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清晨的陽光
喚醒沉睡的古都
奔涌不息的河水
奏起雄渾的樂章
廣袤的中原大地
煥發(fā)出勃勃生機
這是在河南黃河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濟源段拍攝的景色。新華社發(fā)(苗秋鬧攝)
大河之南,天地之中
煌煌華夏,歲月悠悠
這里是河南
從歷史深處走來
向無限未來奔去
1
居中國之“中”
河南
望北向南,承東啟西
這里有
奔涌不息的大河
河南省三門峽市拍攝的黃河生態(tài)廊道。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巍峨壯麗的群山
洛陽市欒川縣老君山風景區(qū)。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遼闊靜謐的濕地
大天鵝在三門峽黃河濕地嬉戲。新華社記者 朱祥 攝
廣袤無垠的農(nóng)田
在河南省洛陽市瀍河區(qū)白馬寺鎮(zhèn)翟泉村,聯(lián)合收割機在搶收小麥。新華社發(fā)(張怡熙攝)
“中原熟、天下足”
得益于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
河南土地肥沃
物產(chǎn)豐盈
是名副其實的“糧倉”
河南省平頂山市寶豐縣鬧店鎮(zhèn)東軍營村村民在收獲小麥。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古往今來
遼闊豐沃的中原大地
滋養(yǎng)了一代又一代人
也孕育了他們
勤勞樸實、堅韌不拔的性格
留下了數(shù)不盡的故事
俯瞰黃河北岸
在巍巍太行的陡峭山崖上
有一道水渠蜿蜒而行
它就是“人工天河”紅旗渠
游客在河南省林州市紅旗渠紀念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在最困難的年代里
林縣人民歷時十年
劈山填谷,挖渠千里
將“不認命、不服輸、敢于戰(zhàn)天斗地”的
英雄氣概
寫在太行山巔
2
一部河南史
半部中國史
在河南
“伸手一摸就是春秋文化
兩腳一踩就是秦磚漢瓦”
從夏朝算起
先后有二十多個朝代
在此建都拓疆
這是在殷墟博物館新館拍攝的考古發(fā)掘出土的甲骨文骨片。新華社記者 趙鵬 攝
青銅器、陶器、玉器、甲骨
在殷墟博物館
珍貴文物,燦若星辰
參觀者在漢魏洛陽故城遺址博物館參觀。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洛陽、開封、鄭州、安陽
中國八大古都中
河南一省
便獨占其四
游客在龍門石窟游玩。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若問古今興廢事
請君只看洛陽城”
這座十三朝古都
見證了夏朝都城二里頭遺址的興衰
銘刻了大運河與古絲綢之路的脈動
親歷了隋唐的盛世繁榮
少林武僧在少林寺塔林內習練“少林棍”。新華社記者 李安 攝
世界文化遺產(chǎn)
千年名剎少林寺
座落于中岳嵩山的茂林中
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張?zhí)厣?/p>
少林功夫
廣受世界各國人民的喜愛
也將中國人的
精神氣質傳遞給世界
3
九州腹地
十省通衢
河南與“古絲綢之路”
淵源深厚
曾見證無數(shù)東西方使者、商旅往來穿梭
始終是文明交匯的重要樞紐
這是位于黃河鄭州段河畔的炎黃二帝像。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進入新時代
河南充分發(fā)揮“居中”優(yōu)勢
空中、陸上、網(wǎng)上、海上
四個方面協(xié)同發(fā)展
多元的文化
在這里深度交流融合
在河南省鄭州市拍攝的縱橫交錯的高鐵線路。 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以鄭州為中心的
“米”字形高鐵網(wǎng)
已然成熟
河南發(fā)揮物流通道樞紐優(yōu)勢
構建以鄭州機場為亞太樞紐
以盧森堡機場為歐美樞紐的
雙樞紐“空中絲綢之路”
如今,河南
正在以無比蓬勃的姿態(tài)
走向世界
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旁的千璽廣場主樓亮燈宣傳上海合作組織媒體智庫峰會。鄭州國際會展中心是峰會舉辦地。新華社發(fā)(付銳 攝)
7月23日至27日
上海合作組織媒體智庫峰會
在河南鄭州舉行
這座底蘊深厚的千年古都
以其開放包容的姿態(tài)
笑迎八方來客
這是鄭州市鄭東新區(qū)中央商務區(qū)。新華社記者 郝源 攝
沃野千里,鑄造中原糧倉
華夏之源,傳承文明根脈
聯(lián)通世界,架起開放橋梁
接續(xù)奮斗,永葆青春脈搏
祝福你,河南!
明天會更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