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詞:800V架構、后置后驅、五連桿、三目版天神之眼)
比亞迪海洋網全新中型SUV海獅06已經上市,新車采用了雙動力策略,包括EV和DM-i版本,EV版本的起價稍高于DM版本,兩種動力在技術架構上呈現完全不同的路線,不止插混和純電的區別,還有底盤懸掛上的差異,那么兩款車如何選擇?標配的安全配置能達標嗎?下面我們來詳細分析。
技術路線上的差異
EV純電版基于e平臺3.0 Evo打造,采用后置后驅布局,提供170kW與180kW兩種電機版本,搭配65.28度和78.72度的電池組,在CLTC測試工況下,續航分別為520km與605km,除了入門版,其他車型均基于800V架構打造,充電速度快,當然由于入門款的電池容量更小,即使充電速度稍慢,全系車型的充電時間也沒有問題,30%-80%補電時間都是18分鐘。
DM-i插混版則采用第五代DM技術,核心是1.5L自吸四缸發動機與160kW的電機,協同工作,配備18.3度和26.6度兩種電池組,純電續航分別為121km和170km。虧電油耗可以保持在百公里3.5L,相比純電車型,插混版本更適合奔向遠方,滿油滿電綜合續航達1670km,出遠門只需一箱油和滿電的電池,路上不用為加油和充電發愁。
但插混版的入門版和EV版一樣,都比高配車型的充電速度更慢,雖然使用小電池,但由于充電功率為26kw(高配為54kw),充電時間更長,同時對外放電的功率比高配更小,為3.3kw。
除了動力,兩款車在底盤結構差異更為顯著,EV版采用前雙球頭麥弗遜+后五連桿獨立懸架,雙球頭結構增強轉向精準性,五連桿提供更優的輪胎貼地性與側向支撐;而DM-i版采用前麥弗遜+后四連桿組合,一方面控制成本,一方面也是兩種驅動形式造成的差異,EV版本的前部空間更大,可以布置更復雜的懸掛,而后部中央被電機占據,無法使用長擺臂的四連桿,只能在更小的空間內使用復雜的五連桿。整體來說EV版本的懸掛系統更運動。
兩款車的共同之處在于均標配云輦-C智能阻尼系統,通過調節減振器阻尼,在顛簸路面自動軟化懸架,提升濾震性,過彎時則強化支撐抑制側傾。搭配比亞迪車系中首搭的TSC高速爆胎穩定系統,在輪胎瞬間失壓時主動制動平衡車身,避免失控。
入門車型的安全達標嗎?
全系標配DiPilot 100智駕系統,硬件方面包括12個攝像頭、12個超聲波雷達、5個毫米波雷達,其中三目前視攝像頭覆蓋遠、中、近多區段的距離感知,5G支持高精地圖實時更新,可以實現高快領航輔助,比如自動上下匝道、主動變道超車等,泊車方面可以達成自動、遙控、記憶泊車等功能。但目前的短板也存在,視覺方案在一些復雜場景中的識別能力有限,因此還沒有開放城市領航輔助駕駛。
即使你不去使用這些智駕功能,自帶的主動安全套件也可以增加行車的安全性,比如AEB自動緊急制動、LDA車道偏離輔助、BSD盲區監測等,對突然出現的行人、車輛能及時預警并制動
被動安全方面,海獅06的車架高強度鋼占比76.6%,其中超高強鋼及熱成型鋼占比為41%,A柱和B柱等部位均采用了熱成型鋼,比亞迪的三段式防護也沒有降低標準,包括前艙的潰縮吸能區,和座艙前部的變形區,以及高強度乘員艙,配合多環狀受力結構分散沖擊力,同時海獅06還標配了7個安全氣囊,包含前排雙氣囊、側氣囊、側氣簾及前排中央氣囊,在氣囊數量上沒有減配。
選車偵探觀點:比亞迪海獅06通過雙動力技術分化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EV版憑借后驅架構和五連桿懸架提供更具樂趣的駕控體驗;DM-i版3.5L虧電油耗和1670km續航,更適合長途旅行,同時整個車系標配云輦-C與天神之眼三目版本。缺點則是入門款的充電速度稍慢,全系沒有城區智駕,冷暖冰箱等配置僅在頂配車型上出現,價格偏高。大家覺得海獅06怎么樣?歡迎討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