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莽,一個生前被譽為“賢人”,死后卻成了“篡權”的代名詞的人物。
西漢中期,那時候的天下看似還算穩,但其實隱患早就埋下了。土地兼并嚴重,富人越過越滋潤,窮人連口飽飯都吃不上。
皇帝呢,日子也不好過,外戚和宦官輪番上陣,朝堂上烏煙瘴氣,民間怨聲載道。就在這樣的環境里,王莽登場了。
王莽出身名門,但家境卻不算好。他父親早早去世,本該封侯的機會也隨之泡湯。
再加上兄弟們一個個都沒能活長久,王莽只能靠著姑姑王政君的幫助,勉強在王氏宗族里站穩腳跟。可就算如此,他日子也過得清苦。
別的王孫公子錦衣玉食,他卻住在破院子里,侍奉老母,撫養侄子,一副苦哈哈的樣子。
但王莽不是那種認命的人。他一邊讀儒家經典,一邊拜名師陳參為師,琢磨怎么靠知識翻身。
這份刻苦勁兒很快引起了叔父王鳳的注意。王鳳覺得這小子有潛力,就開始在朝堂上提攜他。
于是,王莽有了第一個官職——黃門郎。雖然只是個小官,但總算邁進了仕途的大門。
別看王莽起步不高,但人家腦子靈活。從黃門郎干起,他不僅鉆研儒家經典,還廣泛交友,拉攏人心。
沒多久,大家都覺得他是個“溫文爾雅”的君子。再加上叔父王鳳的推薦,他很快升任射聲校尉,開始逐步進入朝廷核心。
可仕途上的路哪有那么順暢?當時朝堂上有個叫淳于長的大佬,深得皇帝信任,權勢滔天。
王莽要往上走,就得先解決這個攔路虎。于是,他一邊在民間塑造自己“賢人”的形象,一邊暗中盯著淳于長的把柄。
機會終于來了。王莽發現淳于長不僅跟廢后許皇后有染,還利用職權斂財。
這樣的丑聞可不是小事,他馬上向王政君和漢成帝舉報,把淳于長狠狠地踩了一腳。雖然淳于長暫時靠著趙飛燕和王立的保護躲過一劫,但名聲已經臭了。
王莽趁機積攢聲望,朝野上下都把他夸成了“正直”的代名詞。
淳于長雖然沒當即倒臺,但王莽可不是會輕易放過對手的人。他繼續深挖,發現淳于長靠行賄叔父王立才保住了官職。
至此,淳于長徹底失去了立足之地。王莽抓住時機,發動致命一擊,成功扳倒淳于長,順利晉升為大司馬,從此掌控了朝政。
權力到手后,王莽并沒有急于擴張。他很快看出新帝漢哀帝對外戚勢力的忌憚,意識到自己也可能成為目標。
于是,他選擇主動辭官,退居幕后。這一招不僅避開了風頭,還為他爭取了更多民間支持。
退居幕后期間,王莽可沒閑著。他過著簡樸的生活,甚至連兒子犯了殺人罪都毫不包庇,讓人覺得他是真正的“王法無親”。
同時,他廣納賢才,資助學者研究儒家經典,搞得天下士人紛紛投奔,百姓也開始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漢哀帝的日子可就沒那么好過了。他重用的傅氏、丁氏不僅沒解決社會問題,反而讓矛盾更嚴重。
民間怨氣越來越重,朝堂也亂成了一鍋粥。就在這個時候,漢哀帝突然駕崩,朝廷陷入群龍無首的局面。
王莽再次被推上前臺,成為輔佐新帝漢平帝的關鍵人物。
漢平帝年紀小,根本無法掌控大局。朝臣們紛紛勸王莽加九錫,這可是古代帝王才有的待遇。
王莽表面上推辭,實際上心里早就樂開了花。沒多久,漢平帝駕崩,繼位者還是個兩歲的嬰孩,根本無力阻擋王莽的步伐。
最終,在群臣一片“天命所歸”的呼聲中,王莽接受了傳國玉璽,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新”。西漢王朝宣告結束,一個新王朝開始了。
王莽的一生,可以說是步步為營,精心布局。他從苦寒出身一路爬到權力巔峰,靠的不只是運氣,更是過人的智慧和耐力。
參考資料:[《漢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