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軍情動態的忠實“跟班”,日本防衛省統合幕僚監部25日發布消息稱,首次發現中國海軍一艘新型綜合援潛救生船。接受《環球時報》采訪的軍事專家認為,日方頻繁使用“首次”等字眼吸引眼球, 本質上是日本認知作戰的一種操作手段。中國海軍艦艇通過對馬海峽進行遠海訓練,是合理合法、無可挑剔的。
這篇發布在日本防衛省官網的消息顯示,24日中午,日本海上自衛隊在長崎縣五島列島以西約330公里的海域,確認到一艘正在該海域向東航行的中國海軍援潛救生船(舷號“841”)。這是日本海上自衛隊首次確認該型潛艇救援船。此后,日本海上自衛隊25日再次確認該船經對馬海峽向東北方向航行,駛向日本海。日本防衛省海上自衛隊出動巡邏機對其開展了警戒監視與情報收集工作。
日方炒作首次發現中國海軍新型綜合援潛救生船
此外,24日凌晨,日本海上自衛隊在長崎縣五島列島以西約90公里的海域,發現了三艘中國海軍艦艇,隨后這些艦艇經對馬海峽向東北方向航行,駛向日本海。
日本海上自衛隊記錄舷號841的船是新一代援潛救生船西湖船。北海艦隊官方公眾號5月15日曾報道,近日,海軍西湖船解纜起航奔赴黃海某海域展開多課目、實戰化綜合救援演練。官兵們在復雜海況下錘煉救援本領,有效檢驗部隊全時域遂行使命任務能力。報道還進一步提及西湖船針對失事潛艇實施救援的演習。報道介紹,“在連續多天的海上訓練中,船指揮所通過模擬復雜戰場環境,圍繞反恐反海盜、營救落水人員、援救水面失事艦艇等內容進行多課目強化訓練,突出在復雜海況、陌生海域的實戰實訓,為部隊遂行應急救援任務積累了寶貴經驗?!?/p>
軍事專家張軍社25日接受《環球時報》采訪時表示,援潛救生艦主要是支援潛艇活動,顧名思義,在潛艇發生海難之際,援潛救生艦可以對潛艇進行支援,“該型艦下潛深度比較深,對潛艇進行應急支援?!?/p>
值得注意的是,最近一段時間,日本防衛省對中國海軍“首次”動態發布較多。6月9日,日本防衛省“首次”發現中國海軍航母遼寧艦和山東艦同時在太平洋海域活動。在稍早時候,日本防衛省發現遼寧艦在南鳥島近海的太平洋活動,又被冠以“中國航母首次進入該海域”。
日方拍攝到的遼寧艦及編隊行動軌跡(紅點為遼寧艦編隊活動位置,其中6月7日出現在日本最東端南鳥島西南約300公里處)
日方拍攝到的山東艦及編隊行動軌跡
但事實上,這并不是援潛救生船首次被日本發現。2017年9月,由導彈驅逐艦石家莊艦、導彈護衛艦大慶艦、綜合補給艦東平湖艦和援潛救生船長島船組成的中方艦艇編隊穿越對馬海峽、進入日本海,赴俄羅斯參加中俄“海上聯合-2017”第二階段軍事演習。期間,遭到日本海上自衛隊軍艦跟蹤監視。
對于日本頻繁以 “首次”的噱頭對中國海軍正常軍事訓練進行渲染性發布, 張軍社表示,日本方面對于中國軍隊包括遠海活動在內的正常訓練活動,在報道時常常故弄玄虛,使用“首次”等字眼吸引眼球,“其根本目的是渲染中國威脅論,給國際社會造成恐懼感,讓國際社會誤認為中國海軍艦艇活動有危險,給地區造成不良影響,這完全是日本認知作戰的一種操作手段?!?/p>
張軍社進一步表示,日本發現的綜合援潛救生船并非首次公開亮相,而且中國海軍的綜合援潛救生船多次經過日本眼皮下進入西太平洋。比如中國海軍的綜合援潛救生船曾參加過美國海軍舉辦的“環太平洋-2016”演習,也參加過中俄“海上聯合”系列演習,還曾執行過亞丁灣護航任務。
據介紹,對馬海峽位于日本群島西南端,長約222公里,最窄處約41公里,是東海、黃海通往日本海和太平洋的海上要沖。該海峽屬非領海海峽,各國船舶和飛機可行使航行和飛越自由,軍用艦機可以自由通過?!爸袊\娕炌ㄟ^對馬海峽進行遠海訓練,是合理合法,無可挑剔的?!睆堒娚绶Q。
他同時幽默地形容,“另一方面,日方對中國軍隊的追蹤記錄恰恰展示了中國軍隊的開放透明,日方的密切跟蹤可謂是中國軍隊發展變化的一個‘優秀檔案員’?!?/p>
環球時報-環球網報道 記者 郭媛丹 劉煊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