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說吧!除了張碧晨,這首歌都是我的!”
網(wǎng)紅“旺仔小喬”對于歌曲《年輪》的原唱歸屬發(fā)言引發(fā)了不小的震蕩。
她堅持張碧晨為這首歌的唯一原創(chuàng)。
而她的堅持,水靈靈地使得張碧晨和汪蘇瀧這對多年好友,鬧掰了!
授權VS版權
一場直播,一個千萬粉絲體量的網(wǎng)紅。
旺仔小喬的“站臺”引發(fā)糾紛,足可說明:
她是個漠視版權的非專業(yè)音樂從業(yè)者。
她一口咬定張碧晨是《年輪》唯一原唱。
在網(wǎng)友對此提出異議后,依舊固執(zhí)不改。
她回復網(wǎng)友評論稱:
《年輪》由“汪蘇龍”創(chuàng)作,但原唱是張碧晨,我認定的事不會改。
她不僅對汪蘇瀧演唱事實視而不見,還將其名字寫錯,盡顯對版權和創(chuàng)作者的不尊重。
在旺仔小喬堅定認為張碧晨為歌曲唯一原唱之時,張碧晨也沒閑著。
她給這場燒得正旺的火又添了一把柴。
她的工作室發(fā)聲明表示,要維護張女士作為該作品唯一原唱的合法權益。
這一舉動,十足惹怒了汪蘇瀧。
于是,汪蘇瀧方?jīng)Q定收回這首歌的授權。
一些音樂平臺嗅到了一絲不尋常的意味。
連夜下架了張碧晨主唱的這首歌。
張碧晨則趁勢改口風,在維護權益的基礎上,“要好好和這首作品告?zhèn)€別!”
汪蘇瀧和張碧晨的先后發(fā)聲短暫將自己摘出了這場風波。
至于旺仔小喬,還要面臨不少問題。
《年輪》并非她首次觸碰版權紅線。
她此前翻唱鞠婧祎的《戀愛告急》時,就未標注原唱。
被網(wǎng)友發(fā)現(xiàn)后,她聲稱平臺失誤。
合作方認下她的說法,并為此致歉。
這一次,她想要用同樣的借口搪塞顯然不行。
而結合她之前的做法可見,她從不覺得自己有錯。
她似乎從來沒真正理解過“版權和授權”的差異性。
版權?(著作權)是作者或其他權利人對其創(chuàng)作的文學、藝術、科學作品享有的法定權利,包括人身權(如署名權、修改權)和財產(chǎn)權(如復制權、發(fā)行權)。??
?授權?指版權所有者通過合同方式,允許他人在特定范圍、時間和條件下使用其作品的行為,本質是權利的有條件轉移。
通過釋義可知,汪蘇瀧作為《年輪》的詞曲作者,是版權方。
張碧晨和旺仔小喬都只能算是是被授權人。
最初旺仔小喬發(fā)表不當言論時,汪蘇瀧團隊也只是想溝通后還原事實。
他想減少負面輿論,然而另外兩方都不愿意。
汪蘇瀧又不是真的任人捏的軟柿子。
他選擇收回《年輪》所有商業(yè)演唱授權足可見證明他的體面。
歌紅VS人紅
汪蘇瀧在這場三方爭議中真誠卻也弱勢。
說白了,不過是驗證了娛樂圈了一個隱形規(guī)則:
誰紅誰有理!
張碧晨是《中國好聲音》奪冠出道的。
后,她為多部熱門影視劇演唱OST,是名副其實的“OST女王”。
她推出的個人專輯也收獲了不錯的口碑和銷量。
時不時地,還有圈內知名好友提及她,為她造勢。
除了出歌、登臺,她鮮少有負面新聞。
唯一相對負面的消息,是在未婚情況下,和歌手華晨宇有了個孩子。
這一點,在她和華晨宇積極公開應對之后,公關危機被及時化解。
相比之下,汪蘇瀧這個歌壇前輩,則多年處于“歌紅人不紅”的狀態(tài)。
就拿《年輪》這首歌為例。
它是電視劇《花千骨》的插曲。
當年,隨著電視劇的熱播紅遍大江南北,成為許多人心中的經(jīng)典。
細致梳理一下這首歌的時間線。
2015年6月15日,張碧晨演唱版作為插曲率先上線。
汪蘇瀧的男聲版在6月30日才上線,晚了半個月。
張碧晨版本是電視劇唯一使用的版本。
即10年以來,大眾聽得最耳熟能詳?shù)木褪撬陌姹尽?/p>
先入為主的觀念下,大眾會認為這首歌就是張碧晨的。
回歸到網(wǎng)紅“旺仔小喬”的身上來。
一開始,她可以和大眾有著相同的錯誤認知。
重要的是,她的后續(xù)處理方式。
一旦上升到公眾人物身份上,她就有義務“謹言慎行”。
明顯,她不懂。
她曾發(fā)表過“你都沒給我刷100萬,我鳥你干什么”這樣功利的言論。
可見她的堅持并不基于正確認知,而是一切向利益看齊。
等量換算一下,她大概認為:張碧晨(名氣)>自己>汪蘇瀧。
所以,汪蘇瀧可以“踩”,張碧晨得“捧”。
她和張碧晨一樣,都有著差不多的“音樂拿來主義”。
于是她們都選擇性地遺忘了,汪蘇瀧才是這首歌的真正所有人。
這么看來,我們應該感謝汪蘇瀧這些年在圈子里不斷深耕。
要不是這幾年有了名氣,他真要在這次風波中被后浪拍死在沙灘上了。
堅守VS短視
堅守初心對上急功近利,這或許是對汪蘇瀧和旺仔小喬最貼切的寫照。
汪蘇瀧在樂壇默默耕耘多年。
他經(jīng)歷了從籍籍無名到被大眾熟知的過程,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
可他始終堅守對音樂的初心。
用心創(chuàng)作每一首歌曲,認真對待每一次演唱。
網(wǎng)上流傳著一份“2025演唱會搶票難度權威榜單”。
榜單5個檔位,其中汪蘇瀧隸屬第3檔。
不是什么權威認證,卻也側面證明了他如今苦盡甘來。
他的演唱會,現(xiàn)場座無虛席,觀眾反響熱烈,好評如潮。
更可喜的是,他的多數(shù)經(jīng)典曲目都是原創(chuàng)。
只要他的才華還在,他未來還可以走更遠。
旺仔小喬和張碧晨就看不透這一點。
張碧晨的多數(shù)成名曲,她都是“原唱”。
多幾次《年輪》這樣的操作,原唱也不屬于她了。
至于旺仔小喬,她更是走在一條急功近利的道路上。
起初,她不露臉就憑借歌喉在網(wǎng)上吸引一大批網(wǎng)友。
隨著時間的流逝,她要辦演唱會了,她依舊要求“全程蒙面”。
演唱會票價從268元到968元不等。
最低檔無可厚非,最高檔卻有些過了。
她被網(wǎng)友質疑“割韭菜”。
面對質疑,她在直播中竟稱不是為了賺錢,968 元的票價也不貴。
這樣的回應蒼白無力。
還暴露了她對大眾消費心理的漠視與自身價值觀的偏差。
她不是《蒙面唱將》中歷人以深厚唱功和舞臺魅力征服觀眾的實力派歌手。
想要光憑噱頭撐起一場高票價演唱會,顯然難以贏得大眾認可。
更讓人失望的是,她多次涉及版權爭議,卻從未真正反思和改正。
從翻唱未標注原唱到對《年輪》版權問題大放厥詞。
她的每一次犯錯,都在消耗著粉絲的信任和公眾的好感。
結語
這場圍繞《年輪》的風波,像一面鏡子。
它照出了不同藝人在版權意識、職業(yè)素養(yǎng)和公眾責任感上的差異。
版權認知錯誤、回應避重就輕、言行失當?shù)取?/p>
旺仔小喬的危機公關失敗,并非偶然。
而是她多次踩中雷區(qū)的必然結果。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