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騎紅塵妃子笑
合川荔枝竟不少?
重慶地方志
《長安的荔枝》究竟是從哪里采摘的?唐朝“牛馬”李善德要把新鮮的荔枝從哪里運回長安?
電影里說是嶺南。
嶺南到長安要11天。當年的保鮮技術過了7天早就蔫黑了,哪能吃?
嘿,又有考證說楊貴妃當年的荔枝可能來自涪陵,因為從涪陵走最快只要3天,荔枝又新鮮又甜。那會不會有一兩顆來自合川?
有道理!那路線咋走的?
這條專屬驛道名叫“荔枝道”
堪比唐朝版“極速快遞”
荔枝道又稱天寶荔枝道,古稱洋巴道(在陜西省漢中市洋縣的古稱“洋州”和重慶的古稱“巴”中各取一字),系子午道的延伸、四川古蜀道之一,直接聯系川東地區和函谷關以東的關東地區。據明代《蜀中廣記》記載,荔枝道從重慶涪陵、墊江到四川達州、萬源,再進入陜西鎮巴、洋縣、西鄉,在西鄉縣子午鎮與子午道相接,最終抵達西安。洋巴道與子午道相加,全長1000多公里。
《輿地紀勝》引《洋川志》明確記載:
“楊貴妃嗜生荔枝,治驛自涪陵,由達州取道西鄉入子午谷至長安才三日,香、色仍未變”。
而從廣東送荔枝到長安,即使按照每天七百里的極限速度計算,也需要六到八天。
唐宋時期,四川地區廣泛種植荔枝。合川作為四川荔枝的主要產地之一,在全國都有名氣!
《輿地紀勝》中提到,蜀地眾多的荔枝生產基地中,“敘、瀘之品為上,涪州次之,合州又次之”。
唐代鄭谷詩有“我拜師門更南去,荔枝春熟向渝瀘”之句,稱荔枝熟時,人們都想到重慶和瀘州一飽口福,可見當時重慶和瀘州荔枝之盛名。
楊貴妃究竟有沒有吃過合川的荔枝,我們不得而知。但當時合川種植荔枝的應該不少!
唐宋時期,合川東面釣魚城半島的學士山與城北濮巖一帶就有合州荔枝園。為方便人們觀賞荔枝,在合州城北濮巖上修建了一座觀賞荔枝的樓閣,這便有了合州荔枝閣。
《巴蜀荔枝產食與荔枝古道路線考證》一文認為,巴蜀地區是中國晚熟荔枝的主要產地、唐宋時期是中國三大荔枝產地之一,現存有巴縣荔枝園、涪陵荔枝園、敘州定夸山園、廣安荔枝石刻、合川荔枝閣、平昌荔枝灘、樂山荔枝灣等歷史遺跡。
時過境遷,到北宋中期,每年正月初九,合州知州會在濮巖下定林院(定林寺,今濮巖寺)宴請賓客,百姓也會攜家帶口來此祈福游覽,荔枝閣是必去之處。南宋初期,濮巖荔枝園中,曾因有荔枝樹“異本合干”,生機盎然,引前去一睹奇異之貌者絡繹不絕,其中就有在合州小住的唐文若、抗金名將曲端等名人。
南宋紹興七年(1137年),合州知州何麟前往荔枝閣觀賞,專門撰寫了一篇《荔枝賦》,合州荔枝及荔枝閣更是名揚天下。
荔枝賦(摘選)
何 麟
有煒斯果,爭華斗妍,燦巴山之綺錯,濯(zhuó)涪水以霞鮮。倏(shū)睹扶荔于濮之巖,擢(zhuó)二本以森張,若九微之并然。心駭目奪,不可殫原。于是召賓朋,載肴醴(lǐ),坐飛閣,俯連蒂,釣以登筵,品其色味,蓋赤英之丹,所不能抗,而金莖之露,所不能擬也。
那濮巖的荔枝閣現在還有嗎? 可惜的是,已毀于南宋末期的戰火中。但2009年在合川文峰塔公園內,以唐宋建筑風格重建了荔枝閣,并于2011年開放!
重建于文峰塔公園的荔枝閣
文峰塔公園東面濱江路綠化長廊邊,與凌霄閣相鄰的就是合州荔枝閣,如今入駐了金絲楠木藝術館。在荔枝閣的基座上,再現了那篇被世人傳誦的《荔枝賦》。
雕刻在荔枝閣基座上的《荔枝賦》
恢復重建的合川荔枝閣
是古合州荔枝產業與荔枝文化
最好的歷史見證!
登樓而上,古今交匯
您可以倚欄憑眺
嘉陵江“最美江灣”風光
江水悠悠流淌
仿佛將千年荔枝故事娓娓道來
走撒!這么攢勁的文化名片
咱必須去打個卡!
等等!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問題
既然合川有這么悠久的
荔枝種植歷史
那現在還有沒有荔枝?
當然有!
在合川錢塘鎮空頂村、貓巖村
至今都還有小規模的荔枝
來源:重慶地方志(本文資料來源:合川發布、合川區融媒體中心、中國交通報、四川省情網、川江都市報、合川政協君)
圖源:合川發布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