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有56個民族,這個大家都知道。
但你知道我國唯一的一個本土白種人民族是哪一個嗎?
他們是“上天遺忘的子民”,生活在海拔8611米的帕米爾高原上。
他們是中國唯一的白皮膚、大眼睛、高鼻梁的白種人。
他們是馬背上的民族,在藍天白云下肆意馳騁。
他們崇拜太陽、火焰和雄鷹,《冰山上的來客》演繹的就是他們的生活。
他們就是塔吉克族。
塔吉克族歷史悠久,但是千萬年來,塔吉克族人都恪守一條祖先的規矩,那就是不與其他民族通婚,堅決保持自己的民族純正性。
中國唯一的“白種人”
目前,中國境內的塔吉克族人口總數約為五萬人。
他們主要聚居于南疆帕米爾高原上的一個邊境小縣城內,名叫塔什庫爾干,漢語意思為“石頭城”。
如果你第一次見到塔吉克族人,很可能把他們跟俄羅斯族人相混淆,因為兩者在外貌特征上十分相似,實則兩者有著本質的區別。
中國境內的俄羅斯族,其根源可追溯至蘇聯時期遷入中國的俄羅斯移民后代。
塔什庫爾干經過數十載的同化歷程與廣泛的跨民族聯姻,他們在外貌、習俗乃至生活方式上都已深深融入了中國文化,展現出鮮明的中國化特征。
相比之下,塔吉克族則是,擁有數千年歷史的中國新疆帕米爾高原上的古老居民,是中國這片土地上的原住民之一。
正因如此,塔吉克人被公認為中國境內唯一的“原住”白種人群體,他們的存在見證了帕米爾高原悠久的人文歷史,和獨特的民族風情。
另外,新疆盛產美女。
塔吉克族的美女更是以她們獨特的外貌特征,和異域風情而著稱。
她們的五官深邃而立體,眼睛大而明亮,鼻梁高挺,皮膚細膩光滑。
即使在沒有過多化妝品修飾的情況下,也能展現出自然健康的美。
除了外貌,塔吉克族人擅長歌舞,每一個轉身、每一個眼神都透露出濃郁的民族風情,和深厚的文化底蘊。
不過,你若是喜歡上一個塔吉克族的姑娘,只要不是本族人,哪怕千金萬金的要娶她,她的父母和家族也是不會答應的哦。
因為塔吉克族人不與外族通婚。
不與外族通婚的堅守
在塔吉克族的傳統文化中,婚俗是其獨特性的重要體現之一。
塔吉克族女性以其高顏值而聞名,且一般遵循傳統習俗,不外嫁。
即便是在婚姻自主的今天,塔吉克族女子也依然堅守著不與外族通婚的傳統習俗。
而且在塔吉克族的傳統婚俗中,近親結婚曾是一種普遍現象。
至今塔吉克族的一些偏遠的村落內,依然可以看到近親結婚的情況。
但隨著時代的發展和醫學知識的普及,塔吉克族人也逐漸意識到近親結婚的負面影響,開始轉變婚俗觀念,但族內通婚的傳統仍然得到了很好的傳承。
此外,在塔吉克族社會中,離婚被視為極大的恥辱。
夫妻雙方通常會終生在一起生活,共同面對人生的起起落落。
塔吉克族不與外族通婚的主要原因,是為了維護族群完整性和獨特性。
塔吉克族人是一個人口極其稀少的民族,一共就5萬多人。
在他們看來,只有本族之間的聯姻,才能確保后代的血統純正和文化的傳承。
此外,塔吉克族擁有獨特的文化傳統,包括語言、服飾、音樂、舞蹈等方面。
他們不愿意通過與外族通婚來稀釋,或改變這些寶貴的文化遺產。
通過族內通婚,塔吉克族能夠確保自己的血統得以代代相傳,保持其獨特性和魅力。
獨特的游牧民族文化
除了婚姻制度與其他民族有明顯不同,塔吉克族在其他方面也有著鮮明的民族特色。
“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在帕米爾高原的廣袤草原上,塔吉克人騎著駿馬,趕著羊群,逐水草而居。
他們根據季節的變化,靈活調整牧場的位置,確保牲畜能夠獲得充足的食物和水源。
他們通常會沿著河流逐水草而居,哪里草肥就去哪里放牧。
這種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游牧方式,不僅體現了塔吉克人的智慧和勇氣,也讓他們對這片土地產生了深厚的感情。
在塔吉克族人的信仰中,自然是賦予他們一切的神明,他們必須對自然充滿尊崇與敬畏。
他們的語言屬于伊朗語族,信仰伊斯蘭教,但在禮節和習俗上又傳承了許多西方文化元素。
比如見面時的接手禮,他們通過這種方式表達對彼此的問候和祝福。
同時,他們也保留著許多獨特的民族節日和習俗,
如肖公巴哈爾節、古爾邦節和肉孜節等,都是塔吉克人歡聚一堂、慶祝豐收和祈求幸福的美好時刻。
在節日里,塔吉克人會穿上節日的盛裝,載歌載舞,舉行賽馬、叼羊等傳統體育活動。
在伊斯蘭教歷8月的頭兩天,家家做“卡烏日”草火把,節日晚上點燃火把,召喚吉祥。
整個村莊燈火通明,歡歌笑語,堪比漢族的春節。
保衛家鄉的忠誠與奉獻
雖然長著一張“老外”臉,但塔吉克族人的心,卻與中國這片土地緊密相連。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無論朝代如何更迭,戰亂如何頻繁。
他們世代居住在這里,與雪山為伴,與寒風共舞。
為了保衛這片神圣的土地,許多牧民自愿遷徙到人煙稀少的邊境處,自發墾牧戍邊,擔負起了邊防的重任。
拉齊尼·巴依卡,這位被稱為“帕米爾高原雄鷹”的人,是一位普通的塔吉克族護邊員,但他的家族卻書寫了一段三代護林員的崇高愛國情懷。
拉齊尼·巴依卡出生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塔什庫爾干塔吉克自治縣的一個牧民家庭。
這里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塔吉克斯坦以及克什米爾地區接壤,邊境線長達888公里。
他的家族有著悠久的護邊傳統,祖父迪力達爾是新中國成立后的第一代護邊員。
父親巴依卡也是一名優秀的護邊員,而到他這一代時,已經是第三代護林員了。
他常說:
“巡邏是國家的事,也是牧民的事。沒有國家的界碑,哪有我們的牛羊。”
在塔什庫爾干這片土地上,每一位農牧民都是一位邊防哨兵,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守護著祖國的邊疆安寧。
他們雖不拿槍桿,卻以血肉之軀筑起了一道堅不可摧的防線。
結語
塔吉克族人用行動詮釋了什么叫——“清澈的愛,只為中國”。
“沒有國,哪有家”。
塔吉克族,他們不僅是中國唯一的白種人民族,他們更是一群熱愛祖國、守護家園的勇士。
在冰山的見證下,一代又一代人戍守邊疆、保家衛國,一個農民、一把槍,就是一座豐碑。
讓我們向這些冰山上的來客,致以崇高的敬意和深切的祝福!
愿他們的歌聲永遠回蕩在帕米爾高原的藍天之下,愿他們的笑容永遠綻放在這片神圣的土地之上。
參考資料:
新京報 《遇見塔吉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