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眾人救助遼源花苑小區保潔阿姨張菊花的故事,令許多居民感慨“遠親不如近鄰”【點擊查看此前報道】
張菊花與丈夫老劉自2018年以來,一直在遼源花苑小區從事保潔工作,他們認真負責的工作態度,贏得了居民們的一致稱贊。日前,張菊花阿姨突發腦瘤住院治療。面對后續高額的醫療費,小區居民自發組織捐款。
近日,記者在新華醫院神經內科病房,見到了從重癥監護室轉到普通病房的張菊花。經過醫院神經內科醫護團隊的全力救治,目前張菊花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能通過眨眼睛的方式進行簡單的溝通。張菊花的主治醫師介紹,患者接下要進行康復訓練和高壓氧倉治療。目前從她的ct報告上來看,以后恢復意識、有交流是可以做到的,但是左側肢體的活動功能還是會受影響。
雖然已經脫離了生命危險,但是后續康復治療費用,對于老兩口來說還是一筆“天文數字”。與此同時,社區里第二輪愛心捐款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進行。一大早,剛鍛煉結束的華阿姨,就徑直來到五環居委會,將早已準備好的200元愛心捐款交到了居委會干部手中。
華阿姨今年已經99歲高齡,平時每天只下樓一次,就是跟著小區里的老姐妹們一起做早操鍛煉身體。她從老姐妹口中得知保潔阿姨的事情,于是決定捐款獻一份愛心。華阿姨表示,“大家都是一個大家庭的成員,應該要幫一幫。”
自從第一次居民自發捐款并被新聞報道后,遼源花苑小區更多的居民得知消息,將愛心源源不斷地送到五環居委會。五環居民區黨總支書記虞凈告訴記者,目前第二輪社區捐款金額已經超過了7000元,其中絕大多數捐款人都是遼源花苑小區的居民。
不僅如此,一些熱心市民也送來幫助。這其中,有來自青浦區的一位老人。老人從新聞坊節目里看到張菊花的遭遇后,通過青浦區紅十字會和楊浦區紅十字會,轉交了2000元捐款。而最近一段時間,遼源花苑小區正在維修屋頂,負責施工的工程隊隊長宋建石,也趕來捐了2000元奉獻愛心,“能幫一把就幫一把,大家出門在外都不容易。”宋建石說。此外,虞凈書記的微信好友們看到消息,也通過微信給張菊花阿姨進行募捐。
參與采訪報道的記者團隊,也被張菊花阿姨夫妻倆任勞任怨的精神所感動。負責一線采訪拍攝的楊浦區融媒體中心“有困難找記者”團隊,短時間內為張菊花阿姨籌得愛心捐款5100元,上海廣播電視臺《新聞坊》欄目組,也為張菊花阿姨,募集善款5700元。
《新聞坊》欄目主持人施琰表示,“菊花大姐的事情,讓大家看到了凡人微光,事情的后續也超出了大家的想象。人字的結構是一撇一捺,是相互支撐的。其實,就是這種相互之間的關愛、體恤、共情,讓大家看到了上海這座城市的溫度。”楊浦區融媒體中心記者王子亮告訴記者,“這位保潔阿姨家里條件確實比較拮據,我們楊浦區融媒體中心‘有困難找記者’志愿服務團隊,有責任、有義務去幫助這位保潔阿姨。”
張菊花阿姨工作所在的江浦路街道,也認可她為社區做出的努力與奉獻,積極為她募捐了7500元愛心善款。 江浦路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葛靜虹告訴記者,“阿姨把小區當成自己的家去守護,街道非常認可她為小區環境做出的貢獻,希望在她需要幫助的時候能搭一把手、盡一份力。”據悉,江浦路街道的募捐活動一直持續到7月31日。
看到這么多愛心捐款送到身邊,張菊花阿姨的兒子劉進紅感動不已。他說,要代替媽媽感謝大家的愛心捐款,上海是一座非常有溫度的城市。
由遼源花苑點亮的微光,正在不同群體間無聲傳遞與放大。當默默耕耘者需要依靠時,自有人間真情穩穩托住他們的明天……如果您有捐款意愿,可聯系五環居委會,聯系電話:65047773。
文字丨陳濤 張家琪(實習生)
圖片丨陳濤 張家琪(實習生)
編輯丨吳百欣
*轉載請注明來自上海楊浦官方微信
上觀號作者:上海楊浦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