內政目前深陷人民院(下院)席位重劃爭端,這成為印聯邦制度日益承壓的縮影。根據印度憲法,印人民院應在每十年人口普查后應重新劃分席位,以準確反映人口變化。但自1976年起,該機制被凍結,旨在保護經濟發展較快、低生育率的南印邦代表權。近年來,南印相對于北印經濟優勢日益擴大,同時北印相對于南印的人口優勢也不斷增大。由于在中央執政的印人黨的政治根基在北方,重劃席位將使其獲益巨大。因此,印在2027年3月人口普查后重劃人民院席位的前景使南印各邦日益焦慮。
印度具有“強中央”的聯邦制度架構。獨立后,印度確立了“國家-民族”(state-nation)的政治整合模式,中央相對于邦擁有對國家機器的更大控制權,這使國家機器成為統合印高度多樣化社會的紐帶。與此同時,印通過聯邦制度等制度架構承認和保障印多元化利益訴求。中央政府擁有較強大法定權力的合法性根基也恰恰在于兩個原因:一是強中央被論證為有利于實現民族的社會經濟目標;二是強中央被論證為能保障印自身多樣化的身份利益。然而,中央如果無法在實踐中貫徹這兩者,將使整個制度合法性從底層遭到侵蝕。
印聯邦制度長期承壓,且沒能實現實質性變革。獨立后,印中央政府屢屢濫用憲法賦予其強大法定權力。1975-1977年,國大黨甚至發起“緊急狀態”暫停了印聯邦制度。1990年代以來,隨著國大黨衰弱,以地區身份為基礎的地區政黨興起。然而,新獲得權力的各邦首席部長也沒有推動印聯邦制度實質性改革,沒有增強邦權,而是將更多政治動能用于從中央獲取租金。
2014年印人黨強勢執政后,印聯邦制度面臨更大壓力。印人黨的印度教民族主義意識形態,使其更不傾向于在聯邦制度架構內與地方達成妥協,反而試圖強推“印地語、印度教、印度教斯坦”的一元化政策。
一是政治層面。莫迪政府持續推動削弱地方邦權力,包括在2019年廢除憲法第370條,剝奪印控查謨-克什米爾邦地位,這也是印首次有邦被廢除。2023年,德里首都區自治權力也被實質性剝奪。二是經濟層面。莫迪政府繼續推動加強中央財權,這雖有利于經濟增長,卻無力緩解日益尖銳的央地財政分配矛盾。2017年推出統一的商品和服務稅(GST)將部分各邦征收間接稅的權力收歸中央,中央卻沒有在直接稅再分配方面給予補償。富裕邦承擔的財政負擔越來越大,但在政治權力方面卻被日益邊緣化。印度南北經濟發展差距拉大使得既有財政分配格局在政治上越來越難以延續。
印聯邦制度已經到了改變的關鍵節點。印度亟需以一種政治上可行的方式,在推動經濟發展的同時,緩解其日益尖銳的地域和人口發展不均衡危機。雖然分離主義尚不可見,但持續的政治僵局也將拖累經濟發展、削弱印民主制度有效運行。在印人黨執政的背景下,由于缺乏實質性制度改革,印未來十年或繼續深陷聯邦制度停轉泥潭。
*閱讀今日日報,請關注“南亞問題研究小組”微信公眾號
本期編輯:任徵淼
本期審核:單敏敏
*前往公眾號后臺發送“編譯”,即可查看往期編譯合集
▲政報·102期 | 為保2024大選,印人黨打算收割這個群體的選票了.....
▲經報·96期 | 印落后中國16.5年,但正在快速縮小差距!
▲ 印國防工業大崛起?美國居然是印軍火最大購買國…
更多內容請見↓
歡迎您在評論區留下寶貴的意見或建議,但請務必保持友善和尊重,任何帶有攻擊性和侮辱性語言的留言(例如“阿三”)都不會被采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