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兒童文學(xué)作家陸梅創(chuàng)作的小說《像蝴蝶一樣自由》以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為背景,以創(chuàng)作了《安妮日記》的德籍猶太少女安妮·弗蘭克和上海女孩老圣恩跨越時空的一場心靈漫游展開故事。《安妮日記》記錄了安妮在荷蘭阿姆斯特丹兩年的密室藏匿生活,以及其對戰(zhàn)爭、和平、愛情、親情的思索,成為發(fā)行量最大、影響力最大的“二戰(zhàn)文學(xué)作品”。小說《像蝴蝶一樣自由》對安妮形象的征引與再創(chuàng)造不僅勾連起安妮個人記憶與猶太難民的“上海記憶”,亦架起中德文學(xué)文化互鑒之橋梁。
值此中國人民抗日戰(zhàn)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zhàn)爭勝利80周年之際,回望這部創(chuàng)作于抗戰(zhàn)勝利70周年之際的文學(xué)作品,其價值愈顯深遠——它不僅啟示中國少年兒童銘記二戰(zhàn)歷史、珍視和平,更為中德文明對話交流注入了文學(xué)力量。2025年7月,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德語系碩士研究生方心怡就小說《像蝴蝶一樣自由》采訪了陸梅。
陸梅,兒童文學(xué)作家,中國作家協(xié)會會員,上海市作家協(xié)會主席團委員。作品曾榮獲中宣部“五個一工程”獎、陳伯吹國際兒童文學(xué)獎、冰心兒童圖書獎、德國慕尼黑“白烏鴉獎”等
“安妮自然而然地跳出來了”
方心怡:小說《像蝴蝶一樣自由》中,生活在平行世界的安妮雖有一副猶太少女的面龐,但卻會講中國話,也了解中國兒童的生活與苦悶,可以說,您在小說中塑造了一個“中國的安妮”。那您是如何想到去構(gòu)建這樣一個人物的呢?
陸梅:我可以先說說觸發(fā)我寫這部小說的一個靈感。那時我們一家三口第一次去楊樹浦水廠,有心想去看看水廠邊的博物館。我們在柵欄外瞧見水泥新封的門和紅屋頂房子滿墻的爬山虎,不見一個人,時間像是停滯了。門口有個大叔值班,被告知博物館周末不開放。然后我們第二回又去,那天是星期四,正好女兒學(xué)校放假,到了水廠外又被告知博物館不開放。在那樣一個狀態(tài)下,我女兒,一個小小女孩往鐵門里揪了一把飛蓬草,一股腦往鐵門里扔。在她肆意發(fā)泄著不滿的時候,我眼前的那扇水泥門好像突然開了,還有一整面墻的爬山虎也紛紛張開了耳朵,一個世界打開了。所以,小說中老圣恩腦海里的念頭就是當(dāng)時我的想象。水廠很容易讓人想到地下的事情,后來我把林達的《像自由一樣美麗》中特萊津集中營里那么多孩子的畫勾連了起來。這個故事當(dāng)我開始寫的時候,安妮自然而然地跳出來了。我希望有一個和老圣恩惺惺相惜的女孩,安妮就這樣出現(xiàn)了。
這個女孩深褐色卷發(fā),眼睛大而且黑,臉清瘦蒼白,和電影里的安妮沒啥兩樣。她在我腦海里,永遠生活在13歲。自然而然,這兩個女孩要相識、要交流,要有一個釋放,通過小說的形式,她們可以更酣暢淋漓地探討一些浩大命題,但又跟兩個女孩的切身處境相關(guān)。
如果你說小說中的安妮是“中國的安妮”,從你的這個研究角度,我是認可的,但是從我的創(chuàng)作角度,我確實沒這么去想過,我就想讓這個女孩有機會和一個中國女孩相識相會,自然而然的她要會中文。在小說的邏輯上,她就是一顆老靈魂,她沒有國界,可以和老圣恩深度交流,也沒有語言障礙。
安妮·弗蘭克
方心怡:那您又是如何想到將其與猶太難民的“上海記憶”以及特萊津集中營的兒童勾連在一起的呢?
陸梅:從小說創(chuàng)作的角度來說,將安妮的命運跟中國的上海勾連起來,這是自然而然的,而且這是必須的,否則你寫這個小說的場景、背景就不成立。如果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這樣一部分歷史事實的話,那就成一部架空小說了。
要讓安妮和老圣恩在某個場景下相遇,然后這次相遇又得跟猶太人在上海的生活勾連起來,在我腦海里,霍山公園是一個理想之地。小說中,老圣恩從霍山公園進去,看到了盛放的彼岸花,然后才到了安妮和特萊津集中營的孩子們“靈魂的居所”——金房子。
關(guān)于安妮和特萊津集中營的兒童們,我在小說前言中提及,林達的《像自由一樣美麗》給了我最初的心靈觸動。這本書是寫特萊津集中營孩子們的命運的,小說之所以取名《像蝴蝶一樣自由》,也是向這本書致敬的意思。小說里,老圣恩問安妮;“我記得你好像是在貝爾森集中營,怎么會認識特萊津的孩子們呢?”我設(shè)置了這樣一個情節(jié),作為一個真真切切的游魂,安妮身陷黑暗的深淵,不知道哪里是出口,她徘徊在漆黑巷道里,迷惘又恐懼。然后她聽到一個聲音,一個親切的女聲,這個聲音說:“安妮,不要跑,魔鬼只在你的意念里,你不怕就沒有魔鬼……”這個聲音就是女藝術(shù)家弗利德。弗利德是特萊津孩子們的藝術(shù)老師,自然而然的,特萊津和安妮有了連接。
還有比如中秋節(jié)的晚上,老圣恩想念自己的爸爸媽媽,金房子里那些來自特萊津集中營的孩子們,他們也忍不住在小冊子上寫下自己家人的名字。這個情節(jié)的靈感來自我在上海猶太難民紀(jì)念館看到的一整面的名單墻。當(dāng)年我去那里參觀,駐足在這面墻前,無比震撼。
阿姆斯特丹的密室與鼓浪嶼的金房子
方心怡:您在構(gòu)建金房子的時候,是以“后屋”,也就是安妮的密室為原型嗎?我發(fā)現(xiàn)它們的構(gòu)造很相似,比如安妮房間的位置,大廚房的位置;又比如,金房子里,安妮房間的墻壁上貼有許多特萊津集中營兒童的畫,而安妮在密室房間的墻壁上貼了她喜歡的明星的照片;再比如,密室和金房子的閣樓里都有一扇窗。
陸梅:你這么聯(lián)想我很高興。但是我寫作的時候,金房子是自然而然出現(xiàn)的。我腦海里并沒有這個密室。但你這么說的話,我可以把它理解成是潛意識。我當(dāng)初腦海里泛起的是實實在在的想象——是我在鼓浪嶼一次游走時看到的一幢房子。在鼓浪嶼,那樣的房子還是挺多的,有臺階、庭院,上面三層、兩層的那種老房子。因為安妮是一顆老靈魂,我就覺得她應(yīng)該是在地下室,活在這樣的一個環(huán)境里面。也就是說,金房子的地下室是我想象中的,實際未必有。說到密室,我從沒去過荷蘭的安妮之家,也沒有認真研究過密室的結(jié)構(gòu)。但是《安妮日記》就是在密室里寫成的,它進入我腦海倒也必然。
小說寫作的神妙之處是,寫作者自己不自知,可是當(dāng)他創(chuàng)造出來,不承想和現(xiàn)實有了呼應(yīng),這對我來說不啻是一個獎賞。可見所有的意識和潛意識,確實會激活深藏在你腦海深處的那部分“儲備”。文學(xué)中的現(xiàn)實和生活中的現(xiàn)實的關(guān)系問題,有時是超越,有時是印證,有時互相生發(fā),有時互為鏡像……很難說一定是前者高于后者。
德譯版《安妮日記》
方心怡:那彼岸花是否可以視作召喚“幽靈”安妮的一個媒介呢?或者說,暗示讀者安妮不是真實的存在。因為彼岸花它連接生死,也就預(yù)示著安妮她其實不存在于老圣恩生活的真實世界之中,而是在生死之間、此岸與彼岸之間的第三空間。
陸梅:彼岸花是一個很重要的存在。如果沒有彼岸花的話,光靠老圣恩自己腦海里的那種“想要消失一會兒”的念頭,還是很難和在地下城堡的安妮聯(lián)結(jié)起來。老圣恩在白日夢中與安妮相見,但她終究要回到現(xiàn)實中。如果沒有召喚的一種象征物的話,好像不行,所以我想到了彼岸花。
彼岸花是一種很特別的花,書中也寫到了,它比較多長在山野墓地邊。花呈放射狀,一叢叢一簇簇,放眼望去,像是著了魔,紅得像火一樣。小說中,我把彼岸花安排在霍山公園。實際上當(dāng)然霍山公園里沒有彼岸花。彼岸花就是一個召喚之花。
“安妮站成了一棵樹”
方心怡:您在小說里提到,老圣恩10歲之后就見不到安妮了,10歲又有什么特別的含義呢?
陸梅:寫到安妮和老圣恩要分開的時候,我想要給她倆找一個更合理的離別方式。對一個孩子來說,她不太可能是突然之間告別童年的。我希望有一個儀式,或者是一種提醒和暗示。老圣恩寫過一篇小作文《十歲的樹》,她提到9歲和10歲最大的區(qū)別,就是10歲是兩位數(shù),一個人要活過兩位數(shù)并不容易。你看99是兩位數(shù),但人一般不太可能活過三位數(shù),老圣恩就覺得9和10是一個跨界。那么我想10歲和11歲,或許也可以成為一個孩子年齡的暗示,具體小說里寫到了,就是一種童年的告別,一個長大的提醒。
方心怡:在小說中,您寫到,安妮站成了一棵樹,金蝴蝶飛來停在了安妮身上。安妮與自然的這種融合又有什么含義與作用呢?
陸梅:安妮站成了一棵樹,也是受老圣恩這篇作文的啟發(fā)。另外,那些金色的蝴蝶是有隱喻的。林達在《像自由一樣美麗》里提到特萊津集中營的孩子創(chuàng)作的詩《蝴蝶》,所以蝴蝶的意象很重要。蝴蝶的來和去寓意著它們的自由和飛翔,向著明亮那方的追求。蝴蝶的來,也是一種接引,那種接引對安妮來說是靈魂和靈魂的呼應(yīng),是自然而然的,所以寫到那一刻,她自然而然的就站成了一棵樹。
方心怡:您覺得女孩和樹之間有什么相似的特質(zhì)嗎?您也曾提到,您對樹、對自然有特別的情愫。
陸梅:有很多。你看我還寫過一本散文書《刷著陽光的樹》,指的就是那些即將告別童年的男孩女孩們,他們就像是一棵棵白樺樹,刷著陽光,翻著亮片,充滿了蓬勃的生命氣息。所以賦予少男少女以樹的形象,在我這里是自然而然的。我甚至覺得我們每一個人,如果在小的時候就能夠有機會找到一棵自己的樹,然后和這棵樹休戚與共、共同成長,那真是人間最美好的童話。
來源:方心怡 上海外國語大學(xué)德語系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