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陽觀察 吳昊江 四川在線記者 張斌 吳楓 攝影
7月26日下午,成都武侯祠博物館西區(qū),在古建與園林交相輝映中,成都世運會火炬?zhèn)鬟f第四站啟動。
以“三國華章”為主題,武侯祠站火炬?zhèn)鬟f通過歷史與現(xiàn)代的交融,向世界展現(xiàn)成都武侯祠作為“三國圣地”的深厚底蘊與時代活力。傳遞路線從武侯祠博物館西區(qū)大門出發(fā),途經(jīng)靜遠堂、薦馨殿、四方亭、旌忠門、牌坊門回到西區(qū)大門,全程約1公里。
本站共設(shè)15棒火炬手,涵蓋體育界、文藝界、科技界、基層一線等各個領(lǐng)域。首棒火炬手張娟娟,作為中國射箭奧運冠軍,以精準如一的技藝開啟傳遞。“射箭是一門中國古老的運動,武侯祠代表成都厚重的歷史文化,與我的項目很貼合。”她舉著火炬笑著說。
火炬?zhèn)鬟f至51棒,火炬手曹茂園。這位從四川走出的武術(shù)赤子,以雷霆之勢在成都大運會連奪男子南拳、南棍雙金,讓“武魂”閃耀武侯祠。“能在武侯祠傳遞世運會火炬,感覺就和三國人物共同呼吸。”
當(dāng)火炬?zhèn)鬟f至第59棒火炬手洛古有格時,全場觀眾響起熱烈掌聲,這位從涼山彝族自治州昭覺縣大山深處走來的小伙,是全國鄉(xiāng)村振興青年先鋒、全國農(nóng)村青年致富帶頭人、全國民族團結(jié)進步模范個人。大學(xué)畢業(yè)后,他辭掉大城市國企穩(wěn)定工作,回到家鄉(xiāng),帶領(lǐng)村民走出一條產(chǎn)業(yè)興、鄉(xiāng)村美、百姓富的振興之路。“世運火炬象征著我們美好生活欣欣向榮,以后在致富路上更要一往無前。”洛古有格告訴記者。
從奧運會冠軍到基層代表,從科技工作者到飛行員……火炬手串聯(lián)起武侯祠重要的文化點位,展現(xiàn)了成都在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有機更新方面的成效。當(dāng)世運會火炬?zhèn)鬟f至第62棒,也是成都武侯祠火炬?zhèn)鬟f現(xiàn)場最后一棒——鄧雅文和吳丹,并肩向前。鄧雅文曾為中國拿到首枚小輪車奧運金牌,和她的恩師吳丹一同,高舉著世運會火炬“竹夢”完成本站火炬?zhèn)鬟f。鄧雅文說,一來到武侯祠就想起諸葛亮,他運籌帷幄的形象。“對于運動員、對于教練而言都需要運籌帷幄,而我更希望這次世運會火炬?zhèn)鬟f是一次拼搏精神的傳遞”。
武侯祠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傳承地,鄧雅文和吳丹也同樣期待:“此次世運會火炬?zhèn)鬟f能將成都深厚的文化底蘊傳向世界,吸引全球目光,誠邀八方賓客都來成都做客。”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wù)。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