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三十五):唐武宗3
d.安定北疆
開成四年(839年),回鶻宰相安允合、特勒柴革密謀作亂,被彰信可汗覺察后誅殺。另一宰相掘羅勿正率兵在外征戰,恐被株連,以馬三百匹賄賂沙陀酋長朱邪赤心,借沙陀兵共攻彰信可汗。彰信戰敗自殺,國人立<廠盍>馺特勒為可汗。時草原發生疾疫,遇大雪,羊馬多死,回鶻遂衰。開成五年(840年)秋,回鶻別將句錄莫賀為彰信復仇,引黠戛斯騎兵十萬進攻掘羅勿,大敗其眾,殺掘羅勿和馺可汗,焚燒可汗牙帳,回鶻諸部四散逃亡??珊沟芫讻]斯和宰相赤心、仆固、特勒那頡啜各率其眾抵天德軍(治大同川,今內蒙古烏拉特前旗東北)駐地,請求歸附內地,十月,天德軍使奏報回鶻兵侵逼西受降城(今內蒙河套地區),連綿六十里,不見其尾,邊民恐懼不安。李炎乃詔命振武節度使劉沔屯兵云迦關。
南遷回鶻分為兩支,一支是牙帳附近的十三個部落擁立王子烏希特勒為烏介可汗,南保錯子山。另一支由可汗兄弟嗢沒斯等及其相赤心、仆固、特勤那頡啜等統率。兩支南遷回鶻共二十七個部落,多達三十萬人。南遷回鶻內部除彰信可汗之叔烏介特勒(后被立為可汗),尚有宰相八人,將軍八人,尚書兩人,彰信可汗的弟弟嗢沒斯,可汗姊一人,回鶻公主一人。而西遷的一支只有宰相一人,可汗外甥龐特勤一人。九月,唐廷詔命河東、振武軍隊嚴加防范,并給烏介谷米2萬斛,助其度荒。十一月,回鶻烏介可汗帶兵劫殺了送唐太和公主南歸的達干等人,把公主作為人質,向南穿過戈壁,屯兵天德軍境上。烏介可汗又派人上表唐廷,提出暫借振武軍一城居住。十二月,李炎命右金吾大將軍王會等人前往慰問,賑濟米兩萬斛,委婉拒絕其借城要求。不久回鶻再次奏請賑濟糧食,要求尋回被吐谷渾、黨項掠奪的人口,并再次請借振武城。李炎詔諭城不能借,其他可以應接處理。為防備回鶻突然入侵,李炎命劉沔為河東節度使,金吾上將軍李忠順為振武節度使。會昌二年(842年)三月,回鶻咀沒斯誘殺了內部勁敵赤心和仆固。那頡啜收留赤心之眾七千帳向東逃去,侵掠唐邊。四月,咀沒斯率特勒、宰相等二千二百余人歸順唐廷,被任命為左金吾大將軍、懷化郡王。那頡啜率其部至幽州境,盧龍節度使張仲武奉密詔討擊回鶻,遣其弟張仲至率兵三萬迎戰,大破回鶻軍,全部收降其七千帳。張仲武殺戮收擒近九萬回鶻人,那頡啜逃遁,后被烏介可汗擒獲斬殺。挾戰勝余威,張仲武派大將石公緒兵進契丹、奚兩部,盡殺回鶻監使八百余人,從而恢復了唐王朝對兩個部落民族的管轄。
烏介可汗雖勢力衰微,但仍號稱有兵十萬。牙帳設在河東大同軍以北的閶門山。八月,烏介可汗率兵南下,突然進入大同川,掠奪雜居在河東的戎狄各族牛馬數萬頭,轉戰至云州城下,云州刺史張獻節閉城自守。李炎征發各地屯兵進屯太原和振武軍、天德軍等地,待來春再出兵驅逐回鶻。九月,李炎命劉沔兼任招撫回鶻使,張仲武為東面招撫回鶻使。各道兵馬集結于太原,劉沔率兵屯防雁門關。烏介可汗兵臨振武,劉沔遣麟州刺史石雄率前鋒襲擊回鶻牙帳,烏介可汗驚慌失措,棄輜重逃走。石雄率兵追擊,在殺胡山大勝。回鶻兵被斬首萬人,收降二萬余人,烏介向東北方向逃去,歸附黑車子族,其潰散部隊三萬多人向盧龍鎮投降。三年后,烏介可汗被黠戛斯追擊時,被部下所殺。回鶻汗國自此衰散四迸,再也不成氣候。此后,唐北部邊境一直安定了三十多年。
e.謀劃西域
唐廷以回鶻衰微,吐蕃內亂,議復河、湟四鎮十八州。李炎遂以給事中劉蒙為巡邊使,命其儲備兵器、軍糧,偵察吐蕃邊防屯兵眾寡,以為收復之備。
安史之亂后,唐朝勢力逐漸退出西域?;佞X汗國覆亡后,黠戛斯占據了安西和北庭都護府,有意將安西和北庭交還給唐朝,而李炎也想借機光復西域,命趙蕃出使黠戛斯商議此事。李德裕等進諫說:“安西離京城長安七千多里,北庭五千多里,假如黠戛斯歸還,朝廷就必須重新設置都護府,征發一萬名唐兵防守。不知道這么多的兵力從哪里征發,軍需物資從哪條路打通運輸。這實在是耗費大量的錢財去換取一個收復失地的好名聲,恐怕不妥?!崩钛子谑菙R置此議。此事直到唐宣宗時張議潮收復河西才告完成。
③經濟 a.禁止官吏經營質庫
李炎在位時,下詔禁止官吏經營質庫業,不準與民爭利。在會昌五年(845年)赦文中,他說:“古代享受俸祿的家庭,僅僅實用俸祿就好,不和別人爭奪就業的機會,這樣大家都可以獲利,每一戶人家都可以自足。如果知道有人既做官有做商人放置高利貸,與老百姓爭奪利益。今后將會被禁止。仍委御史臺察訪上奏?!碑斎?,官吏私營高利貸業,影響了政府的高利貸收入,可能是李炎下敕斷禁的主要原因??偠灾?,此舉在客觀上起到了廉潔官僚隊伍的作用。會昌年間,唐代的戶口比安史之亂期間增加了一倍多,人口也逐漸出現了恢復的趨勢。
b.設置備邊庫
為了儲備物資,加強邊防,會昌五年(845年)九月,李炎經李德裕建議而設置了“備邊庫”,要戶部每年從賦稅中儲入錢帛十二萬緡匹,度支從鹽鐵稅中儲入錢帛十二萬緡匹,第二年減少三分之一;凡是各道進奉的助軍財貨也一概儲入,并以度支郎中主管此事。
④文化
從會昌元年(841年),因李德裕等人的奏請,先后沙汰了部分僧尼,拆毀了天下小寺山房、蘭若等,對僧尼的一些活動也進行種種限制。會昌二年(842年),曾下令發遣“保外無名僧”,不許置“童子沙彌”,并令原是“雜工巧”和不修戒行的僧尼還俗;同時,還下令不許僧尼無限止地占有奴婢,規定僧限留奴一人,尼留婢二人。會昌三年(843年),廢除了摩尼大慈恩寺,殺摩尼師,財產沒入官府。翌年,下令各寺院禁供奉佛牙,并拆毀天下山房、蘭若、普通佛堂和村邑齋堂,凡所拆毀寺院的僧尼一律勒令還俗,送歸原籍等等。
從會昌二年(842年)十月起,李炎下令凡違反佛教戒律的僧侶必須還俗,并沒收其財產。此后,李炎陸續下令限制佛寺的僧侶人數,不得私自剃度,限制僧侶蓄養奴婢的數量,很多寺院被拆毀,大量的僧侶被強迫還俗。會昌四年(844年)二月,李炎降旨“不許供養佛牙”,同時規定:代州五臺山及泗州普光寺、終南山五臺寺、鳳翔府法門寺等有佛指骨之處,嚴禁供養和瞻仰,如有一人送一錢者,背杖二十;若是僧尼在這些地方受一錢施舍者,背杖二十。到會昌五年(845年),又開始了更大規模的滅佛。他下令僧侶40歲以下者全部還俗,不久又規定為50歲以下,很快連50歲以上的如果沒有祠部的度牒也要還俗,就連天竺和日本來的求法僧人也被強迫還俗。日本圓仁和尚在他寫的《入唐求法巡禮行記》中詳細記錄了這次“法難”的情況。根據武宗的旨意,這年秋七月裁并天下佛寺。天下各地上州留寺一所,若是寺院破落不堪,便一律廢毀;下州寺院全部拆廢。長安和洛陽開始允許保留10寺,每寺僧10人。后來又規定各留兩寺,每寺留僧30人。京師左街留慈恩寺和薦福寺,右街留西明寺和莊嚴寺。天下各地拆廢寺院和銅像、鐘磬,所得金、銀、銅一律交付鹽鐵使鑄錢,鐵則交付本州鑄為農器,還俗僧侶各自放歸本籍充作國家的納稅戶。如是外國人,送還本處收管。
李炎這次大規模的滅佛,一共拆除寺廟4600余所,拆招提、蘭若4萬余所,僧尼26萬余人還俗成為國家的兩稅戶,沒收寺院所擁有的膏腴上田數千萬頃,沒收奴婢為兩稅戶15萬人,另外還強制大秦穆護、祆3000余人還俗。此次滅佛沉重打擊了寺院經濟,增加了政府的納稅人口,擴大了國家的經濟來源。在“廢佛”的過程中,對其它外來的四教:祆教、摩尼教、景教和回教,也都采取了相應的廢除手段。凡國中所有的大秦寺(景教),摩尼寺,一并撤毀;斥逐回鶻教徒,多半道死;京城女摩尼七十人,無從棲身,統統自盡;景僧,祆僧二千余人,并放還俗。
李炎滅佛的原因可能有多種:
佛教的勢力非常強大,李炎在他的旨意中說,佛教寺院的規模比皇宮還要大,寺院不納稅,對國家財務是一個重大損失,同時僧人過多亦會影響生產活動,造成田荒民饑等后果,影響國家穩定。
另一原因是李炎本人更加信奉道教。他在即位之初便“召道士趙歸真等八十一人入禁中,于三殿修金箓道場”,還前往道場“親受法箓”。趙歸真等道士趁機鼓動滅佛,并提出“孔子說云李氏十八子昌運方盡,便有黑衣天子理國”的讖言,而黑衣者正是僧人,這促使李炎下決心滅佛。
也有說法認為,李炎以弒殺太子的非常手段謀得皇位,由于道教具有皇家宗教的特質,崇道有敬宗法祖的雙重功能,李炎通過崇道抑佛將自身形塑為李唐正統形象,以謀求皇位的合法性。
然而,會昌毀佛并沒有徹底消滅佛教勢力,只是以行政手段嚴加限制,仍給佛教留下了狹小的生存空間。毀佛高潮過后,朝廷仍允許兩京和地方節度、觀察使治所以及同、華、商、汝等州,保留少量的寺院和僧人。而且毀佛的范圍主要限于朝廷政令所及的區域,一些半割據的藩鎮并沒有認真推行,從而使佛教勢力在這些地區得以保存,成為宣宗以后佛教勢力再度滋長的基礎。到李炎死后,宣宗李忱杖殺道士趙歸真等人,復興佛教。因此,嚴格意義說,會昌法難是毀佛,而遠未達到滅佛的程度。
⑤民族與對外關系
會昌二年(842年)二月,牂柯、南詔遣使朝貢。九月,契丹首領屈戍始內附,被拜為云麾將軍、守右武衛將軍,盧龍節度使張仲武收回回鶻給予契丹的舊印,改賜唐朝所鑄新印,名為“奉國契丹之印”。十月,因贊普朗達瑪逝世,吐蕃使者論贊等來告哀,李炎派將作少監李璟前往吐蕃吊祭。
會昌四年(844年)二月,黠戛斯可汗派將軍諦德伊斯難珠等人入朝進貢,可汗打算遷居原回鶻國可汗居住的牙帳;同時請示出兵平定回鶻烏介可汗的日期,以及和唐兵會合的地點。李炎賜黠戛斯可汗詔書說:“今年秋季,可汗出兵攻擊回鶻和黑車子族的時候,朕下令,讓幽州、河東、振武、天德四鎮出兵屯守于要道,攔擊回鶻和黑車子族的逃亡人員,冊封為可汗,按照過去冊封回鶻的慣例。”
會昌六年(846年)正月,南詔、契丹、室韋、渤海、牂牁、昆明等國遣使入朝。十七日,李炎于麟德殿接見各國、族使者。二十三日,渤海王子大之萼入朝。
(7)軼事典故 ①十玩圖
李炎在做穎王時,在邸中豢養各種動物。他將這些動物中的“可人者”列為“十玩”,繪成了《十玩圖》流傳后世。李炎給這些動物都取了外號,如鶴被稱為“九皋處士”,白鷴被稱為“玄素先生”,雞被稱為“長鳴都尉”,龜被稱為“靈壽子”,猴被稱為“惺惺奴”,犬被稱為“守門使”,驢被稱為“長耳公”,貓被稱為“鼠將”,鹿被稱為“茸客”,鸚鵡被稱為“辨哥”。
②心熱病
據《普濟方》等書記載,李炎曾患心熱病,群醫束手無策。青城山一位姓刑的道人獻上紫花梨,絞汁服后,這才病愈。
③震懾神策軍
會昌二年(842年)四月,宦官首領仇士良見李炎日益親重宰相李德裕,非??謶郑闵⒉剂餮则阏Z,稱“宰相作赦書,要削減禁軍衣糧和馬草料等費用”,欲以此激怒禁軍鬧事。李德裕聞訊后,立即向李炎面奏此事。李炎派使者到神策軍去宣布御旨:“赦令是朕的意思,一切都是朕的安排,無關宰相之事,你們敢這樣?”將士們被震懾住了,恢復了平靜。仇士良惶惑不自安。
④與王才人
邯鄲人王氏十三歲的時候,因擅長表演歌舞,得入宮中。唐穆宗將她賜給當時還是藩王的李炎。王氏性情機智,在唐文宗病重時,協助李炎取得帝位。李炎即位后,王氏進號才人,深得恩寵。她身材纖頎,很像李炎。李炎每次在苑中游獵,王才人必然跟從,著袍而騎,校服光侈,略同李炎的形象。李炎和王才人相馳出入,旁觀者不知道誰是皇帝。李炎曾想立王才人為皇后,但宰相李德裕說:“才人無子,家族又不顯貴,恐怕使天下議論?!崩钛走@才放棄。
李炎因修煉道術,長年服食丹藥而患病。王才人經常對親近的人說:“陛下天天煉丹,說我要長生不死?,F在皮膚枯槁,我私下非常憂慮?!辈痪美钛撞≈?,王才人侍于左右。李炎看著她說:“我氣息奄奄,情慮耗盡,要與你訣別。”王才人回答:“陛下大福未盡,怎么說如此不祥的話呢?”李炎問:“真如我言,如何?”王才人回答:“陛下萬歲后,妾得以殉葬?!崩钛撞辉僬f。到李炎病危時,王才人取出所積蓄的財物分送給宮人。李炎駕崩后,她在幄下自盡。當時嬪妃雖常妒才人專寵,但都感動她的義節。唐宣宗即位后,表彰王才人的節義,贈她為賢妃,葬在李炎端陵旁的柏城。
【更多精彩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球生物與人類文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