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很簡單,主人公叫李善德,是長安城中央部委的一名普通小公務員,年輕有能力,正直有理想,很有上進心,但是沒背景。
這種牛馬當然深受組織喜愛,于是經常被領導和年資高的同僚壓一些額外的工作,經常加班也經常背鍋,自然一直也未受到提拔和重用。
有一天他被領導忽悠接到了一個大活,皇上想用嶺南的新鮮荔枝給貴妃慶生,李善德成了荔枝使。
他的任務就是把嶺南的新鮮荔枝送到長安,送到就榮華富貴,送不到就死路一條。
但是荔枝這個東西:“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而嶺南到長安,最快的馬也要十天。
原來荔枝使這個差事就是死路一條,怪不得輪到他。這便是職場厚黑學的重要經驗,大領導交辦的工作,如果干不成,找個背鍋俠去接,最后處理人即可。
當然,最后李善德在青年商人蘇諒的幫助下歷盡艱辛完成了任務。
(蘇諒)
為什么這個片特別適合作領導教育片呢?因為這個片很貼切的演繹了一個自上而下的金字塔型組織的運行邏輯。
我們略舉幾點。
第一,領導一張嘴,下屬跑斷腿。
同一個事對上層和下層的輕重是不一樣的。上層一張嘴輕若鴻毛的事,到了下層很可能就是妻離子散、民生益艱。
皇上偶爾聽人說嶺南的荔枝比蜀地好吃,就想讓貴妃嘗幾顆。
幾顆荔枝而已,但到了下面的執行,就得動用各部委、九州十八府、連路的驛站、水運的舟船、成百上千的民夫徭役。而需要的荔枝數量,從上層到下層更是成千百倍放大,因為有運輸的損耗,有各級的貪瀆,到達長安的幾顆荔枝在啟運時需要砍掉200棵荔枝樹護航。
最后荔枝真運到了,皇上只吃了一顆,還評價:“也不怎么樣”。而荔枝的真正主人貴妃呢?沒吃。
電影里,皇上和貴妃都沒有露面的鏡頭,這是導演有意的處理,以表達這個事在皇上那里太小太小了。畫面很快從荔枝轉向了周圍人群的歡鬧和歌舞,與之前電影一路追著血紅的荔枝直達皇帝跟前的鏡頭形成鮮明對比。
下層自以為辦成了天大的事,而上層那里也不過就那么回事。
所以,領導們吶,不要動不動下令這,下令那,一會兒這工程、一會兒那行動,不擾民的領導就是最好的領導。要知道,領導一句話、一個愛好、一個表情,到了下面,很可能就是一項浩大的折騰、一個行業的興衰。
第二,抱大腿才能干大事。
李善德運荔枝,要錢、要人、要馬要船、要驛站配合,你看他空口白牙,雖然拿著荔枝使的敕令,誰都不鳥他,還故意使絆子。
這些官員怎么想的,中國人都很熟悉,憑啥讓你去辦成啊!
難道荔枝使的敕令不夠效力嗎?說對了,是不夠。
文件嘛,誰都可以發,下級機關每天收到多少份上級文件吶,什么環保水務、城鄉治理、住房建設、慈善捐款、志愿幫扶,人的精力是有限的,組織的資源也是有限的。執行啥不執行啥,還不是看背后有沒有大領導站臺?
最后他抱了楊國忠大腿,各部委頭頭腦腦立馬恭敬的站在臺階下聽他號令。
第三,金字塔組織沒有信息回路。
李善德被逼得腦袋都要炸裂,哭喪著發出疑問:咋就沒人說真話呢(嶺南到長安運送新鮮荔枝根本辦不到)?
確實沒有,因為領導偏好什么就會聽到什么。
組織機制是一門科學,任何組織形式都是在多個維度中對組織目標進行取舍。
想要如臂使指,就必須削弱下級組織的主體性,讓下級組織圍繞上級的喜好做事;只要下級圍繞上級喜好做事,就必然導致領導喜好之外的事梗阻疏漏。小則民夫逃逸,大則長安陷落。
對于一個組織系統,一定不是下級暴露什么,領導看到什么。一定是領導想看到什么,下級就給你報告什么,這是個鐵律。
一個組織的信息傳遞表面上就是那上中下幾個層級,但實際上每一個層級內部,又是無數個信息節點,選擇信息的是人。人的思想狀態取決于他自己的利益方向,對科層組織中的個體,領導滿意就是個人獲取利益的基礎。因此領導的注意力方向就會決定他的思想取向。組織之所以成為組織,就是有運行能力,它會明確無誤的把領導關心的信息呈現到領導跟前。領導關心什么,就一定會聽到什么。
科層越復雜、層級越多的系統,越是如此。每一層都有可能按照領導偏好對信息進行過濾。即使個別層級不按照這個規則傳遞信息,后面的層級都一定會進行“糾偏”。
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領導不喜歡壞消息,就一定都是好消息;領導喜歡搞虛的,就一定沒有實情;領導喜歡面子功夫,那就一定不講里子工程。如果領導的偏好總是偏離組織的最大利益。那么組織運行就會千瘡百孔,直到不堪重負徹底倒塌。
電影最后,長安也果然倒塌了。新鮮荔枝送達不久,長安就在安祿山的反叛中陷落,唐玄宗和楊貴妃匆忙逃亡臨潼。
而李善德也并沒有因為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獲得天大的嘉獎。皇帝僅僅賜給了他一盒李子,再次印證皇帝心中,并沒有太把這個任務當回事,辦也可,不辦也可,絕不是非辦不可。
那為啥這個事竟然成了驚動朝廷部委地方州府天大的事呢?
這就不得不提到金字塔組織的另一個鐵律:
讓領導滿意是天大的事!
越是領導無心提起的小事,越記在心上去把他辦好,就越能體現你的忠誠和能力!
這便是楊國忠們的為官之道。
朝堂之上,盡是蠅營狗茍奸佞之徒,棟梁之才或黃鐘毀棄或遠走他鄉。把新鮮荔枝送達長安,完成這個不可能任務的關鍵人物兩個:一個李善德,立志做好官;一個是商人蘇諒,立志做大商人。
但是,李善德從政多年只是九品小干事,最終被楊國忠流放嶺南。而蘇諒俠義豪爽、眼光獨到,明明很有經商才智卻被官府罰的傾家蕩產,最終遠走波斯。
然而,蘇諒遠走波斯之后卻成為豪商巨富。影片隱喻,大唐是土壤不行,而不是人才不行。
政商兩屆的最優秀人才都被逼遠走了,大唐怎么可能不陷落?
最后,我們要為貴妃說句公道話,歷史上楊貴妃吃的荔枝主要來自四川。四川荔枝因為產地更北天氣更冷,反而糖分更高、肉汁飽滿。這種非要把嶺南荔枝送到長安的蠢事,是漢武帝開始的,一直干了兩百多年。
直到漢和帝(公元79年—106年)時,湖南郴州臨武(荔枝進京必經之路)縣令唐羌勸諫皇帝:嶺南百姓為了獻荔枝,鳥驚風發,冒著炎熱酷暑和惡蟲猛獸,人們深受勞累和疾病折磨,死亡不絕于路。和帝于是下詔:因為獻貢而傷害百姓,違背我愛民的初衷,嶺南荔枝從此罷貢。
兩百多年徭役驅使、斑斑血淚,人們才終于等到了一個唐羌。
這究竟是幸運,還是不幸,你說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