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柬埔寨與泰國邊境再度爆發激烈對抗,而這場沖突的焦點依然是懸而未決的柏威夏寺歸屬問題。
表面上看,兩國圍繞這座古廟的主權展開拉鋸,但更深層的原因則在于寺廟周邊潛藏的高價值稀土礦藏。
2008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正式將柏威夏寺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這一決定曾被視作對歷史遺跡的國際性認可與保護。
然而,泰國國內隨即爆發大規模示威,成千上萬民眾走上街頭,抗議該決定侵犯本國主權,局勢迅速惡化為邊境軍事對峙,雙方在該區域部署兵力超過千人。
如今,緊張局勢再度升級,根據最新衛星圖像顯示,柏威夏寺周邊軍事部署正快速增強,在寺廟三公里范圍內已出現14個新增哨點和不少于6個炮兵陣地,原本沉靜的古跡,如今成為武器瞄準的目標。
盡管邊境沖突常與政治矛盾密切相關,但真正引發各方關注的,還是那片蘊藏豐富的稀土資源。
據最新評估,柏威夏地區稀土儲量極為可觀,整體價值或高達6000億美元,尤其是鏑、鋱等重稀土元素,廣泛用于軍工設備、半導體制造、高能磁體等關鍵產業,其戰略價值不亞于石油。
一名來自東盟的區域安全專家指出:“誰掌控這片區域,誰就掌握了柬埔寨未來十余年經濟增長的鑰匙,在現實利益面前,沒有人會僅僅因為‘文化認同’而冒險挑起邊境爭端。”
洪森曾與泰國前總理他信家族保持多年私人關系,在以往的邊境事務處理中,這種非正式聯系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兩國緊張局勢。
但如今,這種私人情誼已無法再維系表面和平,稀土資源的巨大經濟潛力足以打破以往的外交默契。
洪森與他信合照
洪森卸任后,其子洪瑪內接掌政權,雖然延續了父親的外交路線,但在資源掌控方面展現出更強的野心。而泰國方面,軍方與王室之間的權力博弈正處于敏感階段,任何涉及“國家主權”的議題都可能被用作鞏固內部統治的工具。
因此,這場看似是“文化歸屬”的爭執,實質上已演變為一場圍繞資源控制與地緣政治的代理沖突。
當前局勢正朝著失控方向發展,泰國代理總理普坦于7月25日公開表示,柬方的邊境攻擊造成超過20名泰國平民死亡,與此同時,泰國政府緊急撤離了超過10萬名邊境居民,并宣布進入軍事戒備狀態。
盡管東盟多次嘗試調解,但沖突已遠超普通邊境摩擦的范疇。根據泰國第五電視臺報道,柬軍動用了包括BM-21火箭炮在內的重型武器,甚至疑似出動F-16戰機與集束彈藥,這標志著此次沖突已具備局部戰爭特征。
美國智庫專家也指出,柏威夏地區的控制權不僅關乎柬泰兩國,更牽涉全球稀土供應鏈的重構與主導權爭奪。
可以預見,這座建于公元9世紀的吳哥文明遺跡,原本象征著高棉王朝的輝煌歷史,但自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認其歸屬柬埔寨以來,爭議從未平息。
泰國方面一直主張,雖然寺廟主體位于柬埔寨境內,但通往古寺的唯一路徑卻在泰國領土上,因此控制通道即是對主權的延伸體現。然而,主權問題向來難以妥協,雙方均不愿輕易退讓。
信息來源:壹零社:《F-16越境轟炸!泰柬百年邊界爭端下的稀土利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