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Introduction
三場流量大戲,一個比一個熱鬧。
車市競爭激烈這件事,不用小編告知大家也都門兒清。大家一直都忙著在打“價格戰”“輿論戰”也沒個完,任何小的風吹草動都可能成為一種讓大家趨之若鶩的潮流,也可能成為一次大家避之不及的輿論漩渦。
而本周車圈話題事件沒那么多,主要集中在幾件事上。首先就是懂車帝發布的輔助駕駛實測的結果,讓大家在各大社交平臺吵翻天;其次是下周回國的賈老板和長城汽車合作,將火起來的魏牌高山帶到漂亮國;接下來則是三菱退出中國。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01
一場輔助駕駛測試,讓車圈吵翻天
近日,懂車帝發布對36輛車的輔助駕駛進行實測的結果,而結果出來后引起巨大爭議。
事情是這樣的。照官方的說法,事故場景模擬選擇在真實高速公路與城市道路上進行,總共15個科目,使用國內外20多個品牌近40款車型,設置了車輛、假人等模型,并模擬出真實車流。
于是乎,36款主流車型化身“馬路版魷魚游戲”選手--消失的前車、夜間的奪命卡車、突然竄出的“神獸”,一場硬核測試上演。但在數百次模擬碰撞后的模擬結果顯示:高速夜間遇施工+卡車的場景中,僅47%的車輛能安全避讓;兒童過馬路項目的通過率是58%。
當測試結果一公布,網絡戰場瞬間狼煙四起。
有人戲稱“造車的穩如泰山,不造車的急火攻心”,有人高呼“這是年度最硬核真相時刻”,也有人質疑“劇本是否存私”。甚至由于評論區激戰過于熾熱,博主只得祭出防火墻功能,將部分評論不予展示。讓吃瓜群眾感嘆道:這哪里是測試報告,分明是輿論的壓力測試。
但在喧囂之下,我們同樣需要知道,好不好用,靠不靠譜,車主們最有發言權。
因為算法世界里的完美避讓,在真實世界復雜變量前,常顯幾分天真。哪怕實驗室的“消失前車”再精準,終究難模擬暴雨中模糊的視線;測試場的“兒童橫穿”再突然,也抵不過真實路況中千奇百怪地加塞與鬼探頭。
這次實測其實也說明,現在車企吹得天花亂墜的“智能駕駛”,離真正的“萬無一失”還有段距離。不管什么品牌,都還有不少場景需要打磨。對咱們普通車主來說,輔助駕駛終究是“輔助”,開車時可不能真把方向盤完全交出去。
測試結果不能代表一切。不信你看,在此次測試中表現尚可的特斯拉,還不是近期市場表現慘淡,二季度營收同比下滑12%,凈利潤同比下滑16%。基于糟糕的表現,就連CEO馬斯克都發出警告稱,未來幾個季度特斯拉將面臨艱難時期。
02
感謝賈老板將國產汽車帶向國際
近日,法拉第未來(Faraday Future,簡稱FF)正式發布了旗下第二品牌Faraday X(FX)的首款車型——FX Super One。當時,這款車被指抄襲長城汽車旗下的魏牌高山車型,有網友指出,“FX和高山,除了那塊大屏,其他地方簡直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p>
面對抄襲爭議,長城汽車全程未予回應。但有報道稱,長城汽車是賈躍亭提出的“中美汽車產業橋梁戰略”的四家中國合作車企之一,亦是落地該戰略的第一家車企。所欲,FX Super One基于長城魏牌高山車型打造,也就說得通了。
我們都知道,魏牌高山由于不錯的產品力已經在國內取得一定的成績,而默默造車的長城,怎么也沒想到被賈總這么一鬧,直接走向國際了--魏牌高山似乎在用一種很特別的方式打開了美國市場的大門。
值得一提的是,截至發布會結束,FX Super One的付費預訂量已超過10034輛。據行業分析,首銷破萬的訂單中超80%來自租車公司及出行平臺的B端采購。此類“團購大單”被指是FF融資工具——用訂單說服投資人注資,再以資金填補生產缺口,形成資本閉環。
03
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近日,三菱汽車近日正式切斷與沈陽航天三菱的合資紐帶,同時關閉了其發動機業務。這記干凈利落的轉身,正式宣告了在華耕耘四十載的三菱汽車,徹底退出中國汽車生產的舞臺。
一時間,互聯網上感慨萬千。有網友表示,“當年一個三菱發動機,半個國產車都在用,算得上國產汽車的老師傅?!?/p>
這絕非戲言?;厮萸ъ瓿?,當眾多自主品牌還在蹣跚學步時,沈陽航天三菱制造的4G6系列發動機,如同江湖中人人爭搶的武功秘笈,為無數自主車型注入了澎湃動力。引擎蓋之下,那顆閃亮的“MITSUBISHI”標識,曾是早期國產車可靠品質的符號。
當時,三菱這位“老師傅”慷慨授藝,傾囊相授動力核心。然而,時移世易,當徒弟們羽翼漸豐,紛紛亮出自主研發的“獨門秘技”,如長安的藍鯨、吉利的勁擎、長城的蜂巢……市場格局悄然生變。三菱發動機漸漸從“必須”淪為“選項之一”,最終竟成“冷門”。
這倒真應了那句老話:教會徒弟,餓死師傅。當國產發動機以性能與效率叫板甚至超越昔日標桿,老師傅那曾引以為傲的技術,終究在自家門庭前顯出了落伍的一面。
然而,若將國產車今日之崛起,僅歸功于昔日對三菱的拿來主義,未免太過輕佻。三菱的確曾是引路人,但真正支撐自主品牌走向強大的,是無數工程師的自主攻堅、是戰略層面對核心技術命脈的清醒掌控、更是整個產業鏈的協同進化。
當三菱發動機的轟鳴最終在中國車市上歸于沉寂,這并非一曲悲涼挽歌。它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中國汽車工業從“學生”到“同臺競技者(參數丨圖片)”身份的轉變。
責編:石劼 編輯:何增榮
THE END
PAST · 往期回顧
追擊比亞迪,銀河/風云/啟源交出階段答卷丨茍活這半年
華為不是“狼”
奇瑞,狠話也說了事兒也干了丨茍活這半年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