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6日,特朗普宣布,聯邦政府將終止對加州高鐵項目的撥款。特朗普表示,這是災難性、嚴重超支的通往虛無的高鐵,耗資數千億美元,卻一寸鐵軌都沒有看到。
特朗普還間接指責加州州長紐森,說他“領導無能”。可以說,加州的這個高鐵項目,接下來怕是要涼涼了。
話說美國明明國力強大,為啥連一寸高鐵都修不起來?未來美國人民真的無緣高鐵了嗎?
鋼鐵雄心為何變成爛尾工程?
2010年說起。時任加州州長施瓦辛格訪華時,被滬寧高鐵的速度震撼,決心在加州復制一個“美國版子彈列車”。當時的規劃堪稱雄心勃勃:一條1287公里的高鐵線路,連接舊金山和洛杉磯,時速354公里,3小時直達,預算330億美元,2020年通車。奧巴馬政府也大力支持,撥款35億美元作為啟動資金,宣稱要讓80%美國人25年內坐上高鐵。
現實很快給了美國人一記耳光。2015年項目正式開工后,進度如同蝸牛爬行。到2025年,160億美元砸下去,線路卻縮水到275公里,通車時間推遲到2033年,預算飆升至1280億美元。
原本規劃的“黃金走廊”變成了人跡罕至的中央谷地,連加州本地人都自嘲:“這是給兔子和松鼠修的高鐵吧?”
加州高鐵的困境,本質上是一場政治博弈的犧牲品。兩黨在高鐵項目上的立場反復橫跳,讓項目成了“皮球”。民主黨執政時,高鐵是“綠色轉型”和“就業引擎”,拜登政府曾追加30億美元支持;共和黨上臺后,立刻變臉,特朗普直接砍掉40億美元聯邦資金,罵項目是“通往虛無的騙局”。
這種政治搖擺帶來的直接后果,就是資金鏈的斷裂。加州高鐵30%的資金來自聯邦撥款,特朗普撤資后,項目立刻陷入65億美元的缺口。更麻煩的是,州政府和聯邦政府的法律戰一打就是幾年。
2025年7月,加州州長紐森一紙訴狀將聯邦政府告上法庭,指責特朗普“非法干預州內事務”,這場官司預計又要耗掉納稅人幾千萬美元。
在政治博弈的背后,是一場看不見硝煙的資本戰爭。航空、汽車、石油巨頭組成的“反高鐵聯盟”,才是真正的幕后黑手。他們通過游說、政治獻金、輿論操控等手段,將高鐵項目死死按在地上摩擦。
航空公司的手段最為隱蔽。美聯航每年投入數百萬美元,資助智庫發布報告,宣稱“高鐵上座率不足10%”“票價是機票的3倍”。汽車巨頭更直接,通用汽車聯合全美汽車經銷商協會,在加州發起“拯救汽車文化”運動,煽動民眾:“高鐵會奪走你的自由,讓你像沙丁魚一樣擠在鐵皮盒子里!”
石油巨頭則從能源安全角度施壓。埃克森美孚資助的“美國能源獨立聯盟”,在國會聽證會上宣稱:“高鐵每公里消耗的鋼材,相當于100輛汽車的排放量!”這種荒誕邏輯,居然讓不少議員信以為真。
美國的土地私有制,堪稱高鐵建設的“頭號殺手”。在加州,每一寸土地都可能成為釘子戶的“戰場”。2018年,中央谷地的一個農場主,以“高鐵噪音會驚嚇奶牛”為由,將加州高鐵管理局告上法庭。這場官司打了7年,最終農場主獲得500萬美元賠償,而高鐵線路被迫繞道,多花了2.3億美元。
更麻煩的是,美國的環保法律成了征地的“金鐘罩”。任何項目都要經過至少5輪環境評估,從鳥類遷徙到土壤成分,都能成為環保組織起訴的理由。
2020年,“塞拉俱樂部”以“破壞瀕危加州紅腿蛙棲息地”為由,讓一段20公里的線路停工3年,最終不得不花1.2億美元修建生態廊道。
當中國高鐵工程師在實驗室里攻克永磁牽引技術時,美國高鐵項目卻在為買不到盾構機發愁。美國制造業空心化,導致90%的高鐵設備依賴進口。
2023年,加州高鐵管理局向德國西門子訂購20列高鐵列車,結果因供應鏈中斷,交貨時間從2025年推遲到2030年,每列成本從1億美元漲到1.8億。
更尷尬的是,美國連最基礎的鐵路工人都短缺。加州高鐵項目開工時,發現全州只有不到500名合格的鐵路工程師,不得不從中國聘請專家,結果又被國會以“國家安全”為由叫停。這種“技術斷供”,讓美國高鐵陷入“有錢買不到貨,有人不會干活”的怪圈。
加州高鐵的爛尾,不是一個簡單的基建問題,而是美國社會系統性危機的縮影。政治極化、資本壟斷、法律僵化、產業空心化,這些頑疾交織在一起,讓曾經的“基建狂魔”淪為笑柄。
當中國高鐵在青藏高原上飛馳時,美國的高鐵夢卻在官僚主義、利益博弈和技術空心化中逐漸凋零。
參考資料:聯邦資金被撤受挫嚴重 美國首條高鐵面臨爛尾
17年耗資160億卻寸軌未鋪?美國首條高鐵深陷“爛尾”困局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