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是一出好戲,可惜的是,演砸了。
這幾天,很多人都在討論懂車帝對多款智駕汽車的安全性能評測。
其結果可以用一句話概括:特斯拉登頂,華為其次,其他的都不太行。
或者更直接一點:
特斯拉牛逼,國產智駕都是弟弟。
看到這,你是不是以為我要把國產車拉出來批判一番,勸誡他們不要吹牛逼,夸大宣傳呢?
恰恰相反,因為這件事已經不僅僅是評測那么簡單了。
毫無疑問,國內評測機構敢出這樣的視頻,這樣的報告,背后肯定是得到一些支持的。
懂車帝發表過視頻后,央視新聞迅速下場轉發。
而后官方也有人出來警告:理性駕駛,不要過分相信智駕,要遵守法律法規……
與此同時,原本一向敢于回擊評測機構的車企也選擇了低調:
不予置評。
這說明一個什么情況呢?
說明懂車帝做這期視頻,是得到了某種權力的背書。
以至于一些實力車企“不敢造次”,不敢發律師函,不敢公開回懟。
那么,為什么有關方面要背書懂車帝呢?
因為央視是帶著任務和懂車帝合作的,其目的,確實是想敲打一下個別車企過分宣傳的問題。
懂車帝也很給力,視頻制作水準優良,也是砸了不少錢進去。(當然,都是可以收回來的)。
盡管被很多網友、車評人質疑其試驗標準沒有統一,比如測試車輛速度不一樣,和前車距離不一樣等等。
但視頻結論還是受到廣大看客認同的,畢竟:
天下消費者苦車企吹牛逼久矣。
但這件事的走向卻在馬斯克下場之后,發生了變化。
也不知道是誰,把懂車帝的評測視頻發給馬斯克,馬總一高興,也是轉發了起來。
這個舉動,在外網引起了軒然大波。
很多境外媒體開始攻擊中國的新能源汽車不行,說中國車企搞了幾年,搞成市場份額第一,也干不過特斯拉。
與此同時,一些歐洲的監管者也在重新審視中國新能源汽車,準備出臺更多的限制。
在國內,很多準備買國產品牌的消費者,看了視頻之后,也準備去買特斯拉了。
事情到了這里,性質就發生了變化。
這個原本是想敲打下國產車企的宣傳視頻,已經成了鐵板釘釘的“給國外勢力遞刀子”。
要知道,新能源汽車產業是要取代房地產,成為新支柱產業的。
是“國策”。
結果央視新聞和懂車帝的這個操作,直接是給了“國策”一個大棒子。
一個國家級的媒體站臺視頻,內容導向是:特斯拉輔助駕駛沒問題,智駕天下第一,反而問題都是國產車這邊。
這種論調,直接打斷了國產新能源汽車出海的半條腿。
銷量越發疲軟的特斯拉,突然虎軀一震。
馬斯克連呼:謝謝!謝謝!
內部教育可以,但教育到這個份上,就把內部矛盾,變成了敵我矛盾,產業競爭矛盾。
打個比方,這事就像光緒給李鴻章布置一個任務,讓他敲打一下義和團,別太過分,別讓自己難做,結果李鴻章直接把八國聯軍給請進來了。
我想,具體操盤這件事的負責人,夠喝一壺的了。
我不知道操盤人操盤這個視頻的時候,有沒有做過背調,比投資懂車帝的紅杉資本,也投資了特斯拉。
比如今年3月懂車帝因為評測內容夾帶私貨,被網友詬病嚴重失真,最后不得不刪除視頻。
竟然輕易將這種宣傳向的評測,交給一個商業自媒體去做,而且結論和實驗過程存在如此多的爭議。
今天看到央視新聞有了個新操作,他們把“聯合懂車帝”的話給刪掉了。
可能是知道這件事已經變了性質,想趕緊劃清界限,這書,也不敢背了。
想要宣傳“不要過度依賴輔助駕駛”,國內那么多大學,那么多機構研究所,不能合作嗎?
放著中保研、清華大學這樣的機構不聯合,去聯合懂車帝?
誰牽頭的?誰訂的合同?
弄出個“美國自動駕駛強于中國”的評測結果,又是幾個意思?
有差距要承認是對的,但不是撲通一跪,花那么多宣傳經費去給別人做嫁妝。
什么叫吃飯砸鍋?我看著就是。
過去幾年,我一直發文提醒,不要過分相信智駕,也不停地呼吁國產廠商宣傳不要夸大,要對消費者負責。
為此被刪掉了不少文章,甚至還被不少人罵遞刀子。
現在好了,真正遞刀子的人來了,看你們怎么收場吧!
-完-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