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 · 知古通今|周二 · 牧夫專欄
周三 · 太空探索|周四 · 觀測指南
周五 · 深空探測|周六 · 茶余星話|周日 · 視頻天象
作者:Sara Webb
翻譯:余夢洋
校對:王忠偉
美工:關關
后臺:朱宸宇
原文鏈接:https://www.sciencealert.com/is-3i-atlas-comet-an-alien-probe-these-are-the-signs-to-look-for
快速、龐大、古老——它是否也非天然?
7月1日,天文學家觀測到一個不同尋常的高速天體正朝著太陽疾馳而來。這個被命名為3I/ATLAS的驚人太空來客,擁有一個極其特殊的屬性:其軌道顯示它來自太陽系之外。
這是人類有史以來第三次發現真正的星際訪客。而且,它非常奇特。
3I/ATLAS 打破多項記錄
3I/ATLAS的飛行速度似乎達到了每小時24.5萬公里,使其成為我們太陽系內有記錄以來最快的天體。
它的個頭也異常龐大。早期估算表明,該天體直徑可能高達20公里。最后,科學家們甚至認為它可能比我們的太陽還要古老。
會是外星人嗎?
通常,當我們在太空中發現某物時,第一反應會認為它是巖石或冰的團塊。然而,3I/ATLAS的奇特性質讓一些人推測,它可能完全是另一種東西。
哈佛大學天體物理學教授阿維·勒布 (Avi Loeb) 及其同事上周將一篇題為《星際天體3I/ATLAS是外星技術嗎?》的論文上傳至arXiv 預印本服務器。(該論文尚未經過同行評審。)
勒布(Loeb),一個在天文學家和天體物理學家中頗具爭議的人物,此前曾提出,2017年發現的第一個已知星際天體1I/?Oumuamua(奧陌陌),也可能是外星文明的飛行器。
除了其他一些異常現象外,勒布還指出,3I/ATLAS的軌道使其以極不尋常的距離接近金星、火星和木星,這可能表明其具有人為的外星起源。
我們自己也發射過“外星探測器”
關于外星探測器在宇宙中漫游的想法聽起來或許匪夷所思,但人類在20世紀70年代就曾發射過自己的探測器。“旅行者1號”和“旅行者2號”都已正式離開太陽系,“先驅者10號”和“先驅者11號”也緊隨其后。
因此,如果有外星文明存在,它們很可能也發射過自己的星際探測器,這個想法并非無稽之談。
然而,這就引出了一個關鍵問題:除非真有“小綠人”跳出來打招呼,否則我們究竟該如何判斷3I/ATLAS或其他任何星際天體是否是一個外星探測器呢?
探測外星探測器入門指南
要判斷某物是自然天體還是外星探測器,第一步當然是要發現它。我們在太陽系內觀測到的大多數天體自身并不發光。我們之所以能看到它們,完全依賴于它們反射的太陽光。
通常,較大的天體反射的陽光更多,因此我們更容易觀測到它們。所以我們能看到的往往是較大的彗星和小行星,尤其是在遠離地球的地方。探測較小的天體則異常困難。目前,在遠至太陽至木星的距離上,我們能夠追蹤到的天體最小尺寸約為十到二十米。
我們自己的“旅行者號”探測器(若包括其無線電天線)尺寸大約為十米。如果一個外星探測器的尺寸與之相仿,我們很可能要等到它進入木星與火星之間的小行星帶區域時,才有可能發現它。
如果我們真的發現了一個可疑目標,為了判斷它是否真的是探測器,我們會尋找一些關鍵線索。
首先,鑒于自然起源的可能性最大,我們會尋找沒有外星力量介入的證據。一個指向自然起源的線索可能是該天體像彗星一樣噴發出氣體“尾巴”。
然而,我們同時也會尋找外星起源的蛛絲馬跡。一個非常強有力的證據將是探測到來自該天體的任何形式的無線電波信號(假設作為通信手段)。當然,這需要探測器仍處于工作狀態,而非完全報廢。我們也可能尋找陽光照射探測器表面時產生的靜電放電跡象。
另一個確鑿的證據將是發現機動變軌或推進的跡象。一個活躍的探測器可能會嘗試修正航向,或者調整天線角度以向其母星發送或接收信號。
而一個真正的“確鑿證據”,將是該探測器以穩定的軌道接近地球。并非自夸,但地球確實是太陽系內最有趣的地方——我們擁有液態水、宜人的大氣層、強大的磁場以及生命。任何具備決策能力的外星探測器,都很可能會想要近距離探測并收集我們這個有趣小行星的數據。
真相或許永難揭曉
然而,如果沒有明確無疑的證據,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確定某些星際天體究竟是自然形成還是外星造物。
像3I/ATLAS這樣的天體提醒著我們,宇宙廣袤無垠、充滿奇觀、且驚喜不斷。它們中的絕大多數都能找到自然的解釋。但對那些最奇特的天體,值得我們投以更深的審視。
目前看來,3I/ATLAS很可能只是來自遙遠星系的一位行蹤詭速、古老且冰封的訪客。但它卻成為了一個重要的測試實例:讓我們得以借此完善對宇宙的探索方式、觀測手段及提問方法。
責任編輯:DAIKIN
牧夫新媒體編輯部
『天文濕刻』 牧夫出品
微信公眾號:astronomycn
Twelve Years of Kappa Cygnids
Image Credit & Copyright: Petr Horálek, Josef Kujal, Tomá? Slovinsky; Acknowledgement: Mahdi Zamani
謝謝閱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