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車企早在20多年前就研發過智能駕駛,只不過受限于當時的IT技術水平,傳統車企最終選擇了低調,有限的技術成果最后變成了高速定速巡航、自適應巡航等功能,而且在宣傳上非常低調。
在電車崛起后,由于產業鏈高度成熟,缺乏差異化,為了獲得溢價工具和營銷噱頭,不少車企選擇了拿智能駕駛作為營銷工具,個別車企甚至在營銷上反復碰瓷,浮夸宣傳號稱遙遙領先,這種飽和式營銷下,變相實現了戈培爾的名言:“謊言千遍即真理”,把自家不少粉絲忽悠瘸了。
事實上,現在的智能駕駛技術是非常不成熟的。這些年一系列智能駕駛事故和本次懂車帝的測試就證明了這一點。
在懂車帝測試發布后,大部分廠商及其車主、粉絲在輿論上比較安靜,唯獨宗教廠的粉絲意見很大,聲稱懂車帝在搞黑公關,故意抹黑宗教廠賦能的車型。
以至于懂車帝公開回應:有的人只關心自己是不是第一,而我們更關心你安不安全。
事實上,要說抹黑,這次測試最不公平的就是特斯拉。
因為特斯拉用得上2023年的老款,而其他車型基本上是最新款。
在智能駕駛技術快速迭代升級的情況下,老款車型1-2年前的軟件和硬件與友商新款同臺競技,且特斯拉拿不到國內的行駛數據,使特斯拉在起跑線上就處于劣勢。
在這種情況下,特斯拉兩款車型依然能夠拿第一和第二,足以說明國內電車在智能駕駛方面水分有多大。
從測試條件來看,這次測試顯然獲得了官方支持,比如高速封道9天測試,這顯然不是一家媒體能夠實現的。又比如央視聯合懂車帝測試,很明顯是用央視給測試結果背書。
巧合的是,7月23日公安部交通管理局局長王強在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目前市面上所有銷售車輛搭載的所謂智能駕駛系統,都不具備自動駕駛功能。駕駛人若在行駛中脫手脫眼,不僅存在重大安全隱患,還將面臨民事、行政乃至刑事三重法律風險。
這種合力背后集合了公安、交通、央視,顯然是頂層意志。
這些都說明,高層已經無法忍受車企在智能駕駛上毫無安全底線的浮夸宣傳。
畢竟,智能駕駛事故的大數據完整的被相關部門掌握,事故數據已經讓相關部門不得不下場監管吹哨的地步了。
車企吹牛的結果是車企賺取高額利潤,保險公司虧損,消費者被割韭菜,甚至失去生命,恰恰車企還是不粘鍋,壓根不擔責。
這次的測試恰恰是為了正本清源,為了規范智能駕駛技術的應用,減少因誤解和誤操作引發的事故,官方聯合媒體進行了一系列的測試和宣傳工作,旨在提高公眾對智能駕駛技術的認知和警惕。
鐵流認為,智能駕駛只有不及格和滿分,不存在中間狀態,除非技術已經成熟到車主可以上車就睡,而且法律規定車企承擔智能駕駛造成的全部民事、行政、刑事責任,這個時候,消費者才值得為智能駕駛花錢。
否則智能駕駛就是智商稅。
消費者在選車的時候,多看看那些機械素質好的車,多看看那些防腐防銹工藝好的車,多看看那些車內用料環保零甲醛、零VOC的車,多看看那些堅持用車規芯片的車。
那些整天鼓吹智能駕駛的車輛,高概率在機械素質、防腐防銹、環保用料上很一般,用消費芯片替換車規芯片,所以只能拿智能駕駛當噱頭忽悠消費者。
鐵流選車的時候就選車機功能簡單實用,而不是座艙花里胡哨的車型。
對于那些整天吹智能駕駛如何厲害的車,十有八九就是工業垃圾和智商稅。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