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成都7月26日電 (記者郭瑩)7月26日上午8時28分,岷江中心,最后一車混凝土緩緩注入岷江特大橋主跨合龍段。“合龍完成!”隨著對講機里傳來監測組的確認聲,市域(郊)鐵路成都至眉山線控制性工程——岷江特大橋主跨順利合龍,成眉線建設將邁入沖刺階段。
實現主跨合龍后的岷江特大橋。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岷江特大橋主跨合龍前的狀態。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768米大橋的“關鍵2米” 毫米級精度鑄就“鋼鐵巨龍”
岷江特大橋全長768米,其中橫跨岷江的主跨達198米,宛如一條鋼鐵巨龍凌空飛躍。主跨合龍,是將兩側懸臂梁段通過混凝土澆筑連接成整體的關鍵步驟,這短短2米的合龍段,卻決定著整座大橋的“生命線”。
“合龍不是簡單的‘填空’,而是讓橋梁從‘兩條懸臂’變成‘一個整體’。”成眉軌道公司工作人員黃鐵指著合龍口解釋。若受力不均,橋梁可能出現裂縫,甚至影響未來幾十年的通行安全。為確保萬無一失,施工團隊必須讓兩側橋面實現毫米級“精準握手”。
2米合龍段已澆筑完畢。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合龍前48小時,大橋必須先進行一場“精密手術”——頂推作業,用2臺500噸級千斤頂耗時近2小時,將兩側橋面分別精準頂開23.1毫米和25.4毫米。“這個距離一定得確保準確,”黃鐵解釋道,“我們通過混凝土收縮系數計算得出,這些‘預留空間’正好能抵消凝固后的收縮量。”
約2小時的頂推過程中,工作人員的眼睛始終沒離開過監測設備屏幕。“為了保障頂推精度,我們建立了三重監測體系,”黃鐵介紹,“高空監測組在橋上負責監測合龍口變化,基礎監測組在地面確保橋梁主墩穩定,智能監測中心則通過650個傳感器實時監控全橋狀態,最大程度確保頂推時橋梁安全穩定。”
頂推施工作業現場。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4小時連續澆筑 “人機對話”守護大橋生命體征
26日凌晨4時20分,大橋主跨合龍作業正式開始。31立方、重達80噸的混凝土,需通過泵車垂直泵送40米、再水平推送90多米抵達合龍口,整個過程必須連續4小時勻速澆筑。
施工人員正在用超長管道泵送混凝土。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長距離的泵送要求精準控制壓力。”監控中心工程師李法永緊盯著泵送壓力表。壓力太小會導致混凝土在輸送過程中凝固,壓力過大又會損害管道造成澆筑停滯。
智能監測系統。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隨著混凝土不斷注入,監測中心電子屏實時顯示著大橋的受力體系變化。“真正的‘精準合龍’是靠人機協同磨出來的。”黃鐵說。澆筑過程中,測量組也會實時進行人工測量,與智能系統數據進行交叉驗證,這樣的“人機對話”持續了整整4個小時,最終在保證大橋“生命體征”安全穩定的情況下,實現了主跨精準合龍。
高空監測組正在進行監測和記錄。成都軌道集團供圖
7月26日8時28分,合龍順利完成。隨著主跨的成功合龍,岷江特大橋完成了最關鍵的工程。下一步,施工團隊將全力推進剩余邊跨合龍,預計8月中旬將實現全橋貫通。截至目前,成眉線已有9座車站主體結構封頂,9臺盾構機已累計掘進16700余米,占總體的87%。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