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丨蘇木 文丨蘇木
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印度都自顧不暇了還想繼續搞空戰?”
據說印度軍方正在摩拳擦掌勢必要一雪前恥,甚至不惜投入大量資金升級軍事裝備!
我國不少網友認為莫迪這是在拿自己整個國家“賭博”嗎?
可是印度知道自己費盡心思想要扳倒的殲10-C在中國早就算不上一線裝備了嗎?
印度真正的敵人只有自己
印度軍方正磨刀霍霍誓要一雪前恥,目標直指巴基斯坦從中國引進的殲-10CE戰斗機和霹靂-15E空空導彈。
為拔掉這兩根“眼中釘”,印度不惜投入巨資升級軍事裝備,甚至一反常態地加強了與中國的外交聯系,試圖確保中國在未來沖突中保持中立。
然而印度費盡心機想要扳倒的這些武器,在中國自己的武器庫里早已算不上是一線裝備。
此勸告源自印度人民黨的“精神源頭”——國民志愿服務團,其最高領袖莫漢·巴格瓦特公然宣稱,公眾人物應于75歲退休。
話音剛落印度政壇的空氣瞬間凝固,九月份莫迪就將迎來自己的75歲生日。
更要命的是仿佛為了印證這句“規勸”的分量,印度副總統賈格迪普·丹卡爾緊接著就在自己75歲門檻前宣布辭職。
這場心照不宣的“巧合”像一記無聲的耳光,精準地打在了莫迪的臉上,讓他原本光芒萬丈的形象顯得無比尷尬。
千萬別小看這個國民志愿服務團,它名義上是慈善組織,骨子里卻是印度教激進派的大本營,是人民黨的“思想武裝”和“行動沖鋒隊”。
其青年成員接受的是刀槍棍棒和格斗擒拿的嚴酷訓練,莫迪本人就是從這里走出來的,他那股聞名政壇的狠勁正是源自于此。
這個擁有超200萬成員、根植于印度社會每一個角落的龐然大物,其領袖的一句話,分量重得連總理都必須掂量。
莫迪執掌印度11年個人威望如日中天,甚至隱隱蓋過了黨派本身,這種功高蓋主的局面早已讓黨內某些勢力感到不安。
巴格瓦特的這番話究竟是善意提醒還是溫柔一刀,恐怕只有莫迪自己心里最清楚。
當內部的壓力槽越積越滿,向外尋找一個泄壓閥便成了順理成章的選擇,莫迪政府似乎正打算撿起這套屢試不爽的劇本,用一場外部沖突來轉移內部矛盾。
恰好印度軍方也正憋著一肚子火!
在那場讓印度空軍顏面掃地的印巴空中沖突之后,軍方的鷹派們一直渴望復仇。
他們將失利歸咎于文官集團的束手束腳,抱怨政治命令限制他們只能空襲恐怖分子營地,卻不準壓制巴基斯坦的空軍基地和防空陣地。
在他們看來,巴基斯坦空軍的出動反擊乃是不講武德的偷襲之舉,如此獲勝可謂勝之不武。
如今莫迪的政治需求與軍方的復仇渴望一拍即合,一場新的軍事冒險既能讓他重新塑造強人形象、鞏固權力又能安撫軍心。
無論從何種角度審視,這筆買賣皆堪稱劃算。
緊張氛圍日益濃重,印度空軍在邊境開展大規模演習,陣風、幻影、蘇-30等主力戰機盡數出動。
巴基斯坦予以針鋒相對之舉,宣布延長針對印度航班的空域禁令,火藥味再度彌漫開來。
印度軍方的心病是中國制造
上次空戰的失利成了印度軍方一塊揮之不去的心病,這塊病的病根具體說來就是巴基斯坦從中國引進的殲-10CE戰斗機和霹靂-15E空空導彈。
霹靂-15E的超遠射程如同一桿無情的長矛,讓印度的陣風戰機還沒進入有效攻擊距離,就可能被率先點名。
殲-10C具備部分隱身設計與先進的有源相控陣雷達,仿若擁有銳眼。其既能遠視且視物清晰,又不易被敵方察覺。
印度空軍吃了看不見、夠不著的啞巴虧,心里自然不服,他們堅信若非中國在背后提供情報和指揮,巴基斯坦空軍根本不堪一擊。
他們甚至暗自盤算,巴基斯坦殲-10CE與霹靂-15E數量有限,只要截斷中國援助,就能穩操勝券。
這種看似一廂情愿的邏輯,卻成了印度軍方臥薪嘗膽、埋頭備戰的全部動力。
然而他們有著知恥而后勇的覺悟,印度為拔除殲-10CE與霹靂-15E這兩顆眼中釘,可謂苦心孤詣,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財力等諸多資源。
首先需解決矛長不足的問題,印軍承認陣風戰機所掛載的法制米卡導彈,在射程上被霹靂- 15E全面碾壓。
為此他們火速為陣風整合國產的阿斯特拉導彈,宣稱其射程可與巴基斯坦另一款主力導彈相匹敵。
日后再加上歐洲的流星導彈,達成遠近搭配,至少在理論上不會處于劣勢。
其次要擦亮雙眼,蘇- 30MKI戰斗機那陳舊的俄制雷達被毅然舍棄,轉而換裝印度國產的新型有源相控陣雷達。
據稱印度消化了從以色列獲取的技術,造出的這款雷達在尺寸和功率上甚至優于殲-10CE的雷達。
同時他們還為蘇-30MKI整合了以色列的德比-ER增程導彈,試圖讓這款老將重獲新生。
更具威脅的是印度從以色列引進了號稱隱身戰機克星的綠松雷達系統。
這種大型地面雷達理論上能有效探測殲-10C這類具備隱身特征的目標,并為己方戰機提供火控引導。
印度甚至放話,聲稱已經破解了殲-10CE和霹靂-15的電磁信號,未來可實施精準的電子干擾。
在一系列精心準備后,印度空軍的自信心似乎又回來了。
印度:識時務者為俊杰
印度認為他們萬事俱備只欠東風,而這股東風就是確保中國不會出手,5·7空戰后印度一反常態,顯著加強了與中國的外交聯系。
兩國高層會面頻次打破邊境沖突后的僵局,印度外長蘇杰生訪華之際,竟在中國大使館種下象征團結的石榴樹。
從相互猜疑到發展伙伴,印度姿態的轉變不可謂不快,這番操作的背后是極其清晰的戰略算計。
在美國不斷加碼拉攏的背景下,印度深知他們已不可能阻止中國向巴基斯坦出售先進武器。
但他們希望通過外交示好,換取中國在未來可能的沖突中保持中立,至少不提供衛星情報、預警機支援這類直接的軍事援助。
印度的算盤是只要能把巴基斯坦逼入單打獨斗的絕境,那么憑借自己精心準備的軍事優勢就能一雪前恥。
一系列操作行云流水,從內部動員到外部布局,印度的戰爭機器似乎已經加滿燃料,只待莫迪一聲令下。
然而他們費盡心機想要扳倒的殲-10CE和霹靂-15,在中國自身的武器庫里早已算不上一線裝備。
一場賭上國運和聲望的復仇之戰,其目標,卻可能只是別人家昨日的黃花,這讓印度怎么贏呢?
參考資料: 鷹飛財報《印巴局勢再次緊張,印度大批陣風飛往邊境,莫迪要誓要扳回一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